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理念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WF1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语文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一门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课,长期教学经验中发现因为教学方式陈旧,学生语文素养未适应就业环境,不仅学生的文化素养没有实质上的提升,而且严重影响了这门功课的实际功用和效果。因此高职语文教学中需要活跃高职语文课堂,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易于接受,使学生在把握语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从而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
  【关键词】高职语文 教学改革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43-02
  高职语文作为高职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语文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和载体之一。作为高职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既能集中体现学生听、说、读、写等的基本能力,又能反映他们探索深造的职业潜能,在其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新时期以就业为导向理念下的高职语文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和保障,使学生在今后获得更大的发展。但是发现当前高职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教学内容等方面仍然受着传统教育思想的制约,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教师缺乏个性、学生缺乏活力等现象,影响了高职语文的教学质量。因此本文结合高职语文的特点对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探究。
  一、当下高职语文教学背景
  1.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职语文工具性、职业性的特点一直占据着教学过程的总体目标,忽视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高职学生如果只重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忽视对文化知识、民族精神的重视,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就无法坚定自己的价值观和立场,从而走上违背人民意愿的道路。而现在的高职语文教学一味地强调就业问题,主要培养“实用型”、“操作型”人才,忽视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基本的文学阅读素养等。教学过程中也只是运用传统教学方法,使得教学理念模糊不清,教学方式呆板陈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课堂死气沉沉,直接导致毕业后的高职学生无法尽快适应就业岗位,对社会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不良的影响。
  2.高职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加之职业化的学科氛围,学生们对高职语文本身就不够重视,因此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有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可有可无,未把这门课程放在心上,加之教学过程中乏味枯燥,所以上课也没有专心听讲,结果就是高职学生在听、说、读、写等的基本能力上都有待提高。教学过程中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能积极地尽全力完成,而是采取敷衍的态度,使得教学过程陷入一个这样的死循环“上课不听-下课不看-用时不会”,薄弱的文学知识和素养仍旧没有得到提升。因此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语文素养不高的问题,造成相关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的欠缺。在就业时也或多或少地显现出了这些方面的问题。
  二、教学改革的探究
  高职学校培养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这就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等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把高职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紧密的结合起来。如果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改革:
  1.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的主体永远以学生为主,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积极地教学态度和方法,不断完善教学体制,提升教育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平时给予学生较多的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我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增强自身人文素养。高职教师应做到不戴“有色眼镜”,不偏颇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观察学生的学习程度、接受态度和学习效果是否达到良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2.以能力为本位
  高职学生除了具备普通学生应有的教育之外,还应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向下获得良好的职业素质,得到就业单位和社会的认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利用有限的条件创造出一些与实际相关的情景,看学生如何应对;重视应用写作,培养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重要性,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这样学习效果也会显著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
  3.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学生是三年制的学习时间,期间还有半年的实习,在校有效的学习时间就不是很多,同时还要面临一毕业就工作的压力,因此在平时的课程中就应该充分地利用起这个时间,教师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学习机会,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同时向学生教授一些应用性的能力和素养。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应和就业联系起来,努力做到知行合一。采取“因材施教”、“因专业施教”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模拟推销的的课堂中让学生用心把握人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都得到有效提高,使学生的在校学习和就业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成为合格的高职人才。
  三、小结
  本文就现下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教学环节缺陷和学生自身意识进行了分析,说明教学改革的必然性。同时也提出改革策略,即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强调在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将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统一。明确高职语文教学目标,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其听、说、读、写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心灵,增强其文化底蕴,借助语文教育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燕,杨晓燕.高职语文教学定位及改革措施新探[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冯盈之.高职语文教学要突出人文精神[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李卫光.以就业为导向与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 (21)
  [4]张兰.浅析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9期
  [5]孙利华.试论高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实施策略[J].科技信息;2007年06期
其他文献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polymorphisms of β2-adrenergic receptor (β2-AR) at position 16, 27, 164 are associated with asthma in Northern Chinese su
【摘要】纵观各高校,健美操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从选修学生的性别来看,男女生参与这项运动的比例不协调,男生对此项运动的参与度普遍不够高,而且男生对此项运动大多表示没有兴趣。长此以往,这个趋势必定影响男生健美操的发展,本文通过大量个分析和理论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对高校健美操课程改革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健美操的现状提出了相应可行的建议,可以促进高校健美操的发展。  【关键词
丹东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60年9月,占地面积15364平方米,建筑面积12205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01人,教师学历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其中本科86人,硕士3人,特级教师2人,市劳动模范3人,全
期刊
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会拓展小学生阅读的宽度和深度,因此名著教学在此阶段被引入语文教学之中.虽然对于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而言名著教学是非常重
创建文明校园是锦州市国和小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力抓手,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有效载体.学校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
期刊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盐酸利托君治疗早产胎膜早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早产胎膜早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30例实行硫酸
摘要: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通俗的讲,就是加入了人类感情的客观事物。中国很早就有了意象理论,《周易·系辞》中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但这里的意象还属于哲学的范畴。但是到了后来的诗学中,意象就成为了文艺学的范畴。中国的古典诗词因为意象而有了丰富的情感,花、鸟、虫、鱼、山、水、草、木,万物皆可入象,因而,诗词中的意象是包罗万象的。水作为一种自然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中国传统古村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坚定文化自信要牢牢掌握传统文化的根.本文就古村落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以及当地村民三方面的保护工作,分析了常见的古村落保护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