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MSCT肺容积百分比与常规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CT和MRI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u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MSCT肺容积百分比与常规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52例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治疗的单纯COPD患者61例.观察患者所得图像,对比不同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差异以及不同程度废气中患者LAV%差异,并分析LAV%与肺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 COPD合并肺气肿组患者FEV1/FVC、FEV1%、DLCO%低于单纯COPD患者,RV/TLC高于单纯COPD患者(P<0.05);轻度肺气肿患者30例,重度肺气肿患者22例.轻度肺气肿患者全肺、右肺、左肺等各个肺叶LAV%值均明显低于重度肺气肿患者(P<0.05);全肺、右下肺、左肺、左下肺LAV%与FEV1/FVC为负相关(P0.05);全肺、右肺(上、中、下)、左肺(上、下)LAV%与DLCO%为负相关(P<0.05),肺各部LAV%与FEV1%、RV/TLC无相关性(P<0.05).结论 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MSCT肺容积百分比与FEV1/FVC、DLCO%存在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断、治疗、病情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比研究数字化根尖片(DR)与锥形束CT(CBCT)测量牙齿长度准确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2例接受DR和CBCT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对DR与CBCT测量牙齿长度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 牙齿部位:上颌87颗,其中磨牙区、前磨牙区、尖牙区、前牙区分别有21颗、19颗、22颗、25颗,牙齿平均长度分别为(20.66±1.57)mm、(20.08±1.62)mm、(25.27±1.86)mm、(20.24±1.45)mm;下颌87颗,其中磨牙区、前磨牙区、尖牙区、前牙区分别
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establish a method to predict the overall survival(OS)of patients with stage Ⅰ-Ⅲ colorectal cancer(CRC)through coupling radiomics analysis of CT images with the measurement of tumor ecosystem diversification.Methods:We retros
Objective:Previous studies reported that 4-1BB-based CD19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 cells were more beneficial for the clinical outcomes than CD28-based CAR-T cells,especially the lower incidence rate of severe adverse events.However,the median pro
目的 对比分析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的临床特点及HRCT表现,探讨其在UIP和NSI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临床-影像-病理综合诊治的58例UIP和55例NSIP患者的临床特点、HRCT表现及与肺气肿亚型的相关性.结果 UIP发病年龄高于NSIP,UIP以男性患者为主,NSIP以女性为主;两者发病的年龄及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P=0.40),UIP的吸烟者比例明显高于NSIP(P
目的 讨论肺小结节内小空洞影像表现对诊断克雷伯杆菌肺炎的精确度.方法 收集分析赤峰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50例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分析小结节内空洞克雷杆菌肺炎的发病部位、病灶边缘、病变内部等CT表现.结果 50例患者中,多发实变、结节44例,单发病变6例,实变周围磨玻璃密度影37例.结节内小空洞影17例,多较小,平均直径约1.7cm,空洞亦较小,平均直径约0.6cm.典型表现“钟乳石”征2例,伴有胸腔积液21例.结论 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的CT表现多样,但也具
目的 分析CT增强检查在腮腺潜在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腮腺多形性腺瘤72例,腺淋巴瘤31例(36个病灶),基底细胞腺瘤15例CT增强后的影像学征象,重点观察病灶内有无“囊变”,“囊变”分布方式,强化特征及强化方式等.结果 腮腺多形性腺瘤增强后以持续上升强化为主,且病灶可见“囊变”中心分布为主及散在点片状、结节状明显强化区,腺淋巴瘤增强后以上升-下降式强化为主,病灶内可见“囊变”并以边缘分布为主,肿瘤内实性成分延迟扫描以均匀强化为主,基底细胞腺瘤病灶以明显强化为主,病灶
目的 观察间质性肺炎(IP)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表现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IP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行HRCT,观察患者的HRCT表现.根据HRCT评分分为高HRCT评分组和低HRCT评分组,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和血清学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FGF-1)],并对其与HRCT评分的相关性进
目的 探讨肺炎性假瘤、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3月期间本院所收治的98例炎性假瘤及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征象,并进行分析.结果 周围性肺癌患者在“结节”、“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等征象较多于肺炎性假瘤者,“桃尖”征及延时期持续强化情况发生率较低于肺炎性假瘤者(P0.05),两者在“空洞”、“边界”、“钙化”方面比较未见差异(P>0.05).肺炎性假瘤均为单发性病灶,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部分边缘稍模糊,
目的 使用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对NSCLC患者靶向治疗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旨在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2例NSCL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进行靶向治疗.对患者CT图像进行分析,根据RECIST实体瘤疗效果判断标准对82例患者近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分别为48例、3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增强扫描参数的变化.结果 缓解组治疗后灌注值和PH值明显降低,未缓解组明显升高(P0.05).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灌注值、PH值的差异,将其分为治疗后
目的 研究血管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水平表达、淋巴管生成与周围型肺腺癌CT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2例周围型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肿瘤病灶大小、形态、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征象,分析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与VEGF-C、VEGFR-3、淋巴管密度(LMVD)关系.结果 周围型肺腺癌VEGF-C阳性表达者,肺门、纵隔淋巴结以增大为主、肿瘤多可见“分叶”征和血管“集束”征,淋巴结多发生转移,有肺门、纵隔淋巴结以增大、“分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