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学能力是学生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就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几点探索。
  自学能力培养策略教学活动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想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达到要想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教法,学生要讲究学法。良好地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自己天赋的才能,如果善于自学,就能使学生独立思考,并能运用已知获得新知。随着终身教育理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如何来教会学生学习,以使走出校门的学生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在工作中能够自我学习,这是学校教育所研究的热门课题。为了寻求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最佳途径和方法,我在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和尝试。
  一、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诚然,抓好预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好途径。有道是“学习有法,学无定法”。学习是有规律的,而学习的方法是多样性的。预习则是重要的环节之一。预习,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讲课前学生先行自学的一个必要阶段,也是“训练阅读最主要的阶段”。这其中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弄懂新课的内容和概念,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为老师上课做好听说准备。倘若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也就可以说“好的预习就是阅读教学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十分重视预习,预习应做哪些事呢?叶圣陶老先生说过:“预习事项无非翻查、分析、体会、审度之类。”具体地说阅读课文、翻查字典资料,初步了解课文中的生词、新词、难词、结构、中心思想等,以便为进一步理解、鉴赏课文打下基础。比如说,学习一篇课文,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看课文时,自己查下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发现不懂得地方用“?”做记号,并把想不通的地方写在书本的空白处,明天上课提出来。在阅读课文时感到写的非常好的地方也标记起来,再用简单的句子写下当时的想法,再分析讨论课文时,要谈谈自己的感想。这样,使参加小组讨论的行动、心理准备有所落实。
  二、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写出设计,帮助他们由“会学这一篇”到“会学这一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现代语文教育教学强调把“教会学生学”放在教学内容的重要位置,注重教给学生关于方法的、带动规律性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更带普遍性,更具有理论指导性。
  我们可以在每个单元教学中,着力抓好一篇精读课文,因为它是本单元的示范课,像这类课文以教师指导为主,关键教给学生“学案”的设计方案。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作个别指导。有一点值得注意,如果是学生自己选择的课外同类文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能对他所选的内容横加指责,需要耐心指导,。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独立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强化人际互动,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主要有以下一些设计方案:
  首先,要改变学生的座位编排形式。在教学中,改变“种田式”的座位法,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或围团而坐,做组成马蹄形,或排成田字格,这样不仅缩短了学生间的空间距离,利于学生交流,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开放式学习的群体空间。既强调小组内的互助与合作,又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展示个性的机会,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其次,要组织学生来成立合作学习小组。为了培养学生既有自己的见解,又能尊重别人,倾听他们的正确观点,具有综合各种意见的能力,教师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上,学生自学后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只是个倾听者。在这样的讨论课上,不必为纪律担心,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人人都在积极的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
  再有,要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引导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教师换位,也是一种促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方法。学生互教互学,能者为师,技能改善学生的成绩,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有专长的学生得以发挥,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从同学处得到比在老师那儿更大的帮助。有助于克服自我中心,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自我意识。这样做,不仅改善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总而言之,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让自告奋勇者担任小老师进行授课,或让一个学习小组解答同学提问形式完成学习任务,而教师只是一个裁判,只在辩证激烈、难以统一时才引导他们寻找答案,做出裁决。像这样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要站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学识与才能,课前必须做好大量的充分准备,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诸如此类,或让学生担当评论员,对“三分钟讲演”“朗诵”等口头练习进行评判,或让学生当自己的“老师”,进行试卷、作文、作业的批改,并尽可能提出不同的看法与教师讨论等等。要尽可能使各种类型学生都有努力方向,都有充分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宗艳敏.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科技信息.2011,(03).
其他文献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步入深水区,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迫切需要打破以学校为单位的现有格局,确立以区域专业为单位的研究新范式。这一新范式是将区域教学质量的不均衡转化为区域学校间教学质量的高位均衡发展;是将区域内专业建设的“弥散型”“分离式”架构转化为专业建设的“集聚”“线性”架构,从而实现区域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理性竞争,确保区域内所有专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区域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研究基地作为一种全新的教研平台,
在对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及成果评价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评价制度组建原则、受评客体范围及与评价制度相关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建立高职院校"
近年来,“生源危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热词,处于高等教育末端的高职院校则首当其冲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个压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招生压力。高职院校的传统生源在急剧减少。未来10年我国18~22岁的人口将减少约4000万人。生源减少会加剧高职院校的竞争,没有特色或经营不善的将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二是就业压力。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百姓的期望值还有很大差距。有研究者因此提出,对高职毕业生
刘晓魁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做好系主任概括起来是两方面:就系主任个人而言,能力是根本,素质是保障,创新是关键,奉献是动力,求进是源泉。就系的管理而言,资源配置是手段,团队合作是保障,专业建设是重点,目标管理是关键。  高职学院内部的基本体制是院、系、教研室三级组织,院、系两级管理。很多院校将系管理的目标定得很高,要形成自我发展、自主办学的管理与运行机制。目前系级教学单位已成为
摘 要 教师发展学校(PDS)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师培训形式,它不是建立一所独立的专门学校,而是以中小学为基地进行的一种与大学合作的功能性建设。其具有合作对象多样性、权利义务明确性、理论实践沟通性等特点。基于PDS形式与理念构建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可以采取大学、企业、职业学校三方合作的形式,以教师技能训练为中心,同时注重技术合作和相关理论研究,实现三方共赢。该模式运行的关键因素是全员
根据2014年4月1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我校充分认识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的
中专是学生由初中走向社会的转折期,中专生由于学习成绩层次不齐、心理状态不一,而让很多中专班主任感觉头疼。管理是一门学问,管理好班级是班主任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