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发展生态旅游的几点建议

来源 :党的生活·青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224w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具有非常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生态资源价值极高,三江源是全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条大河的源头,被列入首批国家公园。“天下黄河贵德清”,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黄河的主观印象,是整个黄河水系生态环境最优美的水域。此外,青海湖和茶卡盐湖等也是高品质的生态旅游资源。大美青海具有打造高质量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基础和发展潜质。但高品质的生态旅游资源并不等于高质量的生态旅游产品,只有高质量的生态旅游产品才能将青海打造成高质量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青海生态旅游资源利用和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应秉持生态保护理念,遵循“景村共建、主客共治、旅居共存、价值共创、代际共享”的原则。具体地说,应从以下十个方面着手:
  1.可持续利用资源——在生态型景区内应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提倡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用。
  2.适度节制消费——防止过度消费,提倡绿色低碳消费,杜绝浪费。
  3.保持多样性——保持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防止外来物种侵入。
  4.多规合一——旅游规划与生态保护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并整合相关专项规划。
  5.支持当地经济——生态旅游要为乡村经济振兴赋能,改善乡村经济结构。
  6.鼓励当地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区的建设要优先安排当地居民就业及业务培训,并听取他们对规划和经营管理决策的意见,让当地居民有参与感和获得感,能分享到发展生态旅游的成果。
  7.照顾相关利益方和听取公众意见——平衡和统筹管理方、投资方、经营管理方、外来游客、当地居民以及环保组织等相关利益方的利益诉求。
  8.环境解说——生态旅游产品的重点是利用多种形式普及和传播生态科学知识,讲好地球故事,培养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環保意识,养成低碳节能的良好生活习惯。
  9.负责任的旅游市场营销——向游客和代理商传递基于生态保护理念的旅游产品信息及其游客行为准则。
  10.环境监测监控——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对生态旅游区实施动态监测监控,防止由于游客人数超过环境最大承载力而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和退化,从而引起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
  最近,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召开,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生态旅游是建设“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产业实践,也是我国发展新兴低碳经济(碳达峰、碳中和、碳交易)的全新领域。青海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无限广阔的前景,青海应抓住机遇,对接国家战略,整合资源,将青海建设成为高质量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旅游学刊》执行主编)
其他文献
青海,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闻名世界的可可西里、穿越时空的丝路南线、茶马古道、唐蕃古道在这里交融汇合,“地球的最后净土”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集山宗、水源、异域、净土等诸多特点于一身,为人们提供最为珍稀的旅行体验,征服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们。  生态文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旅游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年保玉则▼藏野驴▼野生裸鲤▲高山花叢▲三江源泽曲河▼普氏原羚
期刊
须一瓜是一位既冷静又热情的作家。她自由地穿梭在各式各样的人群之中,深入探测不同个体所面临的困境与忧伤,并赋予人物走出蹩窄的现实、不断向上飞翔的灵魂。在《致新年快乐》中,须一瓜集中刻画了“新年快乐工艺品厂”中一群为了维护内心梦想而不断冲锋陷阵的人物群像。这里有年轻的老板、保安、司机、厨师等,他们都曾有一段破碎的人生经历,但巨大的创伤并没有迫使他们匍匐在地上哀叹命运的不公,反倒激发出他们内心中那丰盈的
期刊
小说家开掘生活岩层的过程是一场苦役和冒险,钻透冰冷如铁的表层让人汗流浃背,触摸炙热的内核则更需与文本一起燃烧的勇气。40多年来,李惊涛一直奋力向生活的地心掘进,有《兄弟故事》《城市的背影》《三个深夜喝酒的人》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多部问世。李惊涛作品产出最丰的内容是少年记忆,而最能体现其小说叙事艺术的当属底层知识分子生存图鉴,后者以《钟山》先后推出的三部中短篇《城市的背影》(1997)、《砂
期刊
自由、开阔。盖着天,披着云,安静又温柔,这就是青海,很多人的梦。  数据是最好的说明,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3月31日,抖音平台上关于青海的视频数达500万条,为青海相关短视频点赞数累计超过4.5亿,青海相关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170亿次,青海相关短视频累计分享下载数达到3000万次。以120万日活跃用户数为基础,相当于平均每人发布了4条与青海相关的短视频,每人贡献了超过375个以上的点赞,这
期刊
改革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始终在不断解放思想中探索,在摸着石头过河中蓄力,在啃硬骨头涉险滩中奋进,中华民族富起来、强起来的奇迹是在改革中创造的,新青海建设迈上新台阶是在改革中实现的。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依然要靠深化改革,依然要靠开拓创新。  一、立足新发展阶段要认清改革新阶段。发展进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和在青考察时,赋予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为青海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青海如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本刊记者就此專访了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宁。本刊记者: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宁: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既是“国之大者”和“政治要件”,也是青海为全国发展生态旅游、
期刊
習总书记指出“要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要基于生态约束力、产品竞争力、国际创新力三个维度,聚焦开放度、市场度、区域合作三个重点推进青海旅游高质量发展,让绿色生态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厚重底色,使旅游业成为青海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先行军。一、高起点建设丝绸之路高原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  这既是战略定位与
期刊
伴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全面到来,人类经济发展范式已经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向数字经济时代转变。旅游,是数字经济细分领域中最具群众基础的产业之一,是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生态旅游是集体验高品质生活、促进生态保护、推动经济发展为一体的产业形态,强调生态旅游强调游客与旅游目的地的多层次互动。以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既是我们保护生态的重
期刊
关于何为“京派”,孙郁的看法是很有代表性的:那是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北平形成的文化群落的现代精神”。孙郁:《新旧京派》,《上海文学》2011年第2期。的确,京派的存在更似一种文学现象,而不仅仅是流派问题。京派散文无疑是20世纪迄今散文史上绕不过的流派现象,以成就而言,是峰顶般的存在。毕竟像周作人、废名、沈从文、何其芳、朱光潜等一流的散文家、文体家,俱是通常所认为的京派作家。因此,京派散文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