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平衡及热湿参数动态分析红梅杏防霜棚“冷室效应”

来源 :中国农业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e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宁南地区红梅杏防霜棚夜间棚内环境温度长期低于棚外,即出现了“冷室效应”,未达到预防霜冻效果,依据质、热平衡原理分别研究防霜棚覆盖层、棚内湿空气和土壤层的热量收支情况,以及防霜棚系统在棚布覆盖-次日收拢时段棚内热量蓄积情况;分析棚内主要热湿参数的动态过程,以此探究防霜棚内相对湿度及湿空气状态变化对相变潜热的影响和棚内“冷室效应”的产生机理,为改进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达到有效预防霜冻灾害的目的.结果表明:(1)春、秋季夜间棚内出现“冷室效应”时土壤层和覆盖层均因热损失较高成为失热部分,而棚内湿空气因得到热量较多成为得热部分.(2)春、秋季棚布覆盖-次日收拢时段棚内累计得热量低于累计失热量,导致棚内热量失衡.(3)棚内湿空气热湿参数与棚外热湿参数存在显著差异(春季棚内的饱和水汽压除外);夜间棚内水汽密度与露点温度的动态变化过程均可反映因蒸发及冷凝而产生的潜热变化规律;棚内低温和较高的水汽密度使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无限接近,导致棚内相对湿度持续偏高.红梅杏防霜棚夜间累计得热量始终小于累计失热量,土壤层和覆盖层为最主要的热损失部分,在热量失衡的情况下出现了“冷室效应”.
其他文献
番茄是一种世界性种植的重要蔬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易受病虫害的影响,造成减产.表皮毛是番茄表面第一道关键的屏障,可增强番茄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适应性.为了进一步研究表皮毛在番茄抗逆中的作用机理,本文归纳了番茄表皮毛内含物的种类及其分子调控机制,重点总结了JA信号途径中的核心转录因子MYC1和MYC2对番茄表皮毛萜类化合物合成调控的分子机制,并分析了当前表皮毛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表皮毛未来的研究方向.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有比邻中南半岛“世界米仓”的区位优势且资本和技术领先于周边国家,因此,云南应进一步发挥优势,依托云南系统的粮食生产、加工和储运能力以及与相关国家完善的农业经济贸易合作平台和通道,加快推进区域性粮食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为巩固和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能力做出云南的贡献.为此,作者采用对比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2010-2019年云南粮食生产规模、占全国的比重、品种结构变化以及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特点、中南半岛6国粮食出口贸易情况等,找出了云南口粮生产能力下降、种粮比较效益下滑、农业“走出去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活动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重金属污染物通过各种形态和渠道进入土壤,由于重金属污染物具有难移除,不易降解,危害大等特点,所以给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所带来一系列人类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土壤重金属治理研究已刻不容缓.明确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种类、来源渠道、超标危害,以及污染治理方式、治理机制、优点和不足,对更好的开展土壤重金属防护治理工作能起到促进作用.通过整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关资料,就污染防治问题简单阐述,并对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进行初步展望,为相关工
为了研究气象要素对陇东塬区春玉米灌浆速度的影响,利用2018-2020年全国农业气象试验站西峰试验点玉米分期播种作物资料及气象资料,分析气象因素与玉米灌浆的关系.结果 表明:灌浆速度与灌浆天数变化呈二次曲线,开花始期后第24天开始到第46天是百粒重增长最快时间段,开花后第38天灌浆速度达到高峰;影响灌浆速度的主要气象因子有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及日照时数、空气湿度和降水量;温度和日照的影响呈现正效应,湿度和降水影响呈现负效应;应根据当年的气候年型综合来确定玉米适宜播种期,使玉米百粒重快速
利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9个气象站点1980-202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期内“一江两河”主要农区负积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温、积雪和冻土的关系.结果 表明:“一江两河”农区负积温总体上呈自西向东递减分布,并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该农区负积温初日推迟率为3.11 d/10 a,终日平均10年提早2.53天,持续日数缩短率为6.03 d/10 a,负积温以24.93(℃· d)/10 a的速度显著升高.在10年际变化尺度上,负积温表现
为了提高葡萄生长的速度,开展了不同处理方式的试验研究.以1年生\'蜜光\'葡萄苗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5个处理方式(CK:清水喷施;处理A:绿地康3号不同浓度喷施不同次数;处理B:维大力不同浓度喷施不同次数;处理C:阿泰灵不同浓度喷施不同次数;处理D:寡雄腐霉菌-多利维生不同浓度喷施不同次数)对\'蜜光\'葡萄生长情况及霜霉病染病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采用不同方式对\'蜜光\'葡萄进行喷施,其生长速度显著提高,且效果不同,其中采用0.1%阿泰灵喷施2次效果最佳,选用0.2%绿
为了规范枝条堆肥、施肥操作,提高有机肥肥效,以枝条腐解率、木质素降解率、种子发芽指数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枝条粉碎度、氮源、微生物菌剂、水分含量等对枝条堆肥效果的影响,优化了枝条堆肥参数,揭示了堆肥过程中N、P、K、Ca、Mg、Zn、Mn的变化规律,比较了枝条有机肥与市售有机肥的施用效果.结果 表明:(1)影响枝条堆肥的因素为:水分含量>氮源>枝条粉碎度>微生物菌剂.(2)堆肥过程中N、P、K、Ca、Mg、Zn、Mn的含量均有增加,其中K含量增加最小,为29.94%,Mn的含量增加最大,为63.
本研究以非洲紫罗兰的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的最佳培养基组合,诱导侧芽生长的最佳激素浓度配比,以及诱导侧芽生根的最佳激素及浓度.实验以CC、N6、MS、B5等作为基本培养基,将其无机大量、有机物、无机微量作为3个不同的影响因子,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进行侧芽诱导;再以不同浓度的NAA、IAA、IBA组合,诱导侧芽生根.实验结果表明:非洲紫罗兰生长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大量+CC微量+B5有机,侧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大量+CC微量+B5有机+0.5~1.0 mg/L 6-BA+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微生物修复作为一种新兴的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当前已经成为土壤重金属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讲述了当前重金属污染的发展趋势以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重点阐述了微生物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机理以及微生物与钝化剂、植物联合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实施效果,并提出了制定行业标准和完善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相关建议.
为研究“凉夏”事件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影响,对2020年夏季(6-8月)降水、气温和日照资料及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计算甘肃陇东2020年夏季为区域性“强凉夏”(区域性“冷夏”);2020年夏季平均气温除6月上旬较历年同期偏高、7月上旬、8月上旬略高外,其余时间平均气温均较历年同期偏低,尤其是7月中旬偏低了3℃;各县夏季平均气温除环县、西峰较历年同期正常略低外,其余各县均普遍偏低,镇原偏低2.1℃,其中镇原、华池为历史记录次低值;夏季降水量较历年同期明显偏多,雨日偏多,其中正宁降水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