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有良谋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bei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正(1926-2006,历任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湖南省政协主席,全国人大第五、六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七、八、九届委员)到今年6月去世整整十年了。我从1986年首次面识刘老到他去世,20年曾面承他的教诲、与他联系接洽百余次,他对南岳建设的贡献和对我的关爱将记忆永存。现将刘老在南岳做的几件事记述如下——
  首倡重修南岳大庙
  1986年7月,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的刘正来南岳视察,时任南岳区委副书记的我陪同他参观了南岳各大景点。在参观南岳大庙时,他对我们说,新中国成立前他在南岳庙东廊房内读书,学校为国立师范学院。庙内东有8个道观,西有8个佛寺,都是泥砖青瓦建成。寺寺观观皆有神像菩萨。每逢农历八月,南岳庙内香火鼎盛。现在只剩残垣断壁,社会各界对南岳庙的批评很多,说是“庙大而空”。你们要想办法把南岳庙修好。
  当参观辖神殿时,刘老看到神台上只摆着3尊神像(关公、关平、周仓),整个大庙在刘老参观时只有4尊神像。刘老问,过去南岳庙的神像很多,现在为什么只留下了4个。我汇报说,据我调查,“文革”前,南岳区境内大小寺庙有30余处,有各种菩萨和神像1559尊。南岳庙内原有800余尊,“文革”中被作为封建迷信打光了。1967年岳云中学红卫兵打圣帝菩萨时,是用绳子扯着菩萨的脖子,用锯子和斧子锯开的,圣帝菩萨肚内还藏了不少茶叶和谷壳。现在的圣帝菩萨是早两年塑的。后来,南岳庙在“文革”中进驻了解放军6825部队。解放军把“辖神殿”作为仓库,神台内的3尊神像用布蒙上改为供奉毛主席像的忠字台才未被损坏。刘老感慨万分,当即在南岳文物管理所办公室写下了一首七绝:“莫言黑虎法无边,浩劫临头亦受牵。鬼魅王江落网后,才归大庙见新天。”
  刘老感慨地对陪同人员说,南岳庙历经沧桑能够保留下来,凝聚了古往今来多少劳动人民的心血。在我们共产党手里,一定要想方设法把它恢复好、保护好,这样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
  刘老1988年、1991年到南岳时都明确提出了要重修大庙的指示。正是有感于这些谈话,我在1993年任南岳区政协主席期间,在全区政协二届二次全体会议上做了一个《重修南岳大庙》的发言,获得了南岳党政领导和全区人民及佛道两教高度支持,由此拉开了重修南岳庙的序幕。
  1993年年初,我向时任省政协主席的刘正当面汇报了全面修复南岳大庙的设想。刘老指示我要抓紧抓好重修规划和设计,并说规划起点要高,要请省内在建筑设计上有名的古建筑专家设计。湖南大学教授杨慎初是国内有名的古建筑家,你可争取他们的支持。
  会后不久,我带人专门去湖大面请杨教授。杨教授高兴地说:“南岳庙在中国古建筑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中国古典建筑大师梁思成还专门到南岳庙摄影录像,在我有生之年能为重修南岳大庙再做一次规划设计,我是很乐意的。”并当即带我认识了时任湖大建筑系主任的蔡道馨教授等人。之后,杨教授又多次率领湖大建筑系的专家和日本友人来南岳庙实地考察,于1994年年初提出了全面修复南岳大庙的规划设计说明书。1994年4月28日,南岳大庙辖神殿、北后门正式动工改建。
  与此同时,我把几次修复的规划设计说明书经过区政府正式上报衡阳市政府、市政府报告省政府,提议呈请刘正为湖南省全面修复南岳大庙委员会主任委员,时任省长助理的翁晖为常务副主任委员,我任主持日常事务的办公室主任。
  翁晖同志非常重视此事,马上与刘老商量,亲自起草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全面修复南岳大庙的批复》文件,着重强调全面修复南岳大庙的意义,批准了规划设计方案,明确了修复南岳大庙经费来源和可以接受社会各界捐款的政策,成立了全面修复南岳大庙委员会的组织机构。
  文件于1995年12月正式下达后,我又赴长沙向刘老汇报请示工作开展的意见。刘老指出:一、由他亲自写信,要我专程去北京请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全面修复南岳大庙的名誉主任委员,又拟定了修庙委员、修庙委员会副主任人选。在湖南省全面修复南岳大庙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工程部、碑廊部、捐资部4个临时机构,全面主持修庙的日常工作。二、为了扩大修庙影响,拟在1996年5月于长沙召开新闻发布会。
  1996年5月初,我在北京医院见到了赵朴初,赵老高兴地接受了名誉主任委员的邀请,还题写了“天下法源”的条幅,并指示修庙委员会副主任吴立民代他出席在长沙召开的全面修复南岳大庙新闻发布会并致贺信。1996年5月29日,全体修庙委员和省政府主管文化宗教工作的副省长唐之享、衡阳市委副书记李湘源等在湖南宾馆隆重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由此,南岳庙的修复工作全面开展。
  亲自解决具体问题
  南岳大庙在解放前后就被一些学校、事业单位占用和南岳周围居民借住,全面修复南岳大庙,个人和单位占住者的搬迁是最感头痛也最费精力的问题,为此,市政府和区政府召开过不下十次会议,均未能彻底解决搬迁问题。
  刘老和翁晖得知此消息后,向衡阳市委和市政府、南岳区委和区政府、衡山县委和县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如大庙东边被衡山县民政局的光荣院、福利院占用了道教的两个宫观,刘老亲自找了衡山县委书记和县长做工作,向他们讲清保护文物古迹、落实宗教政策的意义,督促他们另选地址,从大庙建设经费中解决他们的搬迁新建经费不足的问题,由原市政府领导批准同意的80万元补偿增加到120万元,使残疾人和复退军人居住的衡山光荣院、福利院搬迁到了衡山县城。庙西被衡山林业站占用的佛教的云峰寺,按房地产政策规定,庙产应无偿退还给宗教团体,刘老充分考虑衡山林业部门的实际困难,当南岳方有人提出只给三五万元的补偿金时,刘老说,你们要大度一点,眼界要长远一点,多花十几万元能把他们搬迁出去,既解决了南岳庙的整体规划问题,也解决了衡山林业部门的困难,这是两家有益的事。在刘老的主持督促下,南岳庙内被个人和单位借用或占用的庙产都得到了彻底解决。
  刘老担任修庙委员会主任以来,每年数次来大庙检查工程质量。我印象最深的有3次。第一次是1997年7月,在检查大庙正南门工程时,发现木工质量有些不到位,油漆有些地方涂改不匀,刘老向我和南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修庙办副主任汤克雄提出了严肃批评,要求我们抓紧改进。第二次是在检查碑林刻字时,有些刻字不规范,刘老向衡阳市原政协副主席谭岳生提出了意见。第三次是在庙西街的建设中,发现南岳区政府的规划中只把庙西街作为一般的农贸市场建设,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并建议把庙西街建设成一个以大庙为中心的新的旅游购物景点,突出南岳特色,使其成为南岳新的一景。   在大庙全面修复工作中,凡涉及的文字工作,刘老都要亲自过目修改,反复推敲。我记得印象最深的是这几件事:一是反复修改以他署名的《湖南省全面修复南岳大庙碑记》。早在4年前,刘老就向修庙办提出了整体写作构想和思路,指出碑文不但要讲南岳修庙,还要讲南岳的风景名胜,不光是修庙记,还要使修庙记成为宣传南岳的名文。我们写出了初稿,他看后认为不行,亲自做了修改,又把起草的人叫去长沙再进行修改,直至写出了第8稿。在此基础上,他又前后亲自修改了五六次,才最后定稿。又如在大庙内新建的南岳历史人文博物馆、南岳道教文化博物馆、南岳佛教文化博物馆的定名、前言、展示内容的文字方案,他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一个馆一个馆地进行文字审查。特别是在审查《南岳历史人文博物馆方案》时,刘老具体提出了要突出南岳历史文化,如南岳封禅,禹王碑,胡安国父子开创的湖湘文化,南岳书院,国共合作创办的抗日战争游击干训班,及改革开放后南岳的发展等都做出了具体而详尽的要求。
  恢复水帘洞景区
  1988年7月,湖南省在南岳磨镜台召开了全省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省委和省政府的主要领导书记熊清泉、省长陈邦柱等都参加了会议。刘老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全程参加了会议。会后,我陪刘老和时任省教委主任的龙禹贤等参观了祝融峰、方广寺、藏经殿、水帘洞等南岳的“老四绝”景点。每看一处,刘老都向我提出具体要求。在参观方广寺时,当时没有公路不能通车,我们一行十几人带着干粮,步行下山踏勘了方广寺、二贤祠、石涧潭和虎形山的原始次森林。看到石涧潭原址时,当我汇报这里是明代遗留下来的建筑时,刘老非常重视,要我把石涧潭原貌拍照作为历史资料留下来,还说朱熹、张南轩到过这里,王船山在方广寺隐居了十多年,这里的文化蕴藏根底深厚,一定要妥善保护。目前没有条件开发,先保护好,特别要注意不要搞破坏性的建设,不要把路修到里面去。
  从方广寺返回磨镜台时,刘老说,待将来有条件时,把方广寺、二贤祠、石涧潭再维修一下,在王船山著书立说的地方续梦庵建一个王船山纪念馆,再从林场五公区修一条索道下去,将来又是一个重要景点。
  第二天,我又陪同刘老到水帘洞参观。当时,水帘洞位于南岳镇水帘村,还没有开发。时任水帘村党支部书记的胡泗生告诉我,1962年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的周里在水帘洞蹲点,在水帘洞源头修筑了一个堤坝建成水帘水库,便于灌溉山下农田和发电,现在没有瀑布了。我陪刘老去参观时,峡谷两旁山上只有茅草和灌木,看不到一棵像样的树木。四周除了农民新盖了不少住房外,其余是一副破败不堪的景象。来到水帘洞时,刘老说,“我解放前在南岳大庙东长廊内读书时,除了看南岳古镇和南岳庙外,来得最多的是水帘洞,那时水帘洞两旁古树参天,水帘洞瀑布细水长流,是我们学生消暑闲游的好地方,这次来看,一点过去的情趣都没有了,你们南岳区委和政府要把恢复水帘洞景区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1990年至1993年,刘老每年都要来南岳一两次,并多次提出要加快制定修复水帘洞的规划。区委书记李万郴汇报说,水帘洞水库是周里在南岳搞点时留下来的工程,如要修复水帘洞,要请您老向周里报告一下,我们才好具体操作。不久,刘老又来南岳,对李万郴和我说:“我已找过周老了,周老说我是省旅游领导小组组长,在水帘洞搞旅游开发我同意。这件事由我做主好了。”
  南岳区委、区政府马上进行研究。在区委常委会上,成立了以我为指挥长、副区长杨承芳为副指挥长的“南岳水帘洞景区建设指挥部”。刘老还对重修水帘洞提出了4点要求:一是要搞好修复水帘洞景区的规划,规划起点要高要长远一点,要使南岳和水帘洞周围的农民通过旅游快快富起来。减少因水帘洞水库不能蓄水发电而影响农民的利益。二是要突出抓好植树造林,从水库以下的两岸移植大树,尽快形成峡谷两岸大树欢映的绿色景观。三是要尽快恢复瀑布,南岳山上山下都缺水,如水帘洞能做到常年流水不断,又有瀑布奇观,定能立竿见影,当年开发当年就会引来游客。四是水帘洞过去有一个洞,我在南岳读书时还到洞内玩过,当时洞外有瀑布,洞内有一米宽七八米长的小洞,如同《西游记》讲的花果山水帘洞一样的景致。你们搞修复时一定要把洞修复好。
  工程同年上马,开辟了水帘洞瀑布,建设了人行石板游路,重新油刷水帘洞两旁摩崖石刻300余处。当年年底动员区级机关干部在水帘洞峡谷两旁栽上了一批较大树种,新建了3座亭子和2处人工桥。第二年新修了两处拦溪坝蓄水,在进洞第一处拦溪坝中雕塑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新修了从南岳大庙后门至水帘洞10华里通东游路。在公路两旁种植了樟树和桂花树。动员南岳道教协会在水帘洞右侧新建了朱陵宫道观等,恢复了从唐代至民国100多处摩崖石刻。在水帘洞恢复和建设期间,刘老多次到现场指挥,加快了修复的进程。水帘洞景区于1997年年初正式对外开放。
  为“南岳旅游丛书”写序
  为加强对社会各界宣传和推介南岳,1994年,成立了以我为主编、刘正为顾问的“南岳旅游丛书”编辑委员会,花了一年多时间编写了《南岳大庙》《忠烈祠》《磨镜台》《祝融峰》《水帘洞》等共20本旅游丛书。刘老亲自撰写“丛书”序言。“丛书”于同年12月正式付印发行。2000年,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来南岳参观旅游,南岳区领导送了一套“南岳旅游丛书”给宋平。后来刘老去看望宋平回来后告诉我,宋老看了“丛书”后,说这套丛书编得不错,特别是序言写得很好,很有水平。
  此外,刘老对我个人的工作很关心,对我参与南岳景区建设特别是维修大庙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00年来南岳游福严寺时,特意为我写了一幅条幅:梅花香自苦寒来。垂国同志参与重修岳庙贡献良多,书此以资纪念。
  写完此文,心绪难平。特作缅怀刘老仙逝十周年七律诗一首纪念之。诗曰:
  天摧柱石损中华,品高节亮实堪夸。南岳庙前谈兴替,水帘洞边话龙蛇。
  润物无声人景仰,昌时济世有良谋。缅怀君德南天外,一片诚心一束花。
其他文献
在现实生活中,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吃斋”与“吃素”是一回事,因为大家到寺院里吃到的所谓“斋饭”都是素食的。然而,其实“吃斋”与“吃素”是两回事,因为“吃素”简单来说就是不吃一切诸如猪肉、鱼虾等荤菜,而“吃斋”则是佛教的术语,是一种佛教行为。  “吃斋”其实应该是“持斋”,因为对佛教来说,过午不食为“持斋”,而“持斋”对佛教来说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是每位佛教徒都必须遵守的戒律。但由于“持”与“吃”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晋国忠臣介子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了汉代,有的地方甚至要一个月都吃冷食。《后汉书·左周黄列传》云:“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官府寒食禁火时,查得极为严格,常常将一根羽毛插入炉灰中,如果羽毛变焦,就犯了死罪。当然,不光是老百姓禁火,皇帝赐宴,也是冷菜冷食。唐·张籍在《寒食日内宴》中这样写道:“廊下御厨
[法新社新加坡8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马来亚、新加坡和婆罗洲的出口每年使这个国家得到成百万的美元。新加坡商人赵李诺(译音) 今天说: 他和中国每年进行200万马来亚币(66万7千美元) 的贸易, 进口缝纫机、自行车和自行车零件,这些东西在马来亚、新加坡和婆罗洲出售。  赵李诺说: 华侨爱国,都买中国货。他又说, 除此以外, 中国货的质量和日本出产的质量一样好。  (1957年3月11日《参考消息》
我怀着无限怀念的心情写下这篇往事。抗战前文化教育最发达的省当推浙江、江苏,但这两省在抗战时期先后都沦陷于日寇之手。这时,文教最发达的省当推曾出现过“曾左彭胡”四大名臣大儒的湖南省。  当时,湖南有75个县和一个省会长沙市。为便于管理,国民政府将其划为11个专署,每一个专署设一个专员及三四个科室。同时,每个公署设立不同专业的公立职业中专一所。此外,还设立了若干公立普通中学和护士学校。  当然,除了这
彩礼是聘娶婚嫁出现后中国传统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财礼、聘礼、聘财等,在婚姻的缔结过程中,男方在婚约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彩礼在商周时期属于贵族婚姻制度“六礼”之一,秦汉时期,这种习俗在普通民众中流行起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最初,狩猎是生活的重心,婚姻也與此紧密相关,聘礼须用全鹿,后转变为鹿皮。逐渐地,鸟兽成为了聘礼的主要内容。后来,布帛成了聘礼的主角。据《诗经·卫
指腹婚“碰”上个贤能媳  20世纪初尚属清朝末年,湖北天门县的“诗书苑”中,曾传有“天门六才子”这一称号,我的祖父和外祖父都名列其中。不过他俩虽为诗文至交,所选的人生道路却不相同。祖父贺公侠曾求学于日本,乃同盟会会员,至“二次北伐”时,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中将参谋长一职。外祖父却似眼光更深远,年轻时代便无意仕途,先诗书耕读,后开馆授学,再兼开酒坊,遂成殷实大户。然而两人却曾相商,今后若生有年龄相
蔡协民(1901—1934),湖南華容县人,参加过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参与创建发展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被派到福建厦门做地下工作,历任福建省委军委书记兼福州市委书记、福建临时省委书记等职。1928年4月与妻子曾志(1911—1998,湖南宜章县人。曾任中顾委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结婚。在井冈山时期,两人被称为“军中梁祝”。以下是蔡协民与曾志的三子曾春华对父母亲的片断回忆——  19
古语有“忠孝不能两全”,大概是指为国操劳者难免会忽略自己的小家。作为国父,孙中山也不例外,他一生为国鞠躬尽瘁,赢得了举国人民的爱戴,却直到去世数十年后,才取得了自己女儿的谅解。  孙婉,1896年11月12日出生于檀香山,是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卢慕贞所生次女。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孙婉与父亲是同月同日出生的。她出生的时候,父亲正被清政府驻英国伦敦公馆囚禁。  少年的孙婉缺少父爱,12岁以前,孙婉只
狗喜欢吠叫,但其吠必有原因,因而古人特别看重狗吠的时间,并以此作为判断吉凶的征兆。如子时吠,主妇必吵;丑时吠,心烦不眠;寅时吠,财神临门;卯时吠,前程似锦;巳时吠,亲人要来;午时吠,有人请客;酉时吠,加官晋禄;戌时吠,提防生是非;亥时吠,当心吃官司等等。  古人认为,狗除了有预兆吉凶灾异的象征作用以外,还有除灾的作用。据《礼论》的说法,狗属于“至阳之畜”,在东方烹狗,可以使阳气勃发,从而蓄养万物。
很多人都知道孙中山曾题“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孙中山曾大力提倡“天下为公”,一生多次题写“天下为公”)四个字,但很少人知道他曾为一个名叫刘青霞的女士题写过。  刘青霞,原姓马,河南安阳人,近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其父马丕瑶曾任清江西巡抚、广东巡抚等职。刘青霞兄妹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