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人的文房器具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fei1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古代文化,其实就是士大夫的文化。这个独特的阶层,是封建社会的精英,是文化的创造者、推动者和传承者。在千百年来的沉淀中,士大夫阶层的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全面的生活格调与精神典范,在纷乱而易于沉溺的现实中向往道德与人格的升华,似乎是历来的文人们最孜孜不倦的追求,而艺术,恰好是这两个矛盾中间最好的寄托与过渡的方式。
  一手好字、两句歪诗、三斤黄酒、四季衣裳——这是古代文人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为了功名和事业,十年寒窗苦读当然也是人人必须经过的,所以每个文人的书房,自然就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书案上作锦绣文章固然是大事,但书房中的使用与陈设物同样不可马虎。这些器物统称文房雅玩。与普通居室里的器物不同,它们因为主人的文化成就与追求而被赋予了特殊的艺术趣味与人格象征。从书柜到画案到琴桌,从笔筒到秘阁到水孟,这些琳琅满目的器物,统统被打上了主人的思想与品味的烙印,体现出最纯粹的个人价值与独立的精神思想追求。
  与批量生产的官窑瓷器不同,从材质、设计到制作手法上,没有两件文房器物是一样的,所以文房雅玩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就是在于它的独特性。而它承载的丰富的艺术个性内涵与匠心巧思,也是其他艺术品所无法比拟的。一件上佳的文玩,其灵魂就是“情”“趣”二字。首先是主人怀有高雅的艺术品味与审美情趣,再通过严谨的法度去制作。这些默认的法度,包括顺应制作材质的天然特性来挑选制作的题材、造型与手法,从而使人性与物理自然融合,达到物我一致的境界。所以无论是华贵还是质朴的材料,无论是新奇还是简约的手法,无论是用于自娱还是馈赠,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和体现主人独特的精神世界。
  历代留存下来的各式文房器物数量惊人,但是能称得上为艺术精品的,仍然是凤毛麟角。
  从明朝晚期开始,江浙一带蓬勃发展的手工制造业与商贸活动,也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广泛参与其中。他们在物质与技术发达完善的条件下,尽情地创作与营造自身居住游玩的居室环境与陈设赏玩的器用,并迅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艺术理论,借创作与品鉴生活中的物品,来彰显个人的人格与理想。因此,文房器具的设计与制作,由书案上的书写绘画用的器具,延伸到书房整体的装潢设计陈列,再扩展到室外环境的呼应与配合,甚至延伸到文人们游玩、收藏、品茶、美食等等一系列生活活动中。这种由内至外的贯通一致的生活态度与理念,寄托在琳琅满目的文房器具上,形成了一幅晚明以来最富有创造性与精神性的文化与生活的画卷。
其他文献
杂项工艺品在华人世界有着广泛的收藏人群,但是长期以来,收藏界人士对于杂项工艺品的文化内涵、历史文物价值以及应有的市场地位认识不足,导致这一领域的文物艺术品大量外流。以玉器、铜器、佛像、家具、珐琅器为例,因内地艺术品市场起步较晚,许多精品都被中西古董倒爷们倒到了西方市场,这从伦敦、纽约、巴黎等地每季的拍卖图录即可见一斑。  20世纪90年代内地拍卖市场初兴,也上拍杂项工艺品,但仅仅是对主流瓷器拍品的
期刊
自1993年上海朵云轩首拍以来,历代名家书画一直是中国拍卖市场上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项,特别是在内地市场,不仅上拍数量大,成交的份额也最大。  以今年5月中国嘉德春拍为例,总成交额逾5.41亿元,书画部分成交额即达3.47亿元,平均成交率83.75%,54件作品成交价超过100万元(其中5件价超500万元),“当仁不让地成为2009春拍季中国书画门类最大赢家”。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是其长项,180件古
期刊
编者按:  4月9日,国家文物局组织召开第二、三类文物拍卖企业申报增加第一类文物经营资质评审专家会,对6省(市)24家第二、三类文物拍卖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了集中审核。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拟批准16家拍卖企业的第一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近日,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与社会文物司张建新副司长就我国文物拍卖企业整体状况、第一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企业评审标准、开展该评审工作的意义,以及今后有关安排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期刊
1993年9月22日,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官举办的“北京首届稀见图书拍卖会”,在当年并没有什么轰动效应,但现在回头看,那一槌还真是重重地敲开了藏书界的新纪元。16年来,以北京、上海、天津地区为主的古籍拍卖,经历了初创、狂热、淡静、成熟的几起几落。以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中国书店、北京德宝、上海国拍、上海朵云轩、上海敬华为主力军团的格局已经形成。  1995年前后,一批学者、专家曾呼吁: “古籍拍卖会
期刊
历代名瓷拍卖长期受制于存量,因此,尽管在民间有着广泛基础,行情走势仍然难以与中国书画相抗衡。  征集难,征集精品更难!这是各大拍卖公司瓷器主管常挂在嘴边的话。即便是中国嘉德、北京翰海这样的名牌公司,瓷器一项均不如中国书画专场量大,操作起来得心应手。特别是近年,在各大公司的每季总成交额中,瓷器专场的成交额与中国书画相比更呈每况愈下之势。如中国嘉德今年春拍,成交额5.14亿元中,中国书画3.47亿元,
期刊
雍正皇帝统治清王朝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三年,却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清代“康乾盛世”承上启下的皇帝。他聪明好学,具有综理政务的才智;性格刚毅,但又性情急躁,残忍无情;有政治抱负,敢于革除百年积弊,如改革赋役、整顿吏治、实行摊丁入亩和设立军机处等等,是促进清朝发展的政治家,是“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进者。  雍正从政,日日勤慎,戒备怠惰,坚持不懈,以朝乾夕惕自励自诩。经常是白天同臣僚议决和实
期刊
说起收藏与博物馆的话题,需要回顾我们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些情况。不妨引用五年前我在《正视民间收藏》一文中的一些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首任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王冶秋两先生倡议并进而要求参与文博工作的同志从此放弃个人收藏,从而更好地‘全心全意’为国家为人民工作。这些早期参与文博工作核心的人几乎都是收藏家,他们经过了一定不无痛苦的思考抉择,果然一一提高觉悟,放弃个人收藏,为了崇高的无产阶
期刊
杂项工艺品所涉门类繁多,赏玩性质较强,看似普通的雕刻小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收藏者文化品位的进一步提升,这类文玩工艺品的行情逐年上扬。  今年1月至4月纽约、香港、北京三地拍卖的杂项工艺品,行情较去年春拍更好,颇有转折迹象。特别是已初显头角的文人文玩,在几场重要私人收藏专拍的推动下,更见实效。纽约普孟斐的文房清供专拍,香港苏富比的水松石山房专拍,以及松竹堂珍藏专拍,成为了今年杂项收藏方面的新
期刊
我们注意到,每当论及清代前期书法的方方面面时,围绕顺治、康熙、乾隆三帝的话题总是很多,诸如对当时书法美学趋向的影响、有关书法的诗文议论、书艺修养等等,内容相当丰富,却绝少提及雍正皇帝。最典型的是马宗霍先生的一段议论:  清初诸帝莫不工为汉字。世祖尝习黄庭与遗教经,万几之暇,时以奎藻颁赐部院大臣。圣祖则酷爱董其昌书……风会所趋,香光几定于一尊矣。高宗宸翰尤精……香光告退,子昂代起,赵书又大为世贵。
期刊
1994年3月27日中国嘉德举办首届拍卖会时,即将中国油画设为一个独立的专场,奠基了油画的市场地位。专拍推出51件拍品,成交36件,选人的作品包括老一辈名家和中青年画家,如吕斯百、吴作人、艾中信、朱乃正等,更多则倾向于中青年一代,如罗中立、尚扬、艾轩、冷军、丁方、张晓刚等人的作品。  近年,中国油画与当代艺术拍场上风云莫测,在中西方文化掮客、投机者、收藏家以及经纪人明目张胆的炒作下,庄家做庄,炒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