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注水井纳米微乳液降压增注体系研究

来源 :当代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容易产生地层损害,进而造成注水压力升高,注水量下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因此,以表面活性剂和纳米硅材料为主要处理剂,结合相关助剂,研制了一种适合低渗透油藏注水井的纳米微乳液降压增注体系,并评价了其配伍性、粒径分布、界面张力、润湿性、防膨性能以及降压增注性能.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并且其平均粒径低于20 nm,能够确保不对注水井储层造成二次伤害;纳米微乳液降压增注体系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润湿性能以及防膨性能,当纳米微乳液的质量分数为0.5%时,可以使界面张力降低至10-3mN·m-1数量级,使岩心表面润湿性由强亲水转变为弱亲水,对储层段岩屑的防膨率可以达到95%以上;此外,天然岩心水驱后注入0.5 PV纳米微乳液降压增注体系,能使岩心驱替压力降低35%以上,起到了良好的降压增注效果.
其他文献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石韦多糖,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质量分数,以石韦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评价石韦多糖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石韦多糖的最佳提取料液比为1:27 g·mL-1、提取时间为110 min、提取温度为76℃,在此条件下石韦多糖的得率为3.96%,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质量浓度(IC50)为0.445 mg·L-1,与阳性对照维生素Vc比较,石韦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对后续油水分离工作的影响较大,为了研究集输管道腐蚀产物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室内采用模拟铁腐蚀产物,评价了其对原油乳状液脱水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考察了静电聚结脱水措施对原油乳状液破乳脱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油水乳状液中硫化亚铁、碳酸亚铁和氢氧化铁质量分数的增大,加入破乳剂的原油乳状液脱水率逐渐下降,铁腐蚀产物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其中硫化亚铁加量为0.05%、碳酸亚铁加量为0.2%、氢氧化铁加量为0.03%时,原油乳状液脱水120 min后的脱水率仍低于1
川东南官渡构造带三叠系须家河组气藏为典型的富有机质致密砂岩气藏类型,勘探潜力巨大,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基于官渡构造带的地质特征,以赤水地区须四段三维地震资料为依据,开展综合油气评价工作,预测储层分布规律,优选有利勘探目标,对加快官渡构造带的勘探进程,进一步扩大川东南地区油气勘探成果,实现海相碳酸盐岩领域的勘探突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地理位置分析该区域构造地质特征,其次进行地震资料品质估计与道集优选,完成资料处理,再统计储层参数特征,通过储层标定进行正演模拟与反演预测,最后分析地震相、沉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等行业对吡啶需求越来越高,吡啶废水的排放量也不断增加.吡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特性,随着用量的增加,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会造成潜在的危害.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吡啶废水的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和高级氧化技术,总结了不同方法对吡啶的降解效果和降解机理,最后对工业吡啶废水的处理技术提出了进一步的展望.
近年来,渤海油田智能分注分采技术已取得较好的水驱开发效果,解决了常规单井测调作业占用平台时间长、测调效率低、水平井和大斜度井适应性差等问题.为进一步对智能分注分采技术规模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依据渤海BZ28-2S油田实际地质模型,开展了单独分注、单独分采和分注分采3种注采方式在不同分注或分采率下增油效果研究和对比分析,并且首次通过数模软件实现水嘴调配,分析调配频率对增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注采方式均可改善水驱开发效果,但分注分采的增油效果要好于单独分注,单独分注要好于单独分采;分注分采最优组合
针对G区块目前含水率较高、采收率低、剩余油储量大、水驱开发难度大的问题,下一步将采用聚合物驱挖潜剩余油.考虑梯次降浓段塞组合聚驱的方式,使用700万相对分子质量抗盐聚合物和2500万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进行交替注入,设计3种不同段塞组合聚驱方案,预测并对比不同方案聚驱效果.根据数值模拟结果,优选出方案2为合理聚驱方案,与常规水驱相比,提高采收率8.41%,累积增油3.794×105t,经济效益最好.研究结果为G区块聚合物驱方案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保障,更好地指导矿场聚合物驱试验的实施.
石油烃类有机污染物会对生态环境以及土壤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质量分数,室内通过大量实验研制了一种适合有机物污染土壤的表面活性剂-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即首先通过表面活性剂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清洗,再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进一步降低其中的有机污染物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5%、实验温度为50℃以及pH值为7时,表面活性剂对目标油田油泥样品的清洗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降解菌2#、4#和5#对原油的降解效率较高,降解30 d后降解率均可以达到75%以上;培养温
为促进天麻素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以“天麻素”“含量测定”“结构”“药理活性”为关键字检索相关文献,对天麻素的含量测定、结构表征和药理活性进行归纳总结.天麻素的提取方法包括半仿生-酶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微波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其中HPLC法应用较为广泛.天麻素属于酚苷类化合物,且为氧苷,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水溶性好.天麻素具有神经系统保护作用、抗脑损伤、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改善肠道吸收、提高机体体液免疫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天麻素的含量测定与药理活性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大多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
为了建立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模拟SN-38在人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过程,并以HPLC法测定SN-38在透析袋内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与透析袋外缓冲液中的浓度;透析内液用含0.5%乙酸的乙腈沉淀蛋白,透析内液过滤后直接测定.结果表明:透析内液和透析外液在25~50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提取回收率大于80%;SN-38与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9.9%~59.1%,平均为55.3%.SN-38与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相对较高,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
介绍氧化脱硫的原理,硫原子含有孤对电子,电子云密度大而电荷量多,易被氧化为砜类化合物而极性增加;综述氧化脱硫中常见的分子氧与过氧化氢2种氧化剂、离子液体、MOFs材料与无机非金属3种催化剂各自的优缺点,为氧化脱硫过程中氧化剂、催化剂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超声辅助氧化、光催化氧化与电化学氧化3种氧化脱硫方法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