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z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3~6周龄的雏鸡.该病于1957年首次发现于美国Gumboro地区.50年来,IBD一直威胁着养禽业的发展.免疫抑制、抗原变异,特别是超强毒株(vvIBDV)的出现,使得该病的防控形势更加严峻[1].国际兽疫局(OIE)已将IBD列为“影响社会经济的重要疾病”.
其他文献
期刊
本研究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v)tl/CH/LDT3/03毒株的N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AY702975)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构建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检测IBV核酸的SYBR Green I荧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利用角闪石榴辉石岩(捕虏体)以及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作为初始物质,在千吨级立方多级压砧装置中进行了熔融反应实验研究,反应的温压条件为1500℃,3.5 GPa,反应时间为24 h.实验结
为了探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简称SEB)对肉鸡关节的损伤作用,将72羽肉鸡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从关节腔注射SEB(50 μg/只),空白组同部位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处理后第1 d、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毒力的鸭瘟病毒(DPV)感染对机体IFN-α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为DPV的感染与免疫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Real-time PeR对DPV弱毒株及强毒株接种雏鸭肝脏中的I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选择同处于泌乳初期的雎宁白山羊6头,于右乳区经过乳导管灌注10 μg/kg CpG-ODN,左乳区则灌入等体积的灭菌100 μL 0.01 mol/L pH7.2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对照,灌注后第3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