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k85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儿童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效果,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实验组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5.45±1.62)d、咳嗽消失时间(6.34±1.43)d、发热消失时间(2.01±0.12)d均短于对照组的(7.77±2.45)、(8.45±2.64)、(3.72±0.3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给予匹多莫德治疗效果确切.
其他文献
目的 在神经外科治疗中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神经外科患者,均接受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引流时间、治疗效果、死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接受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患者,在引流过程中没有出现再出血、脑疝、继发性颅内感染等症状.10例难治性脑脊液漏患者全部治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00%,引流时间(10.32±2.12)d,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0;15例颅内感染患者治愈14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3%,引流时间(9.31±2.33)d,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6.66%;25
目的 探讨新医学模式下结直肠息肉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242例新医学模式下结肠镜检查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结直肠息肉组(51例)与非结肠息肉组(191例).统计两组性别、年龄、高脂饮食、饮酒、直肠癌家族史、肥胖、肿瘤家族史、胆囊切除术、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幽门螺杆菌(Hp)感染、心理压力等,对上述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结果 242例新医学模式下结肠镜检查患者中,51例确诊为结直肠息肉,确诊率为21.07%.结直肠息肉组的年龄、性别、肿瘤家族史、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与热性惊厥(FS)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130例FS患儿作为FS组,FS组据临床表现分为单纯性热性惊厥(SFS)组(84例)与复杂性热性惊厥(CFS)组(46例),另选择同期51例有发热无惊厥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S组与对照组的血清IL-4、IL-6、IL-10及TNF-α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FS组血清IL-4(1.19±3.09)ng/
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地高辛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方法 100例心力衰竭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取地高辛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采取地高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左心室舒张末内经为(59.32±7.32)mm、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4.57±11.25)%,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内经为(62.45±8.41)mm、左心
目的 分析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商品名:新活素)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14例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新活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尿素氮(BUN)水平、脑钠肽水平、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指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
目的 探究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冠心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1.74±0.48)mmol/L、(4.14±0.37)mg/L、(3.16±0.53)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1.59)mmol/L、(5.51±1.49)mg/L、(5.70±1.41)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GCT)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例GCT误诊患者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误诊率为8.70%.1例触及胸前明显肿物,2例右侧髋部疼痛、行走困难,3例局部肿痛不适、有明显压痛;有外伤史1例,肺结核病史1例;夜间盗汗1例,关节活动受限4例.误诊为胸锁关节结核1例,骨囊肿2例,非骨化性纤维瘤2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6例均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GCT,误诊时间2~7 d.6例均予手术切除治疗,出院后随访半年,均未复发及转移.结论 GCT
目的 探讨在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治疗中采用特布他林+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儿气道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15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儿应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特布他林+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气道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高于对照组的8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喘息、发热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6.15±0.9
目的 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伊布利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房扑动心房颤动转复时间、心室率恢复正常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心功能等级、心室率.结果 观察组心房扑动心房颤动转复时间(46.24±1.21)min、心室率恢复正常时间(43.21±1.25)min短于对照组的(81.25±5.26)、(76.21±5.5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避免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16例入院初期误诊SAP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误诊率为17.58%.16例均有不同程度持续性腹痛伴恶心,10例血淀粉酶升高.本组误诊为肠梗阻5例,弥漫性腹膜炎4例,胆道感染及胆石症各3例,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胆囊炎1例.误诊时间2.2~4.1 d.患者按误诊疾病治疗后,病情均未见好转,后行腹部CT增强扫描并复查血淀粉酶升高,确诊为SAP,确诊后给予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呼吸机辅助呼吸、连续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