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品德与社会中如何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68730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社会性和个性也有待发展。面对多样的社会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必须选择适合本课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学习。
  一、开放教学过程,体验自主探究。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材料的提供者,是学生有效自主探索、自主讨论、自主评价学习结果等体验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
  1.创设问题情境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他们实践探究的欲望。例如,教学第一册“买东西的学问”时,可安排一组同学扮演售货员,用课桌充当商店里的柜台,让学生用手中的“钱”买“商店”里的东西。创设这种买卖活动情境,把买东西的学问融入生活情境之中,从而在过程中不断“暴露”社会问题。如何买到“东西”呢?这个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社会问题上来,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为他们主动探究奠定了基础。
  2.引导自主探究
  教师应适当地把一些间接经验转化成学生学习“再创造”的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实践,自主探究,体验学习的乐趣。例如,教学第三册“查找山脉”时,教师可先出示“中国山脉略图”,请学生先观察,感受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接着问:“这么多的山脉,你能找出几条?把你找出来的山脉分分类,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好吗?”然后让学生自主查找,随后汇报查找到的山脉、分类的依据、每一类的山脉名称、查找之后的感受等。这样,学生在探究中理解我国山脉,达到了探究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开放教学方式
  教师要努力激活课堂,开放学生“全脑”,引导他们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实现教学知、情、意、行的融合。以合理渗透以下几种活动:
  1.操 作
  教学“去学校的路上”,在学生学习了画简易路线图确定方向后,可让学生画一张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示意图,然后向同学介绍从自己家到学校怎么走,沿途有哪些标志性建筑,这样学生便能在操作中体验到所要学习的社会知识。
  2.游 戏
  帮助学生巩固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知识时,可以采用“我说你找”的游戏:先由一位同学说行政区的名称,其他同学迅速在中国政区图上指出它的位置。然后,一位同学说自己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上、下、左、右,其他同学边说省级行政区的名称边指出其位置。这样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体验。
  3.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是让学生从学习的内容中自由选定研究题目,自发地寻找所需的信息资料,运用资料组织加工,形成自己的观点,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在学习我国历史上反对外来侵略斗争这一内容时,看看主要有哪几次,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对自己有何启示等。这种专题研究,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迅速形成学习能力。
  三、开放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课堂练习要从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样。
  1.练习背景的开放
  设计以生活为背景的练习,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例如,教学第三册“地球上不同的生活环境”之后,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说一说:你生活的地方属于五带的哪个带,你生活的地方有哪些植物、动物,你生活的地方人们的衣着怎样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不仅体验了自己生活的地带,而且加深对地球五带知识的了解。
  2.练习呈现的开放
  教师可把练习直接呈现给学生,也可通过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编题,“考考”老师和其他同学。当然,教师也应讲究练习呈现的艺术。例如,进行第三册“世界上最早最长的人工河”练习时,可这样呈现:在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示只有起点北京和终点杭州的京杭大运河。提问:屏幕上画的是什么?你能说说它的有关知识吗?学生回忆后,教师继续要求:现在请同学们画出大运河,并标出它的起点和终点、流经的省及直辖市;连接大河、沿岸的名城。这样,学生自然地复习了京杭大运河的相关知识,无疑是一种成功的体现主体、体验的学习。
  3.练习内容的开放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社会知识和能力,设计基础题、提高题、综合题、开放题等几个层次的习题组,由学生自主选择,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例如,在教学第三册“大教育家孔子”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开放题:谈一谈你对孔子的看法。课堂上,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孔子是个大教育家,这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学生说出了孔子的贡献和他的优秀品质,这又让很多学生体验到了孔子的魅力。第三层次,有的学生谈到了如何向孔子学习,他们体验到了怎样以史为鉴。类似这样的开放题很好地弥补了学生能力的客观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愉悦。
  小学社会教学要“开放”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体验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要切实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提高课程实施对学生发展作用的有效性,克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影响“表层化”的局限性,需要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走向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急需解决的基本问题。  一、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让教师有效指导和学生主动实践相结合。  在综合实践课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国家战略高度把广西推向了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前沿,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陆兵高兴地对记者说,作为中国-东盟自贸区、泛殊三角经济区、南(南宁)贵(
期刊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是当前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尽快让每个孩子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教师应学会与孩子沟通,亲近
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确立, 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 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我们的研究、实验不过是其沧海一粟. 但我们深
期刊
【摘 要】 自1994年我国实行税制改革之后,增值税就逐渐成为了我国主要的税种,而从2012年1月份开始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直至2014年1月,交通运输业已完全被纳入“营改增”范围之内。“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有效避免了交通运输业营业税的重复征税以及不能抵扣、不能退税等情况的弊端,降低了交通运输业的税负。那么,“营改增”政策究竟对交通运输业的税负有什么样的影响和效应呢?本篇论文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
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使世界各国面临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农业是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2010年全球农业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46.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增长了13%,所以发展低碳农业不仅顺应减排需要,也是改变现有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途径。我国相关部门已出台了众多农业节能减排措施,但是总体效果不突出。因此,需要针对现有政策不足,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低碳发展政策,推动传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