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和声现象与音响特质——秦文琛室内乐作品《行空》创作研究

来源 :齐鲁艺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文琛于2012年创作了作品《行空》(为琵琶与弦乐队而作),泛音的大量运用呈现了该曲的主要音响特质.作曲家以泛音为核心要素,将琵琶改变定弦后,四条弦上能被听见的所有泛音作为音高素材,通过不同奏法的融合,探索各种音响的可能.通过对于该作品音高组织的研究,结合琵琶与弦乐泛音的运用,探索其音响特质、和声现象以及其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阐述该作品在音响观念、和声技术等方面的独特意趣.
其他文献
期刊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rn瑞雪纷飞开新元,虎气冲天又一春.在新年来临之际,我谨代表省教育厅党组向全省各族师生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新年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向所有关心支持教育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期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同学们:rn大家上午好!经过精心筹备,由山东省教育厅、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评论学会主办,山东艺术学院、山东省音乐家协会承办,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杂志社、《歌剧》杂志社、《音乐艺术》杂志社协办的“泰山学术论坛——第二届全国歌剧理论与创作研讨会暨优秀歌剧评论推优活动”隆重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向出席活动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山东艺术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期刊
近年来,中国歌剧的百花园呈现出满园春色、争奇斗艳的可喜局面.得以厚重的齐鲁文化的浸润,山东的歌剧创作起步较早,大约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山东省立剧院院长王泊生创作的《岳飞》是山东近现代音乐史上的第一部歌剧.建国后的山东歌剧则是以20世纪90年代姚继刚作曲、山东歌舞剧院出品的《徐福》为代表.
期刊
期刊
当下中国歌剧创作取得了为人瞩目的 成就,但也存在显而易见的问题,有编剧、作曲的问题,有导演的问题,当然还有歌剧理论评论问题.这些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对歌剧作为音乐戏剧的本质属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歌剧故事不能一团和气,歌剧人物不能温文尔雅,歌剧音乐不能甜甜蜜蜜.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各位朋友:rn大家好!泰山学术论坛——第二届全国歌剧理论与创作研讨会暨优秀歌剧评论推优活动,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已圆满完成各项议题,今天就要顺利闭幕了.rn在这两天的时间里,各位同仁和各位朋友,为了推动中国歌剧事业蓬勃发展的美好愿景共襄盛举,促成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全国性学术盛会,为本次论坛和会议贡献了一批有深度、有高度的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
期刊
围绕“中国歌剧的民族化与国际化”的主题,2021年10月26日-28日,“泰山学术论坛——第二届全国歌剧理论与创作研讨会暨优秀歌剧评论推优活动”在山东济南举行.在为期一天半的学术研讨中,与会专家、学者们分享了歌剧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了中国歌剧的民族化与国际化问题思索、中国歌剧的基础性问题研究、现当代中国歌剧评论、中国歌剧创演研究、中国歌剧事业现状与发展研究五个方面的交流与研讨,既有交锋,又存共识,具有良好的前瞻性与开拓性;与此同时,主办方面向全国征集歌剧评论论文,并从中评选出27篇优秀论文.本次论坛百
各位代表,各位同仁,大家好.又一次在山东济南与大家相会,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刚才听了很多代表的发言,由衷体会到了很多真识高见,心中觉得格外欣慰.rn在本次歌剧论坛所设的议题中,有一个议题是“中国歌剧的民族化与国际化问题”,对于这个议题我很感兴趣,也有着一些切身体会,下面我就谈谈我对中国歌剧民族化、国际化的一些粗浅看法.
期刊
《刘天华创作曲集》与《瞎子阿炳曲集》,自20世纪50年代初上海万叶书店出版,至今已有70年.回顾两本曲集出版的前前后后,不仅对于学习、研究我国二胡、琵琶演奏艺术乃至整个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研究我国音乐出版事业的发展历程,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