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402179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

方法

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白内障手术4500例(4500眼),统计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比例,统计患者的基础资料(性别、年龄、白内障类型、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及手术情况(切口方式、手术方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时间)。分析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因素。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本组白内障手术4500例中发生感染性眼内炎23例,发生率为0.51%,患有眼部其他疾病、伴发基础疾病、颞侧切口、后囊破裂、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以及手术耗时≥30 min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更高(χ2=5.83,P=0.03;χ2=7.01,P=0.01;χ2=5.88,P=0.02;χ2=5.16,P=0.03;χ2=13.67,P=0.00;χ2=7.02,P=0.01;χ2=6.46,P=0.01;P<0.05);23例感染性眼内炎经过前房冲洗联合玻璃体内注药术治疗,炎症均得以控制,视力显著提高。

结论

眼科临床工作者应该了解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还应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案,以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眼球挫伤所致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的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眼球挫伤所致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的53例(53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24例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再经角膜缘切口摘出脱位于玻璃体的晶状体,以后进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B组29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手术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中有效者(视力≥0.2)14例(5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由自身免疫介导,以梗阻性黄疸、胰腺肿大、胰管不规则狭窄、淋巴浆细胞浸润并纤维化为特征,激素治疗敏感的一种特殊类型慢性胰腺炎,可伴有胰外器官受累表现.A(l)P是一种少见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占慢性胰腺炎的2%~11%[1-4],由此推测国内AIP患者至少应有数千人,这意味着绝大多数A(l)P可能被误诊或漏诊.发病机制
目的 探讨早期给予膳食纤维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肠内营养组和肠内营养+膳食纤维组,每组34例.两组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内营养+膳食纤维治疗9 d,于治疗后第1,5,9天分别测定尿乳果糖排泄率、血浆二胺氧化酶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尿乳果糖排泄率及血浆二胺氧化酶水平均逐渐下降.肠内营养+膳食纤维组治疗后第5,9天尿中乳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