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选择分析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sb5503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80后、90后的异地进城务工人员,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中日益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等因素的制约,他们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虽然在理论设计上新生代农民工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两种保障方式可供选择,但在实际运行中,新生代农民工游离在两种保障方式的交叉边缘地带,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一、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成本收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一制度设计主要是针对农村常住人口,并没有考虑到常年外出务工群体。理论上外出务工群体完全可以参加户籍所在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从成本收益和供给需求的角度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不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需求,而且新农合能够发挥的抵御风险、实现收入补偿的作用及其微小。
  从成本收益和供给需求的角度来看,根据当前的缴费情况,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除去政府、集体补贴,农民需每人每年缴费60元。甚至有的地方规定,必须以家庭为单位全部成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在外务工,如果发生小病,误工成本、较高的交通费用及复杂的报销手续的皮鞋成本迫使他们不能返回户籍所在地进行治疗。所以,他们只能被迫承受城市虚高的药物费用。已经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没有对他们起到保障作用,而且他们还需要每年投入60元的沉没成本。
  如果发生较大的疾病,新生代农民工也很少选择返回户籍所在地治疗。因为根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需要在定点的市县、乡镇的医院就医报销。虽然在户籍所在地就医和治疗可以享有一定比例的报销优惠,但是当地医疗资源和医疗条件有限,医疗服务难以满足治愈大病的需求。其次,由于打工所在地路途遥远,当发生急性病时,他们必须立即去大型的医院就医,因此也无法享受到新型合作医疗的优惠。第三,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低且住院费用常常只报销药物费用,并且报销比例混乱,报销手续复杂,报销时间滞后,使最终的保障效果大打折扣。第四,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年龄28.6岁,除去属于工伤保险范畴的生产事故和职业危害,身体发生较大疾病的概率低,所以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与其实际需求脱节。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不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他们能够发挥的抵御风险、实现收入补偿的作用及其微小。
  二、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难点和局限性
  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到城市务工,不仅希望获得较高的收入和较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希望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待遇和公共服务,渴望长期在城市生活并最终融入城市。但由于他们大多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或者是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他们仅凭自身力量,难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1、新生代农民工融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唯一途径是通过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遵守相关规定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单位主要是外资和私营企业,甚至以中小企业为主,用人单位存在歧视和为了降低用工成本,不愿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同时,低技能工人替代性强和维权意识不足,他们为了工作和工资收入,不敢主动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农民工便很轻易的被排除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外面,被阻挡在优质的医疗服务外面。
  2、假定用人单位愿意为新生代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但由于部分农民工就业属于灵活就业,且所占比例日益增长,这部分人根本没有单位可以依托。同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政策规定均有城镇户籍的限制,因此,主要针对城镇人口设计的医疗保险制度,难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享受均等和优质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需求。
  3、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性强,尤其是近年来,劳动力供求发生了新变化,农民工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他们具备了退出和"以脚投票"的权利。但是适应农民工特点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制度很不完善,使农民工在跨地区流动中一般都会选择退保,导致参保中断。以此看来,新生代农民工合法的医疗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医疗风险也未能得到化解。
  三、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不熟悉农事,上完学后直接进入城市务工,他们渴望融入城市,分享城市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资源。新生代农民工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也是实现市民化的重要群体。所以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建立各种渠道,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是合理的选择。
  1、加强劳动执法,监督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办理和缴纳社会保险,加大对拒不缴费企业的处罚力度,增加违约成本。私营企业迫于竞争压力和对农民工的歧视,常常不愿意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劳动执法力度,查处拒绝给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增加惩罚成本。政府建立企业缴费信息档案和岗位储备,披露不及时缴费的企业,引导农民工向规范的企业流动。
  2、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政策规定,尤其是放宽城市户籍或城镇常住人口的限制,允许在城市居住,有一定收入来源的灵活就业农民工通过自己缴费的方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方便他们享有更好的医疗资源。
  3、加快建立城乡、地区之间具有可操作性和简便性的异地就医医疗费用报销结算制度。对于常见病和普通门诊,推行即时结算制度,方便他们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险待遇,减轻他们在城市工作的生活成本和压力。同时,加快推进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直接结算,简化报销手续,让农民工享受及时便捷的服务。
  总之,通过各种渠道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不仅适应了其享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需求,而且也是加快他们市民化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罗桂华,张亮.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医疗保障问题的探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12:第20卷第12期(总第251期)
  [2]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劳社厅发[2003]10号),2003
  [3] 李朝晖.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方案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思路.经济纵横,2008,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0.10
  [5] 龚文海.农民工医疗保险:模式比较与制度创新.社会保障制度,2009,12
  作者简介:潘芸红,女,(1990-),山东烟台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关系专业2009级本科生。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是越来越高的,为了进一步的契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双创教育教学成为我国高校当前重点推进的内容,根据教
所学专业和就业岗位的矛盾,个人素质和就业目标的矛盾,就业渠道不够畅通,用人单位用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造成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而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主要是为社会培育更多的专业型人才.因此,各高职院校在实施专业型人才的培养进程中,其课程体系应当注重技术运用能力,以及职业技能方面的双向培养.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