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器生产医用同位素211At及单抗标记

来源 :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1At,半衰期7.2h,发射的α粒子具有很高的线性传能密度,是一种理想的靶向α治疗核素.利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强流超导直线加速器提供的α束流辐照Bi靶生产211At,系统考察了加速器生产211At的整个流程,包括加速器辐照、干蒸馏分离、质量分析以及单抗标记.研究结果表明,干蒸馏分离211At的总收率最高达78.53%,获得的固体211At产品具有极高的比活度、核纯度以及化学纯度,其中杂质元素Bi、Cu、Zn、Al含量均低于100 ng/GBq,且入射粒子能量低于28.2 MeV时,N(210At)/N(211At)值低于10-5,研究也实现了211At在尼妥珠单抗上的标记,标记率高达94.86%.基于以上研究我们确立了一套简单、高效的分离方法,为后续我国211At的生产和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他文献
在黄海海雾的数值模拟中,EnKF (ensemble Kalman filter)是一种优于3DVAR (three-dimensional variational)的数据同化方法.研究发现,对EnKF初始场集合体采取常用的集合平均所产生的确定性预报初始场,会出现初始场中海雾在预报开始后就迅速消失以及接下来海雾难以生成的异常现象.通过详细的海雾个例研究,清晰地揭示并解释了此现象,指出这是集合平均造成初始场中云水与温度湿度之间存在不协调关系所导致的后果,并提出了一种择优加权平均方法来取代常用的集合平均.研究
海底热液活动调查研究是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和深海开发的切入点之一.近十年来,中国在西太平洋弧后盆地、东太平洋海隆、大西洋洋中脊和印度洋脊,发现了一批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围绕着热液活动区的硫化物、流体、热液柱、生物等热液产物开展了调查研究,构建了海底热液地质学,提出了热液活动、冷泉及天然气水合物的同源异汇假说,出版了《海底热液地质学》、《现代海底热液硫化物成矿地质学》、《现代海底热液活动》、《东太平洋海隆热液地质》专著,获得了一批调查研究成果.未来,聚焦海底热液活动的深部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关键问题,发展海底
基于混合坐标海洋模型(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HYCOM)再分析数据研究浙江近海对2015年第9号台风“灿鸿”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响应,并利用卫星遥感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数据验证了HYCOM再分析数据的合理性.结果 显示,“灿鸿”在浙江近海引起了较强的近惯性运动,最大流速约为0.4 m/s.台风“灿鸿”引起的近惯性能量在300 m以深海域较强,其衰减的e折时间尺度约为4-12d.“灿鸿”所引起的SST变化约-3-1℃,降温过
面对通航区很可能发生的船舶抛锚、落物以及沉船等事故造成的危险,使用新型沉箱防护设施对水下生产系统进行安全防护,但目前撞击载荷下沉箱防护设施的安全评估标准并无明确界定.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水下生产系统沉箱安全防护设施的撞击损伤进行了深入研究,考虑不同落物形状、下落速度、落物质量、碰撞位置对沉箱防护设施撞击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锚、长方体落物对沉箱撞击最严重;撞击速度和落物质量与撞击应力成正比;对于非对称开孔的沉箱顶盖,距离开孔较近区域为应力敏感区,受到撞击时撞击应力较大.
基于我国南海海域环境条件,对一座深水圆筒型钻井平台设计一套张紧式系泊定位系统,利用SESAM软件对平台运动响应和缆索张力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主要运动响应为纵荡、纵摇和垂荡.分别考虑0°和180°的环境载荷方向,对比得到0°方向的缆索张力更大,且6号和7号缆承受了主要的环境力.分析了平台运动的影响因素,认为缆索夹角设定为35°时较优,适度增大系泊缆初始长度和减小两端锚链长度可较为有效地降低系泊缆受力,系泊缆总根数保持12时(4根×3组)为最优方案.根据分析结果对初始系泊方案进行了优化,在风暴工况下系泊缆最大受
为更好地掌握亚丁湾海域海洋水文环境的特征规律,利用Argo(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全球海洋实时观测网计划提供的海洋上层温盐剖面资料,结合水团和跃层统计分析方法,得出了该海域的海水温盐结构及海流特征规律.结果表明,索马里流沿索马里-阿拉伯半岛海岸由西南向东北流,在索马里东岸常年存在很强的顺时针流涡;该海域水体结构可分为表层高温低盐水、次表层次高温高盐水、中层低温低盐水、深层低温低盐水,500 m以深为均匀水团,上升流使得200 m以上水层海
线要素化简对空间数据存储、传输和表达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方法的化简效率和空间关系维护是一个矛盾体,为提高化简效率的同时解决化简结果中线要素自相交问题,提出基于Visvalingam-Whyatt改进算法的线要素化简方法.以排序列表键值对的形式记录有效面积和节点标识,再利用给定的保留节点数重新构建线要素,在重构过程中逐点进行自相交判断,并通过前插或移除节点的方式解决自相交问题.以1:100万比例尺的海南岛海岸线为研究对象进行化简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能够解决线要素自相交问题,且具有较高的化简效率.该方法可
精准调控不同维度和拓扑的结构,特别是具有同组分的手性结构代表了当今合成化学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基于配位化学的不同维度杂化材料的自组装被认为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本工作采用了已报道的一维管(HMOF-2)和二维层(HMOF-3)合成所需的5,5\'-N,N-二间苯二甲酸-(1R,2R)-环己烷二酰胺(R,R-CHCAIP)配体和锌盐(Zn2+),在高温(100℃)溶剂热反应条件下自组装而成新的三维孔MOFs (HMOF-4).提出了辅助配体和反应温度协同作用的策略,进而精准调控获得
投放人工鱼礁是解决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使用并行大涡模拟模式(the parallelizeda large-eddy simulation model,PALM)及被动示踪物模型模块,研究了不同流速条件(0.1,0.2,0.4和0.6 m/s)下方型人工鱼礁对流场形态、营养盐的抬升作用、和湍流动能收支的影响.研究表明,鱼礁的存在使得其附近垂向速度增大,产生上升流.受到上升流的抬升作用,鱼礁底部的示踪物迅速进入海洋上层,之后遇到鱼礁后方的背涡流,示踪物的抬升受阻,高度逐渐降低.在上升流区域以
针对从中国南海北部海域某深水区采集的表层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沉积物微观结构的扫描电镜测试、矿物成分的X射线衍射试验以及物理和力学性质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深水区海底表层沉积物通常为有机质软黏土,具有高含水率、低密度、高孔隙比、高液限、高可塑性、低强度等典型特征.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表明,沉积物的物理和力学指标均呈现变异性,且后者普遍高于前者.相对密度、含水率、液塑限和塑性指数服从正态分布;容重、碳酸盐含量、不排水抗剪强度、灵敏度接近假设检验结果,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研究结果可为深水海底工程结构设计的海床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