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平淡为真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573338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很大的进展: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课堂呈现出民主开放的状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渐浓,综合学习能力逐步提升。但毋庸讳言,其间也夹杂着“虚、闹、杂、偏”的现象,存在着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课堂上出现了“散乱的活跃”,一时间,“礼花渐欲迷人眼”,一些人感到困惑:语文课堂究竟要不要披上华丽的装饰外衣。课堂上五彩缤纷、沸沸扬扬的表象下,涵盖的究竟是什么?笔者以为,当前的语文教学应力求还原语文味,回归语文本色,要在平淡和简约中追寻语文昧。
  平淡即平实淡雅,如水墨兰花,似西湖龙井,清新自然,落落大方,自有一种品位:气质和境界,语文教学也需要追寻这种洗尽铅华才能呈现的真实、朴素与隽永的语文味。
  简约呢?汪潮教授说得好:“简约不是简单,它是一种课常感受;简约不是随意,它是一种精湛设计;简约不是低能,它是一种高效整合;简约不是无为,它是一利暾学境界。”那么。怎样在平淡和简约中追寻语文昧呢?
  
  一、务本。
  
  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究竟为了什么?可以这么说:是为了掌握语文这么一种交际工具,又是为了吸收精神方面的营养,打下人生的底色,语文要以人为本,要促进儿童的发展。强调“语文”和“人”的关系,是新~轮课改最本质的东西,语文教学就应该来务这个“本”。
  1、 走出误区,还原语文味。让喧嚣和浮躁远离我们的课堂,这是谦改进入反思阶段我们首先应该做的事情。
  第一,要挤干“虚”的泡沫。时下不少语文课,尤其是公开课,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花样百出,内容庞杂,课件繁杂,可就是没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没有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就是不写字,少读书,以至于基本的识字任务完不成,短短的课文读不熟。因而,语文课要“消肿”、“瘦身”,删繁就简,削枝去叶,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理清主线,挤干“虚”的泡沫,净化教学理念,力戒浮华,训:求实效。
  第二。要调好“工具性”翮“人文性”的关系。过分强调训练,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是片而的,是让语文课坠入“工具主义”的泥潭;反之,一昧突出“人文性”,比较关注语文的人文情怀。淡化“学语习文”,也是一个误区。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素养是综合性的,它的形成,需要长期培养,需要通过“形象感染、情感熏陶、精神陶冶”,其基础是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进行熏陶、感染、浸润、同化的。
  案例1:一位老师执教《少年闰士》,文中有“秕谷”一词,学生查字典回答:“秕谷是干瘪的谷子”。一般来说,到此为止就够了,可老师又问学生:“能不能说秕枣啊!”学生答:“不能。”老师笑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秕字是禾字旁,是专门用来形容谷了的。”
  这样的案例,无须坌Ⅲ细解读,便可感受到扎实的双基,丰富的蕴含和悠长的意旨,朴实中的智慧,最是让人心灵震撼! 第三,要回归本色,还原语文味。洗尽铅华见真淳,这样的回归,需要大智慧。限于笔者的水平,难以就立如何回归本色,还原语文昧展开系统而深入的阐述,在此,只能借助几位大师的案例,来谈一点肤浅的认识和感悟。
  案例2:薛法根老师执教《心田上的百合花》片段。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齐读课题。
  生:齐读《心田上的百合花》。
  师:文章描述了怎样的百合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字里行问,你读到了怎样的百合花。用一、二个词语概括下来。
  生:默读自学。(至少10分钟)
  我的认识:平淡为真,平淡致静,教师心平气和,心静如水,学生雅静无声,没有浮华,但他们与文本之间有交流有对话,有心灵的絮语,有会心的微笑。也许,这样的平淡之后,可以预约一段语文教学的精彩。2、追寻家常味,还原语文本真。家常味,就是素面朝天,不加修饰,真实自然;家常昧,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讲求简约经济,实在管用;家常味,就是青菜萝卜,自家的喜好自家心里知道。
  当前,有些课,尤其是公开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课件太多。教师连珠炮似地讲话,手脚忙乱地演示,学生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地观看,没有回旋的余地,没有咀嚼回味的时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如此,知识如何能内化?技能如何能熟练?
  因而,提侣简约、朴实、本真的家常味,才是语文教学的“同本”之道。
  
  二、倡简
  
  “倡简”就是提倡语文教学返朴归简。这里的简,是简约,说到底是在教学中尽量排除~些形式的,泡沫的,多余的东西,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1、教学目标要简明。轻负担,高效益的根在课堂。每节课都应有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抓住重点,进行三维整合,削枝强干,集中目标,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教学《雨点》,就让孩子有滋有味地朗读、背诵;教学《荷花》,就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荷花的美;教学《劳动的开端》,就要引领学生穿越文本,休悟到“艰辛”和“坚强”;……教学目标集中了,煤堂上教师自然会有的放矢,学生自然会有所收获,一课一得,课课有得,“得”就深,“得”就多。
  2、学习内容要精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上说:“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什么才是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能力”呢?笔者比较认同张庆老师的归纳,他认为主要有以下七个字:识(识字)、写(写字)、读(读书)、背(背诵)、作(习作)、说(口语交际)、习(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问题:要不要诵读经典?对此,网络上观点很多。
  反对者:(1)信息时代,网络世界,孩子们还需要诵读经典吗?(2)巨大的升学上压力下,沉重的课业负担下,孩子们是否还能诵读经典?
  支持者:(1)纵观中国名人哪个没有诵读经典的功底?(2)把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性的东西传递给孩子,他们就有了成长的基础,就会从中受益。
  我的观点:(1)现代社会由古而今,一路行来,包罗万象,中华文化也一如长河滔涌,当然能够容纳百川,而经典则是无法丢弃,不能丢弃的东西,是中华文化之魂。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诵读经典。(2)目前学生学语文最大的缺陷是积累太少,而“积累”一词在课标中出现了14次,可见其重要性。诵读的过程正是体验、感悟、积累的过程,孩子们文化的积淀,智慧的成长都离不开诵读经典。
  (以上是从课程内容的角度进行的探讨。)
  
  3、 教学流程要简洁。简洁是一切艺术成熟的标志。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简洁的境界。就必须在教学环节上进行提炼,非常需要智慧和技巧。
  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采取了一种回旋的教学设计,课文的第一段是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还是教学环节问的中转站。由此,课堂教学一点一点地发散开去,又一次一次地回归,旋往复地读书感悟,一唱三叹,层层深入。课的整体架构圆融、自然、流畅,课的主旨简明突出,课的环节看上去简单明了,但其间的意趣蕴涵,令人叹为观止。
  4、教学方式要简练。
  (1)突出基本教学手段。自从“电”闯入语文课堂以来,语文课堂就变得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了。教学手段虽多,但总有上语文澡的基本教学手段。语文课的基本教学手段是什么?拿阅读教学来说,就是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通过生动、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把握文本言语的内在精神,使学习文本语言与接受人文熏陶融为一体。
  (2)有效利用教学媒体。不能一提“简约语文”,就连多媒体这么好的教学手段也不用了吧,它的确可以扩大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是不可不用的,但也不可滥用,要用其当用,用到好处。教学媒体要注意科学性与趣味性结合,直观性与抽象性结合。“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人剑合一”。应当是使用1:具器物的妙境化境。
  
  三、有度。
  
  有这么一个放事:在大海边的沙滩上,妈妈带着孩子在玩沙子。孩子忽然抬起头来问妈妈:“怎么才能得到幸福?’,妈妈捧起一捧沙子,手里的沙子满满的,一点也不漏;她又把沙子握得紧一点,谁料想,沙子却从指缝漏下来,直到漏得精光。妈妈是想告诉孩子:要想得到幸福,就要顺乎自然;若是操之过急,刻意追求,太过功利,反而可能得不到。凡事都要有个度。
  语文就是“语文”,不是墙头草,不应当遇东风西倒,遇西风东倒,来回瞎折腾。语文教学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掌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孤立起来看,哪个口号都对;如果没有掌握好“度”,就会顾此失彼,出现偏差。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平淡和简约中方可追寻到本色本真的语文,并以此去洞开学生的心扉,抹亮学生生命的底色,引领他们从课堂小天地走向生活大世界。大道至简,平淡为真,这是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
其他文献
[摘 要]兴趣指的是对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所以对兴趣的培养要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兴趣的作用在于有意义学习,促进知
【摘 要】本文提出了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更好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具体措施。    一、高中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主要仍是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为主体。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如下:  (1)班级人数偏多制约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及效果。(2)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难消除。传统的教学理念认
做为小学体育教师不仅是塑造人类形体美的“工程师”,而且也是塑造人类灵魂美的“工程师”。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意志的强弱对一个人的行为以至一生能否作出贡献和成就,都有重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为它是语文水平和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中学偏低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学生作文水平低,作文教学效率低,这无疑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农村中学的特点,并结合作文教学的理论,简要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农村中学
自从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与灵活性令人耳目一新。新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新课程的实施给师生们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给教导处的工作也带来了一些有利条件,同时也使教导处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在新课改下,教导处开展工作的有利条件    1、新课程改革带来教学方式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和生活得到了有效的融合,而学生面对现实生活材料时,往往习惯于从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影响数学思考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思考”,合理选择生活和材料,处理好生活经验和数学思考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关注思考 联系生活 预设情况 自主探究 提高效率    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和生活得到了有效的融合。数学教材已经实
摘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等。这些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发挥巨大的作用。下面,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多媒体 辅助教学 几何课堂教学 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
托尔斯泰曾说: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和失败。民办幼儿园亦是一份公益事业,必须承担一份社会责任。  民办幼儿园的社会责任就是幼儿园自己为构建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所要承担的责任,其社会责任注重幼儿园对社会的贡献,本质上应是权利与义务、责任与职权的统一。也就是说民办幼儿园应以一种有利于社会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需要尽到一定的社会义务。  那么,为什么民办幼儿园也必须承担一份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科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可传统地理教学的弊病,使得原本非常生活化的地理离学生疏远了,以至于产生疑问:“地理学了究竟有什么用?”加之长期以来,作为非中考科目的初中地理学科在学校课程中一直被视为“副科”,地位低下。许多初级中学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沿用传统的教学评估标准衡量教师的教学,使教师“穿新鞋走老路”,不能真正实施新课程改革,也使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强人意,无法为高中
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实谓语文教学之佳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能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