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

来源 :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e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概念及其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思想上的产物。素质教育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要理论价值的命题。要立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突破和超越原有的思维方式,以更高的定位来思考素质教育问题。认真分析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将素质教育放在社会系统中来研究;继续完善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方法取向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挖掘素质教育的成功样态,从教育实践中总结、提炼、概括、丰富素质教育理论。
其他文献
荀子在讨论为善问题时,对“可而不能”的现象做了探讨。为了论证“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提出,途之人对仁义法正有“可以知之质”与“可以能之具”。借助亚里士多德有关潜能(energeia)与现实(dunamis)的区分,可以认为,荀子是说途之人具备知与能的潜能而非现实。在荀子那里,“能”作为一种德行,表示实践或行动中已实现或完成者。在解释“圣人可积而致,然而皆不可积”现象时,荀子又提出“可以而不可使”的说法,即人可以为而不为,是因为不肯为,亦即不愿为。这里已涉及道德行为中的意愿或意志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荀子与亚
教育标准是为实施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教育方针政策,为在教育活动领域内获得最佳秩序,在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级各类教育活动事项制定的各类教育规范与技术规定。它既是指导和规范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评价依据。我国教育标准建设从笼统要求走向具体要求,从外延标准建设走向内涵标准建设,从非系统化走向系统化。国家教育标准体系的建设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基础,以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为导向,以教育教学基本规律为引领,以国际先进经
期刊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亟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型教育智库建设迎来了春天。如何深入认识并开展新型教育智库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国家战略与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决策咨询与支持作用,是一个极为重要而迫切的现实命题。
运用自编大学生教育技术使用行为问卷和大学生教育技术自我效能感问卷,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教育技术使用行为存在性别差异。总体上,男生的教育技术使用行为频率要高于女生,其原因在于,男生对教育技术使用行为的自我效能感要显著高于女生。故应建立和谐平等的教育环境,树立女性榜样人物的模范作用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造女性体验成功的机会,以提高女大学生教育技术自我效能感。
"劳动"曾被看作是能够拯救世界,整合和通达一切美好价值,本质上标志着人对自然改造关系的活动。随着虚无主义困境的冲击,知识对劳动重要性的不断提高,文化符号的生产日益重于物质的生产,以及劳动主体性哲学内涵的统治性等弊端逐渐明朗化,特别是通过"物品"的文化意识形态性质的还原,"劳动"与"实践"作为两种不同的观察视角和范式就呈现出来。从"劳动"到"实践",意味着把"劳动"解释为超文化的自然性现象的结束,意味着主要以物为对象的"劳动"跟以人为对象的"实践"的区分,更意味着当代中国把"劳动哲学"上升到"实践哲学"的转
死亡是悲剧中经常出现,也最为震撼人心的事件。但是,不同于海德格尔对"向死亡存在"的分析,悲剧主人公则处在"临界处境",这一危机状态激发出人的所有潜在可能性,使人更接近于"神"或"魔",或者本身就是"神"或"魔"。悲剧时间也因此成为从人的生命时间向神圣时间移位的一种时间形态。悲剧的命运观念强化了悲剧的未来时间,以至于未来成为悲剧首要的时间向度。因此,以"现在"方式呈现由"未来"牵引着的"过去",是悲剧典型的时间结构,而悲剧的时间节奏则体现着生命的节奏。悲剧是个矛盾体,它同时包含着死亡和永恒,是人意图通过死亡
1949年以后,中国当代文学不断被卷入政治运动中。与起源于"五四"的现代文学不同,社会主义革命文艺的真正起源是在延安解放区,而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则是其根本的源头。新中国初期的文学运动,就是要在一个断裂的历史前提下,开创崭新的的社会主义革命文学。这些文学运动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起源和发生事件。通过第一次文代会对革命文学历史源头的确认,通过对胡风和沈从文等来自"国统区"的作家的驱逐,通过对有"小资产阶级"个人情感的文学创作行为的清理,特别是对胡适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主义思想的肃清,革命文艺试
汇编与类书的生产,在明代尤其是晚明时期达到了高峰,官方与私人都竞相参与这个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这时出版的各类大型丛书中,不仅包含了传统的经典知识,也以日用类书的形式涵括了各种各样的实用性、技巧性知识。晚明日用类书——以及包含它们的丛书,都是来源于经典的知识汇聚之地,在这里,仅仅那些有特权与学识的个人有权力对世界进行收集与分类。"收集"(collecting)的社会学及其文化逻辑让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相关事物的知识收集与分类,是在类书的编纂过程中逐渐发生的,其主要特点是经由名称对事物进行区隔。可明代的类书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于1985年正式建系,其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中文教研室和语言研究所(首任所长为著名语言学家严学窘教授)。中文系现有教师34人,其中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11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22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者4人。有1人担任全国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