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增强扫描对门静脉癌栓与门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来源 :血栓与止血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yueshen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门静脉癌栓与门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80例门静脉栓子形成患者为对象,病理检查确诊门静脉血栓40例,门静脉癌栓40例.均接受CT扫描.结果 40例癌栓中CT检查显示栓子位置在左支12例(30.00%),右支28例(70.00%).癌栓CT平扫低密度影24例(60.00%)、等密度影14例(45.00%)、高密度度影2例(5.00%).40例门静脉血栓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栓子位于门静主干34例(85.00%),左支3例(7.50%),右支3例(7.50%).螺旋CT平扫显示低密度3例(7.50%),等密度24例(60.00%)、高密度13例(32.50%).结论 门静脉血栓及癌栓在CT检查时密度、强化、管腔充盈程度、栓塞位置等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模式结合超前镇痛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以70例股骨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康复护理+超前镇痛)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1 d、3 d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 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7 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为2.86%(1/35),低于对照组17.14%(6/35)(P<0.05).
目的 探讨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92例PVT患者为对象,均性超声、CT、MRA、门静脉造影检查.结果 2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I~Ⅲ型71例,其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38例,脾脏切除术25例,原发性肝癌8例;IV性患者9例,为胰腺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V型患者6例,VI型患者6例.结论 超声可作为PVT的初筛手段,CTA级MRA可作为诊断PVT的金标准,间接静脉造影可作为PVT溶解术前检查,通过分析PVT的形成原因,可密切观察高危人群,降低PVT的发生率.
目的 探讨医用弹力袜联合气压治疗仪预防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医用弹力袜+气压治疗仪)与对照组(医用弹力袜).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12.50%(5/40)(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下肢静脉平均流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骨折患者肝素置管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60例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术后失血情况、凝血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及术后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后PLT、Fbg、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静脉血栓1例,对照组共计发生7例,实验组并发症概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23.33%(7/30);P<0.0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腰椎减压内固定术患者单核细胞-血小板黏附及单核细胞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3月在本院行腰椎减压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给予观察组患者0.5μg/kg负荷量右美托咪定于麻醉诱导前10 min行注射,并在手术中与手术完成前15 min以0.5μg/(kg·h)速度维持泵注,给予对照组患者相同量生理盐水.比较手术前后相应时间点单核细胞-血小板黏附(CD42 a+/C
目的 探讨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以200例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为对象,盲选法分为观察组(术后早期运动干预)与对照组(常规运动干预).对比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为6.00%(6/100),低于对照组15.00%(15/100)(P<0.05).观察组术后3 d、7 d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早期给予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运动干预可减少下肢DVT的发生,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速度.
目的 探讨清单制管理模式在预防妇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80例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清单制管理)与对照组(常规VTE预防).对比两组VTE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踝泵运动、下床活动、温水泡脚、穿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治疗、药物预防等落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见VTE发生,对照组VTE发生率为15.00%(P<0.05).结论 清单制管理可提高妇科手术患者术后VTE预防措施的落实,减少VTE的发生.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60例肝硬化患者为对象,统计患者PVT发生情况,分析影响P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0例肝硬化患者中24例并发PVT.PVT组与非PVT组在血小板计数(PLT)、胆碱酯酶(CHE)、谷草转氨酶(GO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PVD)、脾静脉内径(DSV)、肝硬化家族史、Child-Pugh分级、腹腔积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腔积液感染、肝性脑病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
目的 探究凝血指标评估胆囊癌患者病情状况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入治疗80例胆囊癌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胆囊炎患者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和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相关指标.结果 在手术前,观察组患者的PT和Fb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aPTT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低分化组的Fib指标显著高于高分化组(P0.05),TNM I-II期患者中的Fbg指标显著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方法 以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闭塞患者为对象,以同期30例接受动静脉内瘘形成术但未发生内瘘血栓者为非血栓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影响瘘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穿刺口感染、使用肝素、透析时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 min、超滤率、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