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系-膜腠三焦”系统的神明观刍议儿童多动症

来源 :四川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WL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腠三焦”理论是陈潮祖教授的学术精华,所论三焦育自肝系,是津气升降出入的通道,是人体极其精细的管道间隙性组织,临床指导意义较高,尤其对疑难病证极富探究价值.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常见难治性疾病,患儿临床表现各异,但都可一定程度影响学习和生活,现已成为儿童医学重点问题.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此病与神经功能相关,与中医所论神明类似,笔者因此从神明角度刍议“肝系-膜腠三焦”系统关于儿童多动症的新思考.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无花果叶提取物对重症肺炎(SP)大鼠肺组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对50只SD大鼠建立SP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无花果叶提取物组、高剂量无花果叶提取物组,另取15只未经处理的大鼠为对照组。低、高剂量无花果叶提取物组大鼠造模后,分别给予50 mg/(kg·d)、100 mg/(kg·d)无花果叶提取物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以等量蒸馏水灌胃,连续8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扁平疣作为一种难治性复发性赘生物,主要由HPV感染所致,临床上暂时没有特效抗HPV治疗药物,外用药物及手术治法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余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使用艾老经验方祛疣汤针对顽固性扁平疣湿盛毒聚、热瘀互结基本病机,发挥祛湿解毒、清热活血之效,联合火针温阳扶正,通畅腠理经脉运行之道,激活正气,从而达到调节全身免疫机能,标本兼顾,同时考虑到火针治疗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便宜、损容性风险较低、疗效明确等优势,在治疗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因感受“疫戾”之气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发生、发展可受到体质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因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受到了国内外广泛重视.COVID-19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机特点复杂,中医证候多样,符合温病中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临床上常呈现邪遏肺卫、湿陷气分、热入心营、内闭外脱、肺脾气虚等证.风药临床应用广泛,通过分析风药的作用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七大类,依次为祛风类、熄风类、搜风类、风湿类、风痰类、风瘀类、风毒类.该文通过分析COVID-19的病机变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用于经皮穿刺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经皮穿刺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瑞马唑仑与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术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根据BIS调整药物剂量,维持BIS在40~60之间,两组均在手术结束时停用所有麻醉药物。记录患者入室平稳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作为基础对照值,同时记录诱导时间,气管插
新近上市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可显著降低T2DM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心血管死亡和心衰入院风险。此外,SGLT2i在不伴T2DM的心力衰竭(HF)患者治疗中亦取得临床证据,DAPA-HF试验表明,达格列净使不伴T2DM的HF患者主要终点事件降低26%。基于SGTL2i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心衰患者中取得了显著临床获益,目前国内国际心衰指南和共识一致推荐将SGLT2i用于伴或不伴有2型糖尿病的心衰患者,以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并降低住院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为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对
目的:通过建立“湿热蕴肤型”皮炎-湿疹表皮通透屏障功能障碍豚鼠模型,开展消风散对豚鼠模型皮肤角质层含水量(WCSC)、经表皮水分流失量(TEWL)、血清IgE、IL-4、IL-17浓度和皮肤、肠AQP3表达的影响实验,研究消风散调控“湿热蕴肤型”表皮通透屏障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豚鼠随机抽取6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建立豚鼠“湿热蕴肤型”皮炎-湿疹样病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氯雷他定片)和消风散组开展对照实验.观察豚鼠皮损情况,皮肤角质层含水
总结了运用中医理论对心理亚健康中辨证论治的现状,归纳出在心身共调、方证相应、及早干预3角度的优势.指出在精神症状与辨证意义模糊、诊疗过程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证型命名欠缺针对性、心理干预存在欠缺4方面的局限性.提出改进建议:①借助现代心理学术语,探寻精神症状-辨证间联系;②发展微观辨证-体质辨识结合的辨证思路;③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心理亚健康细化证型;④形成以辨病位-病性为主导的心理干预体系,以使中医辨证论治更好地运用于心理亚健康防治领域.
老年患者下尿路综合症(LUTS)涉及泌尿系统多种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于LUTS的发病机制研究尚不清楚,治疗的副反应多.多数中医医家认为LUTS病因以湿、热为主,治法多以利水清热通淋为主,用药多喜苦寒.笔者以“阳化气,阴成形”角度入手,得出老年患者下尿路综合症治疗以温利为大法.
目的探讨丙泊酚输注综合征的早期识别。方法分析发生于我院的1例丙泊酚输注综合征病例,探讨丙泊酚输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特点。结果患者使用丙泊酚后出现了代谢性酸中毒、心电图改变、横纹肌溶解伴急性肾损伤、转氨酶及乳酸升高等临床症状,考虑为丙泊酚输注综合征。结论丙泊酚输注综合征为严重的药源性疾病,疾病死亡率高。如患者在使用丙泊酚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横纹肌溶解、ECG改变中的一种或多种症状需警惕。用药期间监测血酸碱度、乳酸、肌酸激酶和心电图是早期识别疾病的关键。
目的探讨药物导致的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的特点,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万方数据知识库、万方医学网以及中国知网,收集近20年国内期刊报道药物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的病例,对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92例IAS平均年龄(46.4±17.3)岁,其中40~49岁最多,女性多于男性,占65.22%。药物共10种,以甲巯咪唑最多(65.2%)。首次和再次使用甲巯咪唑并1个月左右出现IAS的比例分别为31.58%、82.61%。多数IAS低血糖3个月内缓解,其中58.70%需停药并使用糖皮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