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应构建科学发展的就业观念体系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32411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是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关系科教兴国战略、关系社会稳定的大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将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坏、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招生形势和生源质量,也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无论是高校自身还是大学生个体,都存在着一些就业观念上的误区,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将严重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实际效果。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不能一味要求大学生被动地转变观念,需要高校自身和大学生共同转变就业观念,构建高校内部和谐科学的就业观念体系。
  
  一 高校自身和大学生个体就业观念的误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新机制也初步形成,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由包分配转变为“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然而高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既然就业实现市场化,就应该让大学生自己到市场上去寻找,学校可以不管”的想法。应该看到,虽然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已经发生变化,但学校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多数高校的市场导向观念不强,要么停留在原来计划经济模式上,要么错误理解市场经济,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让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学校无能为力。其实,高校作为人才的“生产厂家”,必须生产出有出路、适应市场需要的“教育产品”,必须加大“市场营销”的力度,而不仅仅把就业看成是大学生自己的事。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与大学生现实的就业观念之间的矛盾。其表现:第一,过高的心理预期,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挤在大城市、大企业,不能根据实际进行就业目标的调整。第二,缺乏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积极创业的观念,仍然等学校安排,等用人单位来招聘。第三,对失业承受能力较差,加上目前社会、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多种形式灵活就业不能完全认同,接受不了大学生失业的现实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因素。
  
  二 高校要坚持科学发展的就业教育、管理、服务理念
  
  高校要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作为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具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并进而实现“充分就业”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等作用。同时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就业教育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
  
  1 高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培养人才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和基本任务,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一切脱离人才培养的观念都是背离教育宗旨的。“以学生为本”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学生作为教育的消费者享有获取知识、选择专业、选择教师和安全保障等权利。学校作为教育者和服务者,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校的不同部门共同形成教育的合力,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兼顾学生个人特征与社会需要,以期达到职业适应性而进行的自觉、自主,有科学根据地计划职业发展,合理选择职业的过程。同时高校应全面加强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因此,需要树立一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开发人的潜能,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第一需要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要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运用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辅导,把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作为工作重点,以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学生就业,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
  
  2 高校要坚持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思想
  高校要坚持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思想,调整在社会转型期的人才市场定位。近年来,高校在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深化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是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层次、专业、地区布局、培养规格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出现了“有岗无人”和“有人无岗”两种现象并存的怪圈,这是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高校要进一步深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充分考虑教育内部规律的同时,特别注意教育外部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建立与市场、社会相联系的专业设置新机制,真正面对市场办学。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少高校倡导和实施“通识”教育,主张宽口径、厚基础、淡化专业、重发展潜力。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既需要一批能够从事知识创新的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大批在经济建设第一线从事工程技术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学校的人才培养要根据科学发展的需求和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恰当定位。一部分学校要瞄准科学发展的前沿,以培养科学家为己任,而更多的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特色办学,要保持特色、创造特色、强化特色、发展特色,坚持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让绝大部分学生具有一技或多技之长,在就业中能够找到行业和专业的依托。
  
  3 高校要树立就业工作全局性的观念
  高校要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由局部性向全局性工作的转变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教育管理部门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协调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以培养人才为主业的高校内部来讲,毕业生就业更是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工作,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直接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需要而实现充分就业,是检验学校各项工作的基本标准。那种只管培养不管就业的观念已不合时宜,那种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仅仅看作是学生工作部门、学生工作者和学生个人的事情的态度,是对学生、学校和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高校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把毕业生就业尽快从局部性工作上升为全局性工作,无论从学校层面还是从院系层面上,都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一把手工程”。同时,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全程就业教育”,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系统地开设就业指导课,要动员全校教职工从不同方面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各种服务,实现“全员工程”,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由局部向全局的转变。
  
  4 高校要树立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并重的观念
  教育部2003年首次公布直屬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此举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而且使高等学校深切地感受到来自 政府和社会的压力,增强了学校办学的危机感,对毕业生就业起到了很好的激励鞭策作用。但是,就业率的高低只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的一个方面。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并重的观念。所谓就业质量,就是毕业生在接受全面就业指导的前提下,对自己进行准确的评价和定位,自觉适应国家需要,找到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工作岗位。坚持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并重,高校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追求就业率,即一些学校为了所谓的高就业率,给毕业生施加压力,不考虑学生的就业质量,甚至为提高就业率不择手段、弄虚作假,对上虚报就业率;另一种是盲目追求就业质量,即一些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不能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职业定位,由于盲目追求在中心城市、沿海城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而失去就业机会,导致就业率降低。
  
  5 高校要树立全过程就业指导的服务理念
  高校要大力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择业指导和信息服务,树立全过程就业指导的服务理念。这项工作不是突击性的,而是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贯穿于大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将就业指导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指导已经渗透到市场咨询、就业服务、就业培训等全过程中。根据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现状来看,高校必须树立对大学生进行全过程就业指导的服务理念。在此基础上,就业指导必须向专业、市场、培训等方面渗透和延伸。就业指导要与专业相结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使学生接受到与专业相关的就业技能训练。大学不仅应当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而且应当培育新的就业观念,并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改变偏重一般知识传授而忽视就业技能指导,引导他们确立符合实际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把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同时,高校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大学生供求信息网络,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在学生求职过程中,学校还应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发挥出提供就业信息、进行竞争技能培训、进行心理咨询等服务功能。尤其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这是学校和专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依据。
  
  三 大学生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观念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与大学生落后的就业观念之间的矛盾。其表现:第一,过高的心理预期,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挤在大城市、大企业,不能根据实际进行就业目标的调整。第二,缺乏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积极创业的观念,仍然等学校安排,等用人单位来招聘。第三,对失业承受能力较差,加上目前社会、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多种形式灵活就业不能完全认同,接受不了大学生失业的现实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因素。所以,大学生的就业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观念。
  
  1 大学生要树立大众就业观念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大,大学生群体要源源不断地走向社会,进入就业岗位,如果固守那种认为上了大学就要成为国家干部,就要脱离生产第一线的“学而优则仕”的陈腐观念,就将违背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宗旨,影响社会进步,而且现实条件也根本不可能满足这种需要。大学生要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大学生毕业后可以当工人,也可以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通过诚实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2 大学生要树立基层就业观念
  基层的内涵十分丰富,不要一谈到基层,就认为是农村和穷乡僻壤。“基层”是一个大概念,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也包括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从全社会来看,在我国,吸纳社会劳动力最多的是基层,基层将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最大空间,这一点勿庸置疑。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日益成为社会普通的劳动者,成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也必然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多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已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以推动大学生到边远地方去、到相对较艰苦的地方去、到基层去,为大学生创造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3 大学生要树立主动就业观念
  在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信心和勇气不足,在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向用人单位展示和推销自己,不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寄希望于地方就业主管部门,寄希望于家庭。随着人才市场的建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选择,这就决定了,毕业生就业必须改变依赖心理,要依靠自己的实力,要对自己准确定位,大胆推销自己,要有竞争意识和主动就业观念,不能一味地坐、等、靠、要,而必须主动去“争”。
  
  4 大学生要树立动态就业观念
  随着人事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各种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将是一种普遍现象和必然趋势,人才资源总是在不断地交换和流动中得到优化配置、有效利用。每个毕业生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失业和就业成为经常遇到的事情。计划经济的就业终身制逐步被市场经济的终身就业制所取代,过去可能在一个单位工作一辈子,现在一生中可能有多次的就业机会。因此,作为大学毕业生都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动态就业观念,要有随时准备重新择业、多次就业的思想准备。
  
  5 大学生要树立通才就业观念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时期,由于我们的教育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很多大学生就业时特别强调要专业对口,认为大学花费了几年的时间所学的专业是自己的生存之本,如果离开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而选择其他行业,那就白白浪费了大学的时间,专业情结依然影响着求职的心理,实际上现在很多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应聘者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至于专业是否完全对口,并不过分计较。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实需要难以完全吻合,求职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则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应该看中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勇于进入与自己专业相近或相关的行业。
  
  6 大学生要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
  创业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拓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的业绩的过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并强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我们看到了政府已下决心着力去解决就业难题,出台了一些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营造和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以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科学发展的创业新观念,坚定在实践中成长的意志与信念。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国情下,自主创业,无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又一种新的就业方式。树立科学的创业观,需要大学生毕业生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和敢于创业的勇气,最重要的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要在充分考虑到投资风险、项目可行性、发展方向、市場潜力、具体操作计划等方面,在具备了创业所必备资金、项目、团队、技术、市场、管理等运作能力后,大胆创新,勇于创业。
其他文献
在工业过程监控中,尽可能早的检测到过程的异常变化和降低误报率是十分必要的。多元统计过程控制作为新兴的过程监控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些方法中,主元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网络通信技术,融合了现代传感器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感知、采集、传输和处理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被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无线传
能源危机和严峻的环境污染,已经逐渐的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也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带来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因此,全球各国开始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入到国家发展战略计划之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光伏发电产业正因具有经济清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巨大优势而被视为未来新能源产业的支柱,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和聚焦。论文深入研究了光伏发电逆变系统的主拓扑结构、结构参数和硬件电路设计和逆变控制策略等方面。从
<正>1992年由国家文物局、山东省文物局专家组成的山东省文物鉴定小组来青州博物馆对馆藏文物进行文物等级评定。其中,一幅落款为"实父仇英摹宋张择端笔"的《清明上河图》引
1、如何识别出版的合法性我国内地的出版物按出版形式可以分为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正式出版物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严格审批,正式登记的报刊和期刊,不论其发行范围如何,均
连铸过程中,连续、准确、稳定的铸坯表面温度测量是实现二冷闭环控制的基础,而传统的测温方法难以克服二冷区内高温水蒸汽、铸坯表面氧化皮等条件的影响,不满足反馈控制的要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的电子期刊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Ingenta.com提出了一种全球服务的解决方案———建立全球电子期刊服务网关 ,向科学研究人员和出版商提供联机服务的方向和
现阶段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构架的搭建主要使用大壁厚钢材导管,因此,制管成为钻井平台搭建过程中的首要工序,制管车间将大壁厚钢板材料通过成形、刨光、焊接、热处理、无损检测
AIM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argeted therapy with 64-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CT) combined with cryoablation for liver cancer.METHODS A total of 124 pa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坚持择善而交,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这一要求抓住了当前领导干 At the Seventh Plenary 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