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植物病害检测与绿色防控一流平台培养双创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uoduod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农科建设提出要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的训练,培养一批农科“双创人才”,适应“四新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实用性农林人才。在此背景下,探索了校级植物病害检测与绿色防控一流平台在培养植保专业植物病理学方向“双创人才”的模式与实践效果。该模式旨在为植保专业“双创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传统曲房在大曲发酵过程中受曲房空间、堆曲并房的影响,不同位置之间存在较大的温湿度差,最大温差可达22.90 ℃,最大湿度差可达41.40%RH,严重影响大曲的质量和一致性。T-S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具有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等特点,能有效解决温湿度调节延迟的问题,从而使曲房内各区域温湿度保持均匀。因此,该文提出了将T-S模糊神经网络控制与曲房控制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来调控曲房温湿度。首先,搭建了曲房的硬件与
为大力推行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介绍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建设的内容、要求,并对连续3 a的试验示范结果进行汇总和评价,详细阐述了绿色防控技术对二化螟、稻飞虱、稻纹枯病、黑条矮缩病和杂草等的防除效果以及增产节支情况,同时分析了绿色防控示范区分别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诱集、稻鸭共育、生物农药和频振式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对天敌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绿色防控示范区通过集成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具
介绍了“十三五”以来江苏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在提升防控水平、减少病虫为害损失,降低农药用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从强化政策支持、推动纳入省级重点工作,强化示范引领、打造绿色防控示范样板,强化协作攻关、构建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强化宣传培训、营造绿色防控推广氛围等4个方面介绍了推进农作物绿色防控的主要做法;针对面临的植保植检体系弱化严重、技术集成
阐述了利用环氧丙烷和甲醇在催化剂HM-9512存在下,通过选择性开环加成制备1-甲氧基-2-丙醇的工艺过程。讨论了几个主要反应因素对产物选择性和收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和产品的检测方法。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健康关注度越来越高,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病虫害逐年加重、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违背了绿色农业发展的初衷。在农业生产中要积极运用绿色防控技术,改变传统落后的防控技术手段,真正推动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基于此,分析了农业生产绿色防控的必要性,并指出现阶段农业生产绿色防控过程中
推动农户采纳农业绿色防控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深入剖析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关键因素有助于更好地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本文利用海南省456户香蕉种植户调研数据,构建多变量Probit模型,探讨价值认知和环境规制对农户绿色防控行为的影响及代际差异。结果表明:价值认知和环境规制可以显著促进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且两者对农户绿色防控行为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其中,价值认知和引导型环境规制、约束型环境
为减少季节、地域等因素的干扰,探究不同顶温控制策略对大曲真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主要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集自同一优质白酒核心产区的中温及高温大曲的真菌群落进行了解析与比较,并结合冗余分析评估了大曲真菌群落与主要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温大曲整体真菌数量(由ITS1区rDNA拷贝数表征)少于中温大曲,但前者中的真菌群落在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上整体高于后者。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
为增加水稻种植效益,减少稻田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保障稻米品质和稻田生态环境,通过选用抗性品种、优化耕作栽培措施、加强肥水管理、种植蜜源植物、推行性引诱杀虫和频振杀虫灯、结合生物农药和应急化学农药、应用高效植保器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技术措施,评估了江西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的可行性。2019—2020年分别在江西省新干县和峡江县进行了对比试验示范。以5种水稻主要病虫害为例,比较了不同施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