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禁忌症;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022-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ntraindications, adverse reactions and rational drug use of fluoroquinolones. Methods: 200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induced by fluoroquinolones were selected from March 2017 to June 2019. To review the general data of patients, focus on statistics of drug use routes, analyze the age of adverse reactions, organs involved,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rational drug use. Results: In 200 patients, intravenous injection was the main route of medication (66.5%), most of them were 31-40 years old (38.0%) and the skin system was the main organ involved (46.0%). Conclusion: When using fluoroquinolones, we should strictly grasp the indications and choose a reasonable route of drug use to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and ensure patient safety.
【Key words】 fluoroquinolones; contraindications; adverse reactions; rational drug use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由于脂溶性高、细胞穿透力强,因此杀菌效果明显提高,相应的副作用也就更多。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会降低用药依从性,并对治疗效果带来不利影响[1]。因此,明确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能为合理用药提供支持。基于此,文中选取200例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1 基本信息 选择我院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200例,起止时间是2017年3月~2019年6月。包括男性114例(57.0%),女性86例(43.0%);年龄位于18-87岁,平均(48.5±7.3)岁。
1.2 方法 患者使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包括:莫西沙星、培氟沙星、司帕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回顾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既往史,重点统计用药途径,分析不良反应的年龄段、累及器官,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2.1 用药途径 200例患者中,静脉注射133例(66.5%),口服用药41例(20.5%),外用给药26例(13.0%)。
2.2 不良反应年龄段 200例患者中,18-30岁23例(11.5%),31-40岁76例(38.0%),41-50岁35例(17.5%),51-60岁45例(22.5%),60岁以上21例(10.5%)。
2.3 不良反应累及器官 20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累及皮肤系统92例(46.0%),消化系统55例(27.5%),神经系统22例(11.0%),循环系统9例(4.5%),呼吸系统4例(2.0%),泌尿系统2例(1.0%),全身反应16例(8.0%)。
3.1 禁忌症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抗菌药,适用于肠道、尿路、呼吸道、皮肤、腹腔、骨关节等部位的感染。总结禁忌症如下:①未成年儿童、妊娠哺乳期女性,会造成关节软骨损伤,诱发胎儿畸形;②精神异常、意识模糊、恶性肿瘤患者,可能进一步加重病情;③肝肾功能不全,有过敏史的人员应谨慎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造成肝肾损害。
3.2 不良反應
文中以200例患者为对象,分析了氟喹诺酮类用药后不良反应的特点,结果显示:用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年龄段以31-40岁居多,累及器官主要是皮肤系统。分析可知,静脉用药起效快,且药物直接进入血液中,因此不良反应多。31-40岁是主要用药群体,用药基数大,不良反应的风险高。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具有一定自愈性,对症处理能获得良好效果。
3.3 合理用药对策
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一方面要严格把握适应症,结合患者的资料信息,合理开具处方,尽量减少联合用药、静脉用药。另一方面要加强监测,用药期间做好护理工作,询问患者的自觉感受;观察有无异常征象,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严重伤害[2]。
综上,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应严格把握适应症,选择合理用药途径,来减少不良反应,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毛玲卉.氟喹诺酮类药物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17):188-189.
[2] 蒋永红.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0):229-230.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022-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ntraindications, adverse reactions and rational drug use of fluoroquinolones. Methods: 200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induced by fluoroquinolones were selected from March 2017 to June 2019. To review the general data of patients, focus on statistics of drug use routes, analyze the age of adverse reactions, organs involved,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rational drug use. Results: In 200 patients, intravenous injection was the main route of medication (66.5%), most of them were 31-40 years old (38.0%) and the skin system was the main organ involved (46.0%). Conclusion: When using fluoroquinolones, we should strictly grasp the indications and choose a reasonable route of drug use to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and ensure patient safety.
【Key words】 fluoroquinolones; contraindications; adverse reactions; rational drug use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由于脂溶性高、细胞穿透力强,因此杀菌效果明显提高,相应的副作用也就更多。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会降低用药依从性,并对治疗效果带来不利影响[1]。因此,明确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能为合理用药提供支持。基于此,文中选取200例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信息 选择我院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200例,起止时间是2017年3月~2019年6月。包括男性114例(57.0%),女性86例(43.0%);年龄位于18-87岁,平均(48.5±7.3)岁。
1.2 方法 患者使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包括:莫西沙星、培氟沙星、司帕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回顾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既往史,重点统计用药途径,分析不良反应的年龄段、累及器官,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2 结果
2.1 用药途径 200例患者中,静脉注射133例(66.5%),口服用药41例(20.5%),外用给药26例(13.0%)。
2.2 不良反应年龄段 200例患者中,18-30岁23例(11.5%),31-40岁76例(38.0%),41-50岁35例(17.5%),51-60岁45例(22.5%),60岁以上21例(10.5%)。
2.3 不良反应累及器官 20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累及皮肤系统92例(46.0%),消化系统55例(27.5%),神经系统22例(11.0%),循环系统9例(4.5%),呼吸系统4例(2.0%),泌尿系统2例(1.0%),全身反应16例(8.0%)。
3 讨论
3.1 禁忌症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抗菌药,适用于肠道、尿路、呼吸道、皮肤、腹腔、骨关节等部位的感染。总结禁忌症如下:①未成年儿童、妊娠哺乳期女性,会造成关节软骨损伤,诱发胎儿畸形;②精神异常、意识模糊、恶性肿瘤患者,可能进一步加重病情;③肝肾功能不全,有过敏史的人员应谨慎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造成肝肾损害。
3.2 不良反應
文中以200例患者为对象,分析了氟喹诺酮类用药后不良反应的特点,结果显示:用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年龄段以31-40岁居多,累及器官主要是皮肤系统。分析可知,静脉用药起效快,且药物直接进入血液中,因此不良反应多。31-40岁是主要用药群体,用药基数大,不良反应的风险高。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具有一定自愈性,对症处理能获得良好效果。
3.3 合理用药对策
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一方面要严格把握适应症,结合患者的资料信息,合理开具处方,尽量减少联合用药、静脉用药。另一方面要加强监测,用药期间做好护理工作,询问患者的自觉感受;观察有无异常征象,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严重伤害[2]。
综上,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应严格把握适应症,选择合理用药途径,来减少不良反应,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毛玲卉.氟喹诺酮类药物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17):188-189.
[2] 蒋永红.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0):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