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列个别正常牙尖交错位咬合接触的研究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vide2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测量乳牙列个别正常

儿童在牙尖交错位最大

力时的咬合接触情况,为乳牙修复、正畸等临床研究提供生理数据基线。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开展,于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共征集57名志愿儿童。按纳入标准最终纳入47名3~5周岁乳牙列个别正常

儿童,其中男性24名,女性23名。年龄(4.1±0.7)岁(3.0~5.8岁),身高(103.7±7.2)cm(90~120 cm),体质量(17.1±2.5)kg(12.5~22.5 kg)。使用Dental Prescale Ⅱ系统测量牙尖交错位最大

力时的咬合情况,包括咬合接触面积、平均压强、最大压强、

力和对称性等。

结果

47名全乳牙列受试者在牙尖交错位时的最大

力为(567.40±223.84)N(226.7~1 154.6 N),咬合接触面积为(18.56±6.54)mm2(8.4~41.2 mm2)。最大

力与咬合接触面积、身高、体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54,P<0.01;r=0.397,P=0.022;r=0.453,P=0.008)。男性儿童的最大

力[(651.80±224.34)N]、咬合接触面积[(20.77±6.97)mm2]均显著大于女性儿童[分别为(479.34±190.45)N、(16.25±5.27)mm2](P<0.05)。最大压强多为1个点[68%(32/47)],多位于乳磨牙区。前牙区和后牙区的

力分别为(124.12±56.99)和(450.11±205.09)N,分别占全牙列的(21.82±11.40)%和(71.80±21.35)%;咬合重心均位于后牙区。乳牙列的前牙区和后牙区均有咬合接触。

结论

乳牙列个别正常

在牙尖交错位时最大

力的个体差异大,最大

力与性别、身高、体质量和咬合接触面积均显著相关;最大压强集中在乳磨牙区,咬合重心均在后牙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带部分趾末节趾骨及第二趾跖趾关节和近趾间关节及伸屈肌腱复合组织修复拇指Ⅲ类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拇指Ⅲ类缺损的患者,采用带趾部分末节趾骨及第二趾跖趾关节和近趾间关节及伸、屈肌腱复合组织再造拇指。结果术后5例再造拇指全部成活,随访时间8~24个月,再造拇指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手功能评定:优4例,良1例。患者生活均能自理。结论带部分趾末节趾骨及第二趾跖趾关节和近趾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4月-2013年11月,应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共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5~ 58岁,平均39岁。左下肢10例,右下肢16例。缺损面积为2.0 cm × 4.0 cm~5.0 cm × 7.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4.5 cm × 6.0 cm~7.0 cm × 9.0 cm。顺行皮瓣8例
目的探讨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的临床解剖分型、血管穿支分布特点,并初步应用于手部缺损的修复。方法取新鲜成人上肢标本共4只,左、右侧各2只,经头静脉及腋静脉进行蓝色填充剂逆行灌注并分为12区,观察分区内静脉主干走行及其属支、皮肤属支的数量、直径。选择手部缺损伤共60例,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用动脉化静脉皮瓣传统的手术方法(传统组),另30例则是根据静脉皮瓣大小选择性应用控制血管穿支数量的动脉化静脉皮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联合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以大耳白兔胫神经为来源,采用化学萃取方法制备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9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8)和实验组(n=72),后者又随机分为模型组、LBP组、支架组和LBP联合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组(联合组),每小组均为18只。于大鼠左侧股中部切断1 cm坐骨神经,分别用LBP或
期刊
目的探讨第1跖背动脉蒂足背岛状皮瓣修复甲瓣切取后供区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采用第1跖背动脉蒂足背岛状皮瓣修复甲瓣切取后供区创面18例,修复供区创面面积为2.5 cm × 5.5 cm~4.5 cm × 8.0 cm,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18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15例,3例皮瓣远端出现暗紫,边缘浅表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伤口二期愈合,足背供区游离植皮全部
期刊
目的研究力对不同根吸收时期乳牙和恒牙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PDL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索乳牙生理性根吸收的相关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因乳牙滞留拔除的健康乳切牙12颗和口腔颌面外科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第一前磨牙6颗,根据牙齿类型及牙根吸收程度分为:乳牙牙根未吸收组(the unreso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