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读精思中言意兼得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ow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點,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教学遵循“以问题为主线,以阅读为核心,以方法为重点,以生活为拓展”的理念,引导学生智读精思、言意兼得。
  【关键词】 智读精思;言意兼得
  【中图分类号】 G430.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一、课文内容解读
  本文层次清楚,先讲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课樟树;接着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最后讲人们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内容,感悟樟树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和表达顺序。2.初步学习借物喻人的文体,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和崇敬之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练习背诵课文。
  二、教学环节解读
  为达到预设的目标,安排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师生质疑
  1.揭示课题。
  2.复习词串。
  3.复习课文主要内容,提出本课研究的主问题:作者是如何写樟树特点的?
  【评析】这一环节出示了四个描写樟树的词语:粗壮、稠密、四季常青、蓬蓬勃勃。之所以选择这四个词,一是课后习题中有要求,二是描写樟树外形的。通过读词,一是检查学生掌握生字词情况;二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回忆对樟树的初步印象;三由樟树的“蓬蓬勃勃”特点,再回顾樟树的另一特点:有香气,从而对课文建立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师生质疑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樟树的这两个特点的。
  (二)智读精思,言意兼得
  A.感悟樟树的“蓬蓬勃勃”
  1.学习提示:自由读第四自然读,用浪线画出能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句,并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体会樟树“蓬蓬勃勃”的特点。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3)相机指导用“无论……总……”想象说话。
  4.小结学法并指导背诵。
  【评析】基于这一小节内容浅显,作者的表达层次清晰,教者采用了让学生围绕学习提示自主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智读精思,全班交流的方式。这一小节三句话,处理的方法却各不相同:第一句话抓住“粗壮、四面八方、远远的”,通过图片、学生动作比划,体会樟树的枝干的粗、壮、多、远的特点。第二句话抓住“稠密、绿得发亮”体会樟树叶子的多、密以及樟树的生命力旺盛。第三句通过用文中的句子解释“四季常青”、用“无论……总”想象说话、图片对比,体会樟树四季常青的生长特点。在逐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基础上,老师引导练习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写作顺序,并按课文的写作顺序、想象画面进行背诵,积累语言。
  B.感悟樟树的“可贵之处”
  1.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樟树“香气”的。
  2.自学后交流。
  (1)研究对比方法,突出樟树香气的可贵之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研读描写樟树的句子,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表达顺序。
  (3)对比研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用关联词把樟树的特点连接起来,体会作者如何使用关联词一层深一层地描述和赞美樟树香气的可贵之处。
  【评析】第五小节是本文重点段。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要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初步体会关联词的作用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的教学充分发挥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师生共同研读中层层深入,层层体会。
  首先,整体浏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小节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然后,仔细阅读写香气的三句话,先让学生精心默读,想想每句写了什么,在交流中知道了这三句话按顺序写了香气的特点。再运用没有关联词的句子和原文进行比较,逐句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尤其是“即使……仍然、只要……就”这两组关联词,老师采用反复诵读的方式将文中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从而体会课文一层深一层的表达顺序。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围绕预设的核心问题,细细品读,自主交流研读感悟,全班交流,师生补充,从而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感悟语言的魅力,关注语言表达形式;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或根据要求背诵相关段落,自主积累规范化的语言;学会方法。
  (三)自主实践,“内”“外”融和
  1.出示第六自然段,质疑: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留念?
  2.讨论交流:一是因为樟树本身的特点,二是因为宋庆龄伟大的可贵的精神品质。
  3.补充阅读宋庆龄的资料,讨论:宋庆龄和樟树的相似之处,初步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
  【评析】引导学生围绕第六小节再次质疑:“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将课外搜集的宋庆龄的资料与课堂的学习融和起来,找到宋庆龄和樟树的相似之处,理解“借物喻人”写作方法。
  三、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遵循“以问题为主线,以阅读为核心,以方法为重点,以生活为拓展”的理念,引导学生智读精思、言意兼得。
  1.问题导学,顺势而导。问题导学主张以问导学、以学代讲、以教促学、教学相长。本课的教学过程以问题为纽带展开,在第一环节中,老师提出“作者是怎样写樟树的这两个特点的”这一核心问题;第二环节中,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合作沟通中化难为易。第三环节,围绕第六小节再次质疑。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和探究意识,提升智慧。
  2.自主阅读,读中感悟。本节课,从阅读方法上看,有精读、有浏览;从阅读形式上看有自由读、默读、感情朗读、男女生对读、指名读、齐读等,边读边想,读中感悟,以读促思,以读代讲,学生读得专心、读得用心,在读中理解课文写了什么,在读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即得意、得言、得法。
  3.学会学习,有法可依。语文课堂旨在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中,老师处处注意方法的指导:读词时,边读边想象画面;抓关键词理解文章;按课文的写作顺序、边想象画面进行背诵;初步认识“对比、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等等,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提倡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的境界,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4.内外融和,形成合力。引导学生利用文本、社会和自然的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现言、意互转,提高学生言说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本课教学中,在用“无论……总”想象说话时,引导学生联系一年四季的特点;在理解宋庆龄的品质时,联系宋庆龄的生平;将语文和学生的生活对接,激发学生与语言文字、与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习得语言。
其他文献
【摘 要】在STEAM理念的影响推动下,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和拓展性课程,但教师很少关注与STEAM理念要求的对接。近两年来,“孔明锁”作为我校科学拓展性课程,在课程开设过程中我们利用探索引导、自制创新、多元评价等方法,从孔明锁的拆拼方法、创意玩法、参赛实践三个方面来介绍孔明锁,从而达到激發学生好奇心,驱动内驱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关键词】STEAM;实践
期刊
【摘要】烹饪职业院校是餐饮行业培养人才的基地,肩负着为餐饮业不断注入新的血液责任。我国大多数中职烹饪学校的培养目标几乎都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忽视了专业认同感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就业后在自身竞争力不足,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形势,满足不了多变的市场需求的情况下选择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关键词】调查分析 加强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期刊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物流业发展迅速,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时代的重要成果——跨境物流,进一步推动物流业的现代化发展。根据我校物流专业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与技能大赛赛项的要求,对跨境物流业发展的研究符合中职院校物流专业目前的发展趋势,有力的带动我校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  一、研究的背景  1.社会背景:“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
期刊
【摘要】论文分析了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实训教学现状,针对物流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地点工作场所化,实训场所教学化的观点。结合筹建学校物流实训中心的实际情况,较为详细阐述了职业院校物流实训中心的建设目标、物流实训场所教学化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物流实训 工作场所教学化 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285-01  一、职
期刊
【摘 要】课堂能力的生成至关重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如何提高学生倾听与思考的静力,激发学生最大的思维潜力和能量,是每位师生及家长需要关注的重点。课堂上,教师鼓励孩子敢于、善于表达,但倾听与思考是前提,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快速的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品质更为可贵。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专注与倾听的能力,及时捕捉学生行为并予以反馈,鼓励孩子敢于、善于表达,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堂
期刊
【摘 要】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课堂,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思维受到限制,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开放式”课堂,倡导“解除”教师对学生的“指令性”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教学实践,笔者从教学内容、课堂环境、学习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五个维度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扩展专业空间,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83-01  一、案例背景  《校园中的测量》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它旨在通过开展测量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历完整的测量活动过程,探讨如何选择常用的测量工具并采取合适的测量办法,在完成实地测量活动任务中,学会与同学分工合作,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从中积累广泛的实体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增大,而我国也在不断地倡导素质教育,提倡教育学生要多方面的共同发展,所以师生课堂上进行良好的互动十分的有必要,但是因为课堂在空间上的局限性,师生互动也就显得有些吃力,对此,我们就以初中数学课堂为例,研究一下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互动,以此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素质的整体进步。  【关键词】中学课堂 教学互动 数学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高中历史课本,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相关史实的,时间与空间的跨度大,古代与近现代、国内与国外的史实相互交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知识点相互混淆的状况,这就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甚至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思维导图的优越性合理地运用于历史教学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让学生在开发自己大脑的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
期刊
【摘 要】 在顺德区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我校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为突破口,着力提升教学质量。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语数英三科的教学目标校本化体系,编制了《勒流梁季彝纪念学校语文教学目标校本化指南》。继而立项了顺德区“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学科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的实践研究》,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探索高效落实教学目标的策略。在参考了单元整体教学之父李怀源老师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