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谐音文化

来源 :小雪花·成长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xia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即将举行一场“记忆力挑战赛”,为了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瑾萱和明天这几天都在努力地训练自己的记忆力。
  “3.1415926……”瑾萱背到这里就再也背不下去了,挠着头苦恼地说:“这个圆周率也太难背了,一点规律也没有,总是背了又忘,根本就记不住呢!”
  明天合上书,自信满满地说道:“你看我的吧!”
  没想到, 明天竟然一口气背了一百多位,让瑾萱惊叹不已:“太厉害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明天的记忆小窍门】
  数字毫无规律很难记忆,但是如果你把数字转化成和它读音相似的文字,就非常好记啦。比如:3.1415926(山巅(diān)遇蛇遇虎就爱溜)
  对呀,在山上遇到蛇和老虎当然要溜走了!这样实在是太好记了,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好办法的?
  这就要感谢我们的谐音文化了。其实有趣的谐音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方面,也为古代文人提供了创作素材。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古代的文学中,谐音是怎么应用的吧!
  【古诗词中的谐音】
  作为一种修辞手法,谐音经常用于古诗词中,使句子语义双关,文采精妙。比如下面这首: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在这首诗中诗人就利用了“晴”与“情”的谐音,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微妙的情感。
  【文学娱乐中的谐音】
  汉字同音不同义的特点会令语言妙趣横生,所以谐音也常常被用在文学笑话中给读者带来快乐。比如下面这则小故事:
  清代的乾隆皇帝有一次与文学才子纪昀(yún)对对联。乾隆皇帝说:“两碟豆。”纪昀对道:“一瓯(ōu)油。”乾隆皇帝改口說:“我念的可是‘两蝶斗’!”纪昀应对道:“我念的就是‘一鸥游’。”
  在二人的对子中,“碟”与“蝶”“豆”与“斗”“瓯”与“鸥”“油”与“游”都是同音义不同,属于异形谐音,对得十分工整,读起来妙趣横生。
  【古代小说中的谐音】
  谐音也会被古代文人用在小说作品中,比如在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就经常利用谐音为人物取名,来暗示人物的性格命运。
  贾宝玉——假宝玉
  甄英莲——真应怜
  汉字是美丽的,也是有趣的,如果我们认真地学习汉字的文化,一定会体会到它独特的魅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江苏省江阴市是一座有着红色基因的城市,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区域通过构建三类课堂、两种活动、一校一品牌的“321模式”,不断拓宽党史学习教育的载体,努力打造“一校一特色”党史学习教育品牌,助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课程思政;主题活动;品牌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D2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
太仓市沙溪镇第一小学始建于1904年,地处历史文化名镇沙溪,随历史变迁几经更名,于1993年9月正式定名沿用至今。学校努力继承古镇的优秀文化基因,百年的积淀使其具备了浓浓的文化气质。自2004年起,学校致力于书法艺术教育,秉承“翰墨飘香,立字立人”的校训,以“端宁,和雅”的墨香精神为引领,通过规范汉字书写为基础的写字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塑造学生坚韧品格,努力
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与其他中国画相比,工笔画更注重写实,不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力求于形似,并且更多地关注了“细节”。  - 工笔画的历史 -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魏晋时期,以顾恺之、张僧繇(yáo)等为代表的画家开启了工笔绘画的先河。到了北宋时期,工笔画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宋徽宗赵佶(jí)就是一位艺术造诣(yì)深厚的皇帝,诗词歌赋无不精通。他的繪画作品多取材于自然写实的景物,以精细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