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党组织建设,重心是基层,难点在基层。大连市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经验做法得到社会认可,被媒体称为“大连党建品牌”。他们是如何破解难题、夯实“重心”的呢?7月中旬,记者在大连进行了采访。
“一加三”社区党组织网络覆盖全市
大连市沙河口区的李家街道居住的弱势群体较多,老年居民也多,外来流动人口约4.3万,占街道户籍人口的36%,服务与管理工作难度较大。
李家街道党工委按照大连市委组织部部署,积极加强组织创新。2007年以来,街道党工委筹措经费,先后建成劳模广场、文化长廊、创业一条街等具有不同功能的5处党组织活动阵地,总面积达2.4万平方米。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创新组织体系,规范形成了以社区党委为领导,以楼院党支部、功能型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为基础的“一加三”社区党组织网络。2011年7月1日,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李家街道党工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创建功能型社区党支部,进而规范形成“一加三”社区党组织网络,是大连市的首创。据统计,大连市现有街道91个、社区538个,社区党员130670名。目前,大连市成立了社区党总支(党委)297个、社区党支部5326个,“一加三”的社区党组织网络覆盖全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党员中心户”形成凝聚力
中山区昆明街道的王文政老人热心调解邻里矛盾,从2002年开始,他就成为社区的义务调解员,居民有纠纷,他总是能及时到场,被昆明街道评为“党员中心户”。在大连市,像王文政一样的“党员中心户”遍布全市。
大连市委组织部王乃波副部长长期主抓社区党建工作,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他告诉记者:“抓社区党建工作,靠的就是责任心。一边是靠强化领导责任,一边是靠激发普通党员乃至群众的责任心。”
为强化领导责任,大连市把领导干部考核与社区党建工作挂钩,市、区(县)、乡镇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是社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人人亲自抓,带头抓,定期研究,做好部署,每人联系10户群众,全市5000多名领导干部经常深入社区联系点开展工作。
为激发普通党员的责任心,大连市将全体社区党员统计分类,设定不同岗位责任,推行“公开承诺”,推广“党员中心户”做法,开展党员群众“一加一”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营造了文明新风,党组织生成了凝聚力。
“四位一体”成为帮扶机制
几年前,甘井子区甘井子街道的于连福中年下岗,闲在家里非常苦闷。街道党工委得知后,帮他在社区公共服务社的“爱心浴池”找到了一份搓澡工作。重新上岗的于连福服务热情周到,客户不仅争着雇他,有的还主动给他加薪。
甘井子街道享受“低保”的姚玉芳被安置到社区“爱心超市”后,不甘坐等照顾,带领超市的姐妹先后与8个贫困家庭结对帮扶,很快由被政府救助者变成扶助他人的志愿者。
像于连福、姚玉芳这样,由被政府救助者转变为社会需要的劳动者乃至志愿者的事例,在大连市还有很多。大连市在帮扶时,注重科学规划,每个街道有党员服务中心,每个社区有党员服务站,重点楼院有党员冠名的服务点,部分家庭设立党员中心户活动室,“四位一体”的社区党组织阵地,拓宽了服务渠道,成为长效的帮扶机制。
“一加三”社区党组织网络覆盖全市
大连市沙河口区的李家街道居住的弱势群体较多,老年居民也多,外来流动人口约4.3万,占街道户籍人口的36%,服务与管理工作难度较大。
李家街道党工委按照大连市委组织部部署,积极加强组织创新。2007年以来,街道党工委筹措经费,先后建成劳模广场、文化长廊、创业一条街等具有不同功能的5处党组织活动阵地,总面积达2.4万平方米。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创新组织体系,规范形成了以社区党委为领导,以楼院党支部、功能型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为基础的“一加三”社区党组织网络。2011年7月1日,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李家街道党工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创建功能型社区党支部,进而规范形成“一加三”社区党组织网络,是大连市的首创。据统计,大连市现有街道91个、社区538个,社区党员130670名。目前,大连市成立了社区党总支(党委)297个、社区党支部5326个,“一加三”的社区党组织网络覆盖全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党员中心户”形成凝聚力
中山区昆明街道的王文政老人热心调解邻里矛盾,从2002年开始,他就成为社区的义务调解员,居民有纠纷,他总是能及时到场,被昆明街道评为“党员中心户”。在大连市,像王文政一样的“党员中心户”遍布全市。
大连市委组织部王乃波副部长长期主抓社区党建工作,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他告诉记者:“抓社区党建工作,靠的就是责任心。一边是靠强化领导责任,一边是靠激发普通党员乃至群众的责任心。”
为强化领导责任,大连市把领导干部考核与社区党建工作挂钩,市、区(县)、乡镇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是社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人人亲自抓,带头抓,定期研究,做好部署,每人联系10户群众,全市5000多名领导干部经常深入社区联系点开展工作。
为激发普通党员的责任心,大连市将全体社区党员统计分类,设定不同岗位责任,推行“公开承诺”,推广“党员中心户”做法,开展党员群众“一加一”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营造了文明新风,党组织生成了凝聚力。
“四位一体”成为帮扶机制
几年前,甘井子区甘井子街道的于连福中年下岗,闲在家里非常苦闷。街道党工委得知后,帮他在社区公共服务社的“爱心浴池”找到了一份搓澡工作。重新上岗的于连福服务热情周到,客户不仅争着雇他,有的还主动给他加薪。
甘井子街道享受“低保”的姚玉芳被安置到社区“爱心超市”后,不甘坐等照顾,带领超市的姐妹先后与8个贫困家庭结对帮扶,很快由被政府救助者变成扶助他人的志愿者。
像于连福、姚玉芳这样,由被政府救助者转变为社会需要的劳动者乃至志愿者的事例,在大连市还有很多。大连市在帮扶时,注重科学规划,每个街道有党员服务中心,每个社区有党员服务站,重点楼院有党员冠名的服务点,部分家庭设立党员中心户活动室,“四位一体”的社区党组织阵地,拓宽了服务渠道,成为长效的帮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