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琦的操守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上半叶,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特别活跃,学生们经常驱赶校长,清华大学的校长当得很狼狈。然而,梅贻琦在清华做了17年校长,任何时期,清华学生喊出的口号都是“拥护梅校长”。1962年,梅贻琦在台湾去世,大家把他安葬在他亲自创办的清华原子能研究所(后改称新竹“清华大学”),他的墓地被称为梅园,一年一度,新竹清华人都会举行盛大的祭“梅”活动,以纪念这位杰出的教育老人。
  梅贻琦受到清华师生如此崇敬,当然与他确立的“教授治校”的清华传统有关。在清华,做一个好教授永远是最神气的,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还说:“我这个大学校长是帮教授搬凳子的。”不过,有一点我们绝对不可以忽视,梅贻琦之所以影响巨大,也由于他崇高的道德操守。
  作为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梅贻琦有着极强的规则意识。1938年,奉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命令,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西南联合大学,迁往昆明。当时的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了西南联大最大的支持。有一天,龙云特地来拜访梅贻琦,说孩子没有考取联大附中,请求破例录取。梅贻琦留龙云吃饭,并请联大教务长潘光旦作陪。席间,梅贻琦先生请潘光旦派老师晚上辅导龙云的孩子,等明年再考,并且言明老师的家教费得由龙主席支付。对别人坚守规矩,对自己的子侄更不例外。当年,梅贻琦的侄子梅祖武、小女儿梅祖芬都报考过清华大学,因为成绩不合格,一个去了北洋大学北京分部(即后来的北京大学工学院),一个去了燕京大学。梅贻琦做了那么多年的清华大学校长,没有凭个人关系录取过一个“自己人”。他曾嘱咐秘书和负责招生的老师,凡要求破例录取的信件,不必转给他本人,一律按规定办事。


  梅贻琦特别廉洁,首先是使用公款非常节省。刘宜庆《绝代风流》一书介绍:抗战之初,梅贻琦刚到昆明,就退掉司机,将个人使用的小汽车拿来公用。他外出有公务,近则步行,远则搭蒋梦麟的车或别人的车。1941年7月,梅贻琦、郑天挺、罗常培在成都准备转重庆回昆明,梅贻琦联系到了飞机票,此时恰好又有个乘邮政汽车的机会,想到乘邮政汽车可以给公家节约两百多元,梅贻琦毫不犹豫地退掉了飞机票。
  梅贻琦非常鄙夷化公为私的行为,宁可委屈自己,也绝不占公家半点便宜。20世纪30年代初,梅贻琦刚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就主动放弃前任校长享受的免交电话费、免费雇佣家庭帮工、免费拉两吨煤等几项“特权”。1939年以后,昆明物价飞涨,师生基本生活极难维持,梅贻琦向国民政府教育部申请了一些补助金,有给老师的,有给学生的。梅贻琦的4个子女都在联大读书,他却不让妻子领取补助金。其实,梅贻琦一家也过得非常清苦,他一个月的工资只能维持一家人半个月的生活,其妻子不得不做些糕点寄卖以补家用。1942年,美国驻华大使特别助理费正清来昆明,拜访联大的金岳霖、张奚若、钱端升等人,梅贻琦请其吃饭,本来完全可以用公款报销,他却为费正清举办家宴,一顿饭花了不下千元,而他当时的月薪不足六百。1962年,梅贻琦在我国台湾去世,身边的人打开他病中一直携带的一个箱子,里面全是清华基金的数目,一笔一笔,分毫不差。
  现在一些大学校长常常为人诟病,官僚气、势利、以权谋私、浪费、学术腐败都是其显见的病灶,他们与梅贻琦等过去的校长的区别,既体现在学识上,更体现在个人操守上。
其他文献
在一般的逻辑中,国家与社会的分离为社会成长创造了必要的空间,但在中国特定语境下,社会成长自有特殊的历史、政治和法治的逻辑。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自己的执政目标,始
相控阵波控用的典型移相器是用较少的离散位做成的。对用微波段较低频率的雷达,为降低天线旁瓣和形成自适应波束,需要的位数很多。现已制成具有很高分辨率的L波段(1.3千兆赫)
期刊
腐败历来是世界性难题,虽然各国始终严厉打击腐败,但腐败依然屡禁不绝。腐败的成因除了制度漏洞与市场经济诱因等一般因素以外,还有基于各国不同的文化传统与心理结构所形成
新一代的磁珠法核酸自动提取仪采用先进的磁珠分离技术,结合相关的磁珠分离试剂盒,可以从多种样品如全血、血清、组织、细胞中分离出高纯度的核酸。文中详细介绍了核酸自动提
理顺监管体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绿色发展的监管体制不等同于环境监管体制,其内涵和外延都大于后者.绿色发展监管体制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手段.绿色发展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