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岭湖小学创办于1958年,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岭湖村,是一所公办农村小学。学校坚持“对祖国负责,为学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卓有成效的办学方法,使学校成为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魅力校园。
创建特色文化,实施特色教育
创建特色学校的背景 学校是一所具有革命优良传统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小学。学校曾经是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中共惠阳地下党开展革命活动、发展革命力量、培养革命人才的重要地方,培育了一批批革命仁人志士,他们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做出了英勇无私的奉献。
学校围绕办学理念,开展了具有校本特质的内涵建设;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真正让学生磨砺品格、锤炼意志和体验幸福,真正让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立铁的信念、守铁的纪律、铸铁的品质,学红色文化、做红色少年、传红色精神”。
创建特色文化 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首先,完善校史文化。学校独特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教育学生的重要资源。完善红色文化,学习红色文化,目的是激励老师们艰苦奋斗、忠于职守、务实创新和无私奉献;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进取、刻苦学习和报效祖国的品质。
其次,建立红色书坊。学校通过在图书室开辟“红色书坊”和在班级里设立“红色图书角”,让学生多读红色书籍,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再次,完善标语文化。学校通过简练鲜明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公民道德等标语文化,启发师生智慧,不断增强其使命感。
最后,完善班级文化。“个性化班级”布置是学校班级管理的一个新举措,每个班的班训、班级成员风采展示、班级活动介绍等内容的“个性化”展示,不仅增强了同学们对本班级的热爱和自豪感,也搭建了各个班级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可谓“一举多得”。
开发特色课程 学校编订了近10万字的校本教材,以学校发展史、惠阳革命史、国家元首、开国将帅和党史、国情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大胆地把“特色项目”作为学校的德育研究课题,校长亲自主持课题,现“特色项目”己被确立为惠州市德育课题,并制订了翔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同时,在学校网站上开发了红色文化、成语故事、传统文化、客家文化等“在线教育”,形成红色文化教育氛围。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提高道德素质同时,还增长了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开展特色活动 第一是整合资源,体验学习。主要是充分利用教育基地,结合每学月的德育专题,开展“走进红色历史,了解党史国情;观看红色影剧,重温峥嵘岁月;诵读红色书籍,提升精神素养;演讲红色故事,传承红军精神;传唱红色歌曲,抒发爱国情怀;铭记红色格言,悉听前辈教诲;学习英雄模范,争做红色少年”的主题式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注重学科间的联结与渗透,还重视处理好课内外、校内外的关系,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之中。
第二是培养兴趣,训练技能。通过兴趣小组辅导和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爱看革命影片、爱唱革命歌曲、爱诵革命诗歌、爱读革命书籍,能讲革命英雄故事,能写缅怀革命先烈的文章,能出革命传统教育的板报。
第三是锻炼提升,展示风采。学校每年举行文化艺术月,开展各种比赛活动,切实让学生体验、提升、幸福成长。
建立长效机制,健全教育体系
建立联动机制 学校成立了红色文化教育小组。当地领导和校长为组长,全体教师为成员的创建特色工作小组,使所有的教职工认识到人人都是学校文化的创建者,事事处处都要围绕“特色学校”而开展工作。
办起家校联盟 学校开通了学校门户网站,开设了“校长热线”,成立了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为家长架起了参与学校管理、反映他们心声与要求的桥梁。学校也从中更多地了解到家长对学校的评价、意见和建议,接受来自校内外的监督,及时调整工作,不断促进家校联盟。
加强宣传教育 学校利用学校网站“在线试题”、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黑板报、宣传栏和班队会等阵地进行宣传教育;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及国旗下讲话制度;坚持每天中午20分钟的红领巾广播;及时更新“在线教育”和每学月的德育宣传内容。
优化评价奖励 学校除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门主办的各种竞赛、评比活动外,还设置了文明、学习、进步、管理、劳动、个性发展等“星级学生”评价奖励项目,不仅联结了校内与校外,还涵盖了思想、学习和生活诸方面;同时,还充分利用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的关爱,完善制度建设,加大奖励力度,激发学生成功欲望,体验幸福。
学校将继续完善校园环境、教育基地和学校文化内涵建设,以立项课题为契机,紧紧围绕“红色少年”目标,加强探索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为打造德育品牌学校而奋斗!
(作者单位: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岭湖小学)
创建特色文化,实施特色教育
创建特色学校的背景 学校是一所具有革命优良传统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小学。学校曾经是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中共惠阳地下党开展革命活动、发展革命力量、培养革命人才的重要地方,培育了一批批革命仁人志士,他们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做出了英勇无私的奉献。
学校围绕办学理念,开展了具有校本特质的内涵建设;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真正让学生磨砺品格、锤炼意志和体验幸福,真正让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立铁的信念、守铁的纪律、铸铁的品质,学红色文化、做红色少年、传红色精神”。
创建特色文化 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首先,完善校史文化。学校独特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教育学生的重要资源。完善红色文化,学习红色文化,目的是激励老师们艰苦奋斗、忠于职守、务实创新和无私奉献;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进取、刻苦学习和报效祖国的品质。
其次,建立红色书坊。学校通过在图书室开辟“红色书坊”和在班级里设立“红色图书角”,让学生多读红色书籍,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再次,完善标语文化。学校通过简练鲜明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公民道德等标语文化,启发师生智慧,不断增强其使命感。
最后,完善班级文化。“个性化班级”布置是学校班级管理的一个新举措,每个班的班训、班级成员风采展示、班级活动介绍等内容的“个性化”展示,不仅增强了同学们对本班级的热爱和自豪感,也搭建了各个班级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可谓“一举多得”。
开发特色课程 学校编订了近10万字的校本教材,以学校发展史、惠阳革命史、国家元首、开国将帅和党史、国情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大胆地把“特色项目”作为学校的德育研究课题,校长亲自主持课题,现“特色项目”己被确立为惠州市德育课题,并制订了翔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同时,在学校网站上开发了红色文化、成语故事、传统文化、客家文化等“在线教育”,形成红色文化教育氛围。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提高道德素质同时,还增长了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开展特色活动 第一是整合资源,体验学习。主要是充分利用教育基地,结合每学月的德育专题,开展“走进红色历史,了解党史国情;观看红色影剧,重温峥嵘岁月;诵读红色书籍,提升精神素养;演讲红色故事,传承红军精神;传唱红色歌曲,抒发爱国情怀;铭记红色格言,悉听前辈教诲;学习英雄模范,争做红色少年”的主题式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注重学科间的联结与渗透,还重视处理好课内外、校内外的关系,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之中。
第二是培养兴趣,训练技能。通过兴趣小组辅导和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爱看革命影片、爱唱革命歌曲、爱诵革命诗歌、爱读革命书籍,能讲革命英雄故事,能写缅怀革命先烈的文章,能出革命传统教育的板报。
第三是锻炼提升,展示风采。学校每年举行文化艺术月,开展各种比赛活动,切实让学生体验、提升、幸福成长。
建立长效机制,健全教育体系
建立联动机制 学校成立了红色文化教育小组。当地领导和校长为组长,全体教师为成员的创建特色工作小组,使所有的教职工认识到人人都是学校文化的创建者,事事处处都要围绕“特色学校”而开展工作。
办起家校联盟 学校开通了学校门户网站,开设了“校长热线”,成立了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为家长架起了参与学校管理、反映他们心声与要求的桥梁。学校也从中更多地了解到家长对学校的评价、意见和建议,接受来自校内外的监督,及时调整工作,不断促进家校联盟。
加强宣传教育 学校利用学校网站“在线试题”、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黑板报、宣传栏和班队会等阵地进行宣传教育;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及国旗下讲话制度;坚持每天中午20分钟的红领巾广播;及时更新“在线教育”和每学月的德育宣传内容。
优化评价奖励 学校除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门主办的各种竞赛、评比活动外,还设置了文明、学习、进步、管理、劳动、个性发展等“星级学生”评价奖励项目,不仅联结了校内与校外,还涵盖了思想、学习和生活诸方面;同时,还充分利用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的关爱,完善制度建设,加大奖励力度,激发学生成功欲望,体验幸福。
学校将继续完善校园环境、教育基地和学校文化内涵建设,以立项课题为契机,紧紧围绕“红色少年”目标,加强探索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为打造德育品牌学校而奋斗!
(作者单位: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岭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