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梦助推中国梦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king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以来,中核集团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核军工科研生产任务圆满完成,科技创新取得一批重大成果,人大产业板块格局全面形成,核电、核燃料、天然铀等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国际市场开发取得新突破,核安全保持良好记录,调整改革不断深化,为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肩负着国家战略核力量建设与核能开发利用的双重使命,对保障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奠定我国大国地位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十二五”以来,中核集团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核军工科研生产任务圆满完成,科技创新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八大产业板块格局全面形成,核电、核燃料、天然铀等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国际市场开发取得新突破,核安全保持良好记录,调整改革不断深化,为“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利润总额突破百亿,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15年,中核集团利润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元,实现了从2004年扭亏以来的重大跨越。“十二五”期间,中核集团总产出、主营收入和利润稳步增长,总产出从2010年的650.8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159亿元,年均增长12.23%;主营收入从2010年的43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83亿元,年均增长9.5%;利润从2010年的60亿元到2015年的120亿元(国资委保增长指标),年均增长15%;2015年EVA55亿元,比“十一五”末改善28.8亿元;人均年收入将突破10万元。中核集团连续10年获得国资委央企经营业绩考核A级。
  核军工科研生产任务圆满完成,军工核心能力不断增强。以国家安全战略为先导,按计划完成军工科研生产和装备保障任务,军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批重点军工项目成功立项。
  “十二五”期间,中核集团积极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大力实施“龙腾2020”计划,着力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成绩显著。科技研发取得10项标志性重大成果,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助推产业技术实现升级。核军工科研取得两项重大成果。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开工建设,核电技术实现了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核电协同设计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多次肯定。“华龙一号”示范项目成功落地福清5、6号机组,并实现出口。自主研发的模块化、多功能小堆(ACPl00)具备工程建设条件,安全性、先进性、经济性得到业界认可。中核集团自主研制的铀浓缩离心机实现工业化应用,铀浓缩产业实现技术升级。自主设计的燃料元件CF3先导组件入堆考验,核燃料元件实现了由引进技术到国产自主研发的转变,为自主品牌核电出口扫清了障碍。铀矿第一科学深钻达2818.88米,填补了我国深部找矿的空白。CO2+O2。绿色地浸采铀技术实现规模化工程应用,铀矿采冶技术实现了由硬岩铀矿常规开发到以砂岩地浸技术为主的转变,推动我国天然铀采冶主要由南方硬岩开采向北方砂岩地浸大基地建设升级。100兆电子伏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建成,填补了国内空白。中国核燃料后處理放化实验设施建成,首次实验室规模核燃料后处理热试验圆满完成。
  科研核心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核动力研发基地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基础^生、综合性核科技研发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铀矿勘查、铀浓缩、辐射防护等科研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以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先进研究堆、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质子回旋加速器、串列升级工程、中国高通量工程试验堆、环流器二号A升级改造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研试验设施建成或开工建设,为核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14年投入强度达到3.7%,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预计达到23亿元,比“十一五”末年均增长17%。“十二五”以来(2011-2014年),中核集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7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92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288件。
  “十二五”期间,中核集团积极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大力实施“龙腾2020”计划,着力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成绩显著。科技研发取得10项标志性重大成果,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产业发展实现5个跨越,产业规模大幅提升。八大产业格局全面形成。实施管理流程再造,建立“三个中心”管理模式,明确了各层级功能定位,形成了以核动力、核电、核燃料、天然铀为主,以核环保工程、核技术应用、中核控股、新能源为支撑的新的产业格局,为中核集团产业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核电运行装机容量首次突破千万千瓦。截至目前,已投运机组14台,装机容量达到1140万千瓦;在建机组8台,装机容量862万千瓦;核电保持安全稳定运行,2014年发电量达到513亿千瓦时,预计到2015年可实现发电量732.8亿千瓦时。
  核燃料产业实现技术升级。3000吨纯化转化一体化工程建成投产,铀浓缩产能建设实现转型升级,自主研发的CF3燃料元件具备产业化条件。核燃料各环节产能稳步提升,全面满足我国核电发展需求。
  天然铀采冶由南方硬岩开采为主向北方砂岩地浸大基地建设转变。铀资源勘查能力达到70万米/年,新增查明铀资源储量超过5万吨;北方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天然铀海外开发和国际贸易取得较好进展,天然铀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国际市场开发取得新突破。中核集团在国际核电市场竞争中取得国内第一单,与阿根廷签署了重水堆核电站建设合同和“华龙一号”核电建设框架协议。与法国签订了核能全面合作协议,与英国签署了核能研究与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与沙特、埃及、伊朗等国家核能合作逐步引向深入。
  核与辐射安全保持良好记录,生产安全应急能力进一步提升。安全整改全面完成。在运核电机组运行指标均达到WANO中值以上,部分运行指标达到WANO先进水平,未发生二级及以上核事件;研究堆、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稳定运行。早期核设施退役及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治理稳步推进,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核电站、核燃料循环设施流出物归一化年排放量远低于国家限值;核设施运行对运行人员、公众所致的附加年剂量值远小于剂量约束值。
  工业安全形势平稳,有效控制职业病发生。生产安全应急体系得到加强,形成了为国家提供核应急技术支持和现场应急救援的能力。安全环保管理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公众沟通和舆情应对能力不断提升,徐大堡公众沟通与舆情应对模式得到了国家环保部的认可。
  集团资产证券化率超过50%,调整改革不断深化。围绕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管理模式优化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核电产业成功上市,成为国内核电第一股,中核集团上市企业达到4家,资产证券化率达到57%。
  完成了中核集团市场化经营改革顶层设计。“三个中心”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出台了深化改革指导意见,44项改革措施正在稳步推进;JYK一体化全面实施,推动了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分解与落实,有效提升了精益管理能力。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实现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作为我国核科技工业的主体,中核集团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个发展理念”,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核工业,更好地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以“中核梦”助推“中国梦”。
其他文献
<正>1983年11月~1985年6月,我院收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患者80例,兹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流行病学资料 <15岁33例,>15岁47例;男44例,女36例,2~4月份57例,其余23例分
2011年11月14~17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全印展上,高斯图文印刷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携最新开发和制造的wS—D1000书刊卷筒纸胶印机和刚刚在2011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获得银奖的环球75
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7月柔性树脂版销量突破l万平方米,标志着其柔性树脂版项目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截至7月,乐凯华光的柔性树脂版总销量已超过157万平方米,其中有1.3万平方米
心海上飘过几丝春雨,记忆中掠过几缕秋风,旅途上伴随几多夏日,日历上送走几轮寒冬,送走了旧岁,我们开始了新的起点。当新年的钟声敲响,2010“太阳杯”标签印制大奖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悄然上升,而基于网络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正是由于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等新的工作、生活方式,带动了我国
近几年,分布式发电大量兴起,微电网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集成了分布式发电、储能设备及可控负荷,便于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各种新兴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智能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