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爆炸强度与隔爆屏障作用技术的巷道隔爆实验

来源 :煤炭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hao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升煤矿瓦斯煤尘爆炸灾害的防治技术和效果,基于不同爆炸能量和隔爆屏障粉体质量浓度研究了大尺度巷道内主动隔爆系统的隔爆灭火性能。在敞开空间采用高速摄影技术测试了主动巷道隔爆系统隔爆屏障的形成过程及动态分布特征,隔爆器粉体能在120 ms时刻形成8.04 m2有效断面,在1200 ms时刻覆盖20 m,在空间内持续作用5000 ms以上,得出驱动气体压力是影响隔爆屏障动态分布和覆盖距离的直接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断面7.2 m2大型地下巷道,进行了瓦斯(煤尘)爆
其他文献
针对少样本场景下样本不均衡性、数据量不足易导致模型过拟合的问题,采用自然语言EDA文本数据增强方法,设计了基于Python的文本数据增强系统。该系统利用Python+Flask框架实现了简单易操作的Web交互界面,总体架构由文本预处理、单文本增强和批量文本增强3个主要模块组成。对比分析增强前后的文本数据在枸杞虫害文本数据集的训练效果表明,该文本数据增强系统进行不同训练集规模数据增强后得到的枸杞虫害文本描述在4倍数据增强时分类效果最好,准确率达到了85.3%,与传统方法SR和VAEHD相比,EDA方法下的文
为了掌握供气压力对流体型超声雾化喷嘴雾化特性及降尘性能的影响,借助自主研发的煤矿井下喷雾降尘实验平台,对流体型超声雾化喷嘴流量、雾化特性及降尘性能进行了实测。实验所涉及的喷嘴雾化特性参数包括雾化角、射程、雾滴粒径等,降尘性能采用全尘降尘效率和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供气压力的增大,喷嘴空气流量呈幂函数形式增大,而水流量呈指数函数形式下降,气液体积流量比不断增大;喷嘴雾化角和雾滴粒径随着供气压力的增大而逐渐缩小,而雾滴速度和射程则表现为随供气压力增大而逐渐增大的趋势;对于本次实验所选取
在实际矿井下,瓦斯泄漏后往往在巷道密闭空间内形成分层的、含体积分数梯度的甲烷-空气混合物。目前,国内外研究大多集中在均匀预混瓦斯爆炸火焰传播特性方面。为探究非均匀预混瓦斯爆炸火焰传播特性,通过自主搭建的小尺寸爆炸实验平台,对比研究了管道内甲烷不同自由扩散时间下,甲烷沿管道体积分数梯度分布及非均匀预混甲烷/空气爆炸火焰传播特性。实验通过浓度传感器、高速摄像机、压力传感器获取不同工况下非均匀甲烷爆炸过程中的甲烷体积分数分布、火焰传播结构、甲烷爆炸超压等数据,并进一步分析得出火焰传播速度、爆炸压升曲线等。结果表
为了提高燃机系统和空气清吹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对6F.01燃气轮机燃烧系统、清吹系统以及调试过程中的跳机事故的分析,根据燃机现场条件及相关燃机保护逻辑,对清吹阀门控制回路进行改造。试验证明,该改造方案,不仅确保了燃机清吹阀门的正常使用,而且有效提高了清吹系统的可靠性,避免6F.01燃气轮机机组出现因清吹阀电磁阀故障导致的机组停机事故,消除了设备安全隐患,提升了机组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黄土高原煤矿区气候干旱,土质贫瘠,农田产出较低,利用微生物改良土壤与植物生长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探究干旱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后土壤水分变化及其对植物表型结构的影响,以花生为研究对象,布设野外盆栽试验,设置干旱和接菌2种试验处理,利用EM50土壤温湿盐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变化情况,并在生长中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CI-690ROOTSNAP根系分析软件系统分别测量冠层和根系表型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使根系菌根侵染率较正常条
我国是采空区复合热动力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探索采空区复合热动力灾害的演化规律对于灾害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对于复合热动力灾害各灾种间的耦合致灾机理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文章分析了《汽车构造》针对非汽车专业学生的课程思政目标,阐述了课程思政元素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融入点,设计并实践了《汽车构造》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煤中气体吸附膨胀和解吸收缩应变是影响煤层气井排采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过选取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二叠系山西组中、高阶煤样,通过煤的吸附变形-渗流模拟实验,测得了中、高阶煤样中甲烷吸附应变值,提出了采用12~24 h的吸附应变数据点拟合计算吸附应变的方法,分析了高、中阶煤中甲烷吸附应变及其渗透性的差异性,揭示了中、高阶煤吸附应变规律及其对渗透性的影响及控制机理。结果表明,中、高阶煤样甲烷吸附应变与吸附平衡压力之间的关系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中阶煤中吸附甲烷气体的Langm
煤炭地下气化火焰工作面高温气体作用于气化通道周边煤岩体,使其呈单向受热状态,煤岩体法线方向的热损伤和热破裂呈现明显的梯度分布规律。为了对煤岩体在单向高温热作用下的热损伤特性规律进行研究并提供新的实验手段,自主研发设计了煤岩单向加热模拟试验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加热和温控单元、温度和热应力监测单元、声发射监测单元、约束和加载单元4个部分。采用的试样尺寸为φ50 mm×100 mm,最大单向加热温度为600℃,热应力监测量程5 MPa。介绍了试验装置的主要功能和技术参数、结构与关键技术以及研制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
为了满足气象资料应用服务的需求,基于B/S架构的ASP.NET设计,利用CIMISS系统的Oracle数据库和Ajax、JSON及动态链接库等关键技术,开发了宁夏CIMISS近地层高空秒级数据处理与查询页面,从CIMISS数据库中读取近地层2 km内高空秒级数据,利用内插法对宁夏CIMISS近地层高空秒级资料进行处理,并以表格、剖面图形式展示,为气象预测预报研究、专业气象服务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