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前副总理科勒德克中国行

来源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ttrj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政治经济学》作者、波兰前副总理、两任财长科勒德克先生6月23日至27日到访北京,参加其著作《21世纪政治经济学一世界将何去何从》的新书宣传活动。6月26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的主要外方代表,并与他们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科勒德克作为与会外方代表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接见。
其他文献
2020年,《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一如既往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赐稿。杂志侧重刊发围绕体制机制问题进行比较研究的学术论文,主要栏目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二农问题”“公共治理”等,新设的“学术新锐”栏目旨在鼓励学术新秀开展高水平研究和高质量写作。
文章认为,通读《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一书可以发现,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特征,全面研究了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践,测度了居民收入差别的变动轨迹和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中国从贫穷迈向共同富裕的特色道路与经验,验证了作者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公有经济收入分配倒U理论",使其从假说上升为科学理论观点,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邓小平"先富后富、共同富裕"思想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证明了改革开放"中国故事"的伟大成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全书逻辑思路清晰,结论与现实紧
西方学者近来在口头文学的有关理论、方法中融入后现代叙事学理论,运用到《左传》的研究当中,认为《左传》的作者有多个,《左传》的材料来源于口头文学形态的“佚事”,《左传》在公元前4世纪后半叶写定之前,一直以口头文学形态存在。春秋战国时,不仅《左传》曾以口头文学形态存在,《诗》、《书》、《易》等典籍亦在口头流播,西方学者在《左传》研究中勾勒了春秋战国时代口头文学之盛的全景。这些观点出现在西方学术背景之下.其学术方法受益于西方文学经典的研究,尤其是受《荷马史诗》研究的影响。
2012年,《文学遗产》网络版全年共出刊六期,发表各类文章近一百八十篇,其中“论文首刊”三十二篇,这是《文学遗产》的重点栏目,兹摘要介绍如下:2012年第1期李婷婷《也解孔子“弦歌”》认为:蒋国保将孔子“弦歌”别解为“不用弹琴相伴的”、只是“合乎琴瑟音律的特定音调”的“清唱”(或曰“诵《诗》”),使人难以折服。孔子“弦歌”,就是一边用琴瑟弹奏《诗经》的曲谱,一边依循琴瑟的音律歌唱《诗经》。因为:1.当时“弦歌”的两个词素是并列的;2.当时非歌不弦,非弦不歌,无琴瑟的“清唱”,就是“谣”而非“歌”。因此不能
宋代科场自“熙宁罢赋”到“元祜复赋”,出现了考“诗赋”与“经义”之争,“取人以言”以兼含经、赋成为一突出的论点,内含深刻的赋学意义。一是唐宋有关考赋与否的争锋,前者重“用”,后者兼及“体”义;二是经义思想在赋域的提升,形成了由汉晋以来赋源“六义说”向宋人赋论融织“经义”与“性理”的转变;三是赋体议论与赋家言说所包含的宋代考赋的策论化与经义题,又与当时破体为文及程文互通的时代特征相关;四是宋代闱场赋讲求用事与重视器识,彰显了宋赋用“经”的直言特色,而与汉晋时代赋家用“经”的隐谲不侔。宋人倡导的经、赋“取人以
由中国诗经学会主办、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河间市人民政府协办的“中国诗经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8月3—6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及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八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学者们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金初辽宋文化圈诗人的易代心理不同:宋人视金为异族,或严守夷夏之防,或用夏变夷;辽人则视金为汉,态度亲近。宋人热爱故国,眷恋故君;辽人则对故国故君毫不牵挂,冷漠无情。宋人多看重个人气节,或与金人断绝往来,或在坚守不仕新朝的前提下交结新贵,有用夏变夷、偃甲息兵、有利故国之志;或超越故国利益,为天下人民的安宁而仕;辽人则重在求志,注重个人抱负的实现。金末诗人的易代心理受金初诸人影响,有继承,有超越:在夷夏方面,其能用儒士施行汉法即为中国之主的理路,更务实、具体;在君国方面,更多关注民命种族的生存;在人生价值取向
2014年8月15—18日,“文选学与汉唐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选学会第十一届年会”在郑州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文选学研究会主办,郑州大学文学院、郑州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承办,来自海内外的一百六十余位专家学者共襄盛举,共提交论文一百一十七篇。中国文选学会会长许逸民先生认为,本次会议论文站位高、角度广、观点新,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
由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共同举办的“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民族风情与地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8月29—30日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来自日本、新加坡、韩国和中国的六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收到论文五十九篇。大会发言及小组讨论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古典文学中的地域文化与文学,如衣若芬《“潇湘八景”在东亚的传布及其文化意义》、
自同治末年起,出版业开始逐步完成近代化改造,书价随之下降,小说读者群则不断扩大。阅读市场的迅速扩张,使传播领域进入失序状态,盗版是其典型表现,它在一个时期里还相当猖獗。版权问题开始受到人们重视,书局与作者为保护自己的权益作了种种努力,官府也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经过二三十年的较量,盗版的猖獗势头已被压制,而在这一过程中,近代小说传播领域的秩序也终于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