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电动升降PICC多功能护理车的研制与应用

来源 :护理与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0tl81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导管尖端位于腔静脉内的导管,具有置入成功率高、创伤小、较长留置时间、无需反复穿刺等优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2]。目前临床上PICC维护大多使用常规治疗车在床上或硬质台面上为患者进行换药操作,台面高度恒定,不能根据患者身高、体型进行升降调节,且台面局限,护士操作时往往体位不适,长期从事PICC维护的护士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3-5]。
其他文献
<正>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知识,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中稳态与平衡观的主要体现内容之一,同时它也是历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中的命题热点,在每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都占有一定的分值,学生在该部分失分现象也比较严重。由相关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失分的原因中,除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外,还存在对此部分知识
期刊
<正>自2016年起,安徽、陕西、福建、广东、重庆等省市高考不再采取自主命题的方式,而是所有科目均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开始统一使用全国卷Ⅰ。2016—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生物部分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考查的内容均是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现笔者对近几年基因工程的高考真题加以归纳总结,为新一轮的高考复习提出备考建议。一、2019年《考试大纲》关于基因工程
期刊
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思想,充分发挥了生物学科的育人功能,关注学生生物学科素养,体现了生命观念与社会责任,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维度的考查。本文以全国Ⅱ卷29题为例解读试题。
学校体育离不开足球做桥梁,在教学中加入足球教学可以促进教学体系更加完善。随着国家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更高标准后,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探寻新的教学模式已经迫在眉睫。抛锚式教学模式更贴进如今的体育教学标准,倡导课堂主角是学生,教学注重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合作交流的提升。足球本身就重视团队合作,在比赛中表现出合作交流配合与自主判断的表现与抛锚式教学模式理念不谋而合,将两者相结合,
2020年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改版后,在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中融入了数字化加工设备的使用,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其中,激光切割机的使用成为学生物化手段之一。激光切割机是目前设计与制作的先进设备,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使学生将理论性的设计和与制作知识变成具体的能力,使其真正具备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激光切割机的教学应用要发挥其先进设备的优势,基于教学要求进行设计,在应用策略上要让学生
近年来正剧风格网文频频出现于IP改编名单和各类文学奖项中。严肃性、寓教于乐性、逼真性、冲突性和完满性这五大特点是其备受读者、资本、主流评价认可的主要原因。但晋江文学城2016—2020年的榜单却显示正剧风格作品的热度在不断下降。这一矛盾现象的产生是平台性质和用户低龄化使然,但也折射出网文研究中存在被遮蔽的视野。通过榜单勾勒大众读者的真实画像,才更有可能倾听其内心诉求,做出有效价值引导。
目的 分析江西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健康素养水平,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和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于江西省范围内非集体居住的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平板问卷入户调查。以2017—2020年江西省健康素养监测数据为依据,基于复杂抽样分析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经加权调整,2017—2020年江西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
<正>一、试题回放2018年全国卷Ⅰ37题[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如下。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回答下列问题:(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sub>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sub>培养基。(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
期刊
<正>我?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带着诸多的疑问和期待走进了严老师的愤怒情绪图画工作坊。在三天的第二阶图画工作坊中,非常感谢老师带我走进一个表达情绪的新世界。大家通过选用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画材来表达自己,任何人不会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判,每个人都可以毫无防备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三天的图画体验使我收获颇多,不仅
期刊
当前育人方式转型是在深刻把握育什么人这一方向的前提下,对如何育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时代回应。“五育融合”的产生有深刻的理论渊源和实践逻辑。“五育融合”以全面发展学说为基础,基于对分工使人变成“片面的人”的审视,认为物化教育加速“片面的人”的生产,而全面发展的实现需要直面人发展的当代价值,主动回应理想新人的培育。“五育融合”孕育于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既是教育方式的必然要求,又是贯彻教育方针的必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