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汉学范式的形成:19世纪知识精英的中国观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c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19世纪俄国的东方扩张政策,欧洲中心主义观,中国中心主义观,中俄关系、中俄美关系对于未来世界秩序的主宰等方面,阐述以В.П.瓦西里耶夫与С.М.格奥尔基耶夫斯基为代表的19世纪俄国知识精英的中国观,以期深入探讨19世纪俄罗斯知识精英眼中的中国、俄罗斯对于中国的思想认知以及俄罗斯学院汉学范式的发展。
其他文献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前后,美国统治阶层内部发生了激烈冲突。在苏联解体近30年后,“美国新世纪计划”(PNAC),即令美国成为世上无可争议的超级大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的非凡崛起、俄罗斯的重组、世界舞台上新兴国家的出现,注定了美国单边主义行不通。特朗普改变了方向,不是接受真正的多极世界,而是试图在更坚实的基础上确认美国优先地位。美国没有解散军工联合体,而是将其增强。美国没有解散处于其严格控制下的军事基地和联盟体系,尤其是北约(NATO)。此外,美国旨在运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凶猛的贸易战重振近几十年来被削弱的工
对改革开放40年的评价,只有纳入中国20世纪现代化历程的大历史中进行观察,才能得到更充分的阐释。在此共识下,2018年11月22—23日,由比利时鲁汶大学文学院汉学系主办的“中国20世纪现代化历程中的40年改革”(40 Years of Reforms in China s Long 20th Century of Modernization)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鲁汶大学东亚图书馆举行。此次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参与,就20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展开学术交流与讨论。
美国《近代中国》( Modern China )杂志2019年第1期刊发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历史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黄宗智(Philip C.C.Huang)的文章《基于中国现实的社会科学探索》(In Search of a Social Science Anchored in Chinese Realities)。作者对自己50多年来的学术研究予以回顾,重点围绕西方理论与中国研究如何对接的问题进行了论述。黄宗智提出,研究者在真正将中国现实与西方理论联系起来之前,必须掌握中国现
《中国季刊》( The China Quarterly )2018年12月刊发了《中外对话》执行主编萨塞克斯大学科学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山姆·吉尔(Sam Geall)、萨塞克斯大学高级讲师阿德里安·伊利(Adrian Ely)合著的文章《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的阐释与路径》(Narratives and Pathways towards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文章探讨了中国主流政策阐述如何推动特定形式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可能对
2018年8月,兰德公司欧洲事务部发布了题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衡量改善交通连通性对该地区国际贸易的影响》(China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Improving Transport Connectivity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Region — a Proof-of-concept Study)的研究报告。卢慧(音译)、罗尔(Hui Lu, Charlene Rohr, Marco H
2018年12月,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IFRI)官网发布了一份由美国国家亚洲研究局(NBR)政治和安全事务高级项目主管罗兰(Nadeège Rolland)撰写的简报《中国在东欧及南高加索地区的规划》(China s Ambitions in Eastern Europe and the South Caucasus)。这份简报是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俄罗斯新愿景”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从外交史、经济贸易的角度分析了东欧及南高加索地区诸国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与实际所处的地位,以及中国在该
《中国政治学刊》(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在线版2019年2月发表了延世大学东亚国际学院教授帕拉迪塞(James F.Paradise)题为《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探索》(China's Quest for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Reform)的文章。该文聚焦习近平时代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路径,通过考察习近平等中国领导人近期活动的案例得出结论认为,新一代领导集体正在带领中国走向一条与之前“韬光养晦”战略所不同的道路。中
2019年2月,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IFRI)官网刊发了其中国能源政策项目顾问蒂博·沃伊塔(Thibaud Vo ta)撰写的一篇报告《迈向绿化,中国城市正播下可持续能源系统的种子?》(Going Green-Are Chinese Cities Planting the Seeds for Sustainable Energy Systems?)。文章指出,大多数国家的能源政策都有赖于中央政府,但各大城市仍有可能制定并实施更加大胆的创新型解决方案,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几个大城市已经成了零排放的先驱。这一新
《当代中国期刊》(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官网2019年2月26日刊载了德国雅各布大学中国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莫悉明(Armin Müller)的文章《基层医疗和预防医疗中的制度模糊:中国21世纪改革中的乡村卫生服务》(Institutional Ambiguity in Primary and Preventive Care: Reforming Village Health Services in 21st Century China)。该文指出,乡村卫生站作为
2019年2月,《太平洋评论》( The Pacific Review )在线版刊载了韩国首尔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系教授郑在浩(Jae Ho Chung)的文章《中美如何看待彼此:国民观念与官方认知》(How America and China See each other: Charting National Views and Official Perceptions)。基于认知对霸权战争起催化或约束作用的假设,作者研究了后冷战时代中美两国的“国民认知”与“官方认知”,认为中美相互认知更多扮演两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