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观念“实”起来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c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2月,吴嗣会又开始忙活。
  作为梁平县金带镇石燕村的“坝坝筵”大厨,吴嗣会每年冬天都会接到大量业务。
  可是,对来自本村1组到3组的“订单”,她却面露难色。
  “1组到3组的公路窄、路况差,进出很麻烦。”她说。
  为这条路,乡亲们闹了三五年,问题却没解决。
  为何?
  “干部办事不实在!”群众纷纷反映。
  不“实”之弊
  三个月后,梁平县委。
  关于石燕村公路问题的信访件,送到了县委书记蒋宜茂手里。
  一同送到他手里的,还有全县群众关心的其他600余个问题。
  看着这些问题,蒋宜茂皱起了眉头。
  其时,全市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各区县推开。
  和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相比,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是什么?
  对此,市委书记孙政才强调,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是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着力点。
  梁平的干部群体,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是否足够?
  为找到答案,梁平县全体市管领导干部来到基层,问计于民。
  一个月后,大约600余个问题汇集到县委。
  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三类,通通指向一个“实”字——
  “有的干部服务观念不强,遇事推诿、工作被动;有的干部服务能力不够,民生难点工作久攻不克——这是干部队伍素质不‘实’。”
  “一些乡镇和窗口部门受理程序冗繁,审批手续繁复,导致群众来回跑、事情办不了——这是服务制度不‘实’。”
  “一些基层党组织和职能部门缺乏政策和财力等资源保障,在处理群众关心的重难点问题时无能为力——这是服务保障不‘实’。”
  三大难题横亘,导致服务群众工作“不实在”。
  “不能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群众观念’也就成了一句空話。”蒋宜茂说。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
  “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条主线,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为着力点,做实服务群众工作。”蒋宜茂说。
  让服务队伍“实”起来
  2014年3月17日,梁平县委党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带头人培训班”第三期开班。
  “做群众工作,既要讲政策,更要懂计策。”主席台上,全国人民调解能手、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干部马善祥口若悬河。
  主席台下,石燕村党总支书记陈显均听入了迷。
  “听了马老师的课,我觉得心里亮堂了。”他笑了。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蒲继承也笑了。
  “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偏低、年龄偏大、能力偏弱,怎么办?”蒲继承说,针对这个问题,县委打出了两记“重拳”。
  一是打破资历、地域、行业界限,选拔群众观念强、有服务群众本领的干部担当大任——通过建立村(社区)后备干部人才库等制度,有序引导基层各类“能人”进入村(社区)领导班子;引导大学生“村官”、县管后备干部、“改非”领导干部参与“两委”主要负责人选举;大学生“村官”通过选举担任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的,直接列为乡镇、街道党政班子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逐步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二是建立基层服务带头人培训制度——组织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及相关职能部门培训力量,针对群众工作重难点问题举办全脱产培训。
  “重拳”之下,基层干部队伍逐渐改变。
  从县委党校培训回来,陈显均觉得浑身是劲。
  “老一辈的村干部,通过学习培训见了‘世面’;在县委组织部指导下,村党总支又补充选举了两名年轻干部——我们现在兵强马壮了!”他说。
  让服务制度“实”起来
  2014年3月的一天,金带镇党委办公楼。
  这天是星期六,轮到镇党委书记蒋明号值班。
  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
  上午9点,又一位老乡迈进门,咨询“农转非”相关事宜。
  “同志,星期六都不休息?”办了事,老乡问。
  “今天我值班。”蒋明号回答。
  “辛苦。”老乡竖起了大拇指。
  在群众的赞扬声中,梁平的基层服务创新体系渐显威力。
  “以前,群众找乡镇和职能部门办事有三难——一是不少乡镇干部搞‘走读’,群众办事找不到人;二是部分行政办理和审批事项程序冗繁,导致群众办事来回跑;三是群众办事必须‘上门求人’,导致残疾、老年群众办事不便。”蒲继承说。
  针对“三难”,梁平县委根据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服务对象特点,建立了惠民服务三级体系——
  在县级领导班子层面,县领导班子“划片”对接乡镇和县直部门,对辖区范围内群众关注事项划定责任、领头督办。
  在县级部门和乡镇层面,以乡镇公共服务中心、部门行政服务大厅为主要平台,建立领导干部周末值班、重点民生事项限时督办、公共服务部门现场办公等制度,实现“全天候”服务群众。
  在村和社区层面,在全县建立集民政、公安、卫生、就业、社保、计生、党务、群团等多种公共服务于一体的便民服务中心;同时,推行全程代理制度,把公共服务平台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建立党员志愿者队伍,打造“党员义工”等服务品牌,面向孤残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对象提供“规模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
  时针指向中午12点。
  接待了12名群众后,蒋明号合上了“值班记事本”。
  “有了值班制度,我们不再‘走读’,服务群众的效率提高了,群众满意度也提高了。”他说。
  让服务保障“实”起来
  2014年春节前夕,梁平县梁山街道东明村。
  村民文明安笑了——他收到了来自村委会的3000元分红。
  他的一些邻居也在笑。
  同一天,东明村的全体“五保”、孤残人员也收到了“红包”。
  “东明村哪来的钱?”消息一出,不少人猜测。
  “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东明村村委会主任曾祖鹏自豪地说。
  东明村的自豪,源于梁平对基层服务的强力保障。
  “由于可用资源有限,不少基层党组织在服务过程中常感‘乏力’——由于工作经费有限,在帮扶困难群众、资助村级公共建设等方面,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行政权限和政策资源有限,在处理一些重难点民生问题时也无能为力。”蒲继承说。
  为此,梁平设计了两项创新制度——
  第一项创新是赋予基层“财权”,增强基层服务自我造血能力,即以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名义注册建立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规定社员(股东)和村(社区)收入分配比例,所获利润满足分红需求后,剩余部分注入村(社区)账户,作为公共服务专项基金。
  东明村就尝到了这项制度的甜头。
  “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村级公共服务基金已经积累到上百万元。”曾祖鹏说。
  第二项创新是利用群众工作网络,建立群众反映问题的村(社区)—乡镇(街道)—县行政服务中心联动响应和处理体系。
  石燕村很快从中受益。
  2014年3月18日,石燕村1组。
  这天上午,吴嗣会又接到一个订单——1组一户村民想摆酒席。
  她立即动身。
  来到1组,她愣住了。
  那条狭窄泥泞的公路上,一大群工人拿着铁铲正在施工。
  公路改建工程开始了!
  “以前,公路改建问题就靠村支‘两委’协调——村支‘两委’资源有限,问题迟迟不能解决。”陈显均说,“今年,县委推出了民生问题联动处理制度——县交通局赶来助阵,问题迎刃而解。”
  有了“钱”和“权”,梁平县基层党组织为民办事更“硬气”了。
  至此,基层服务三大难题全部消弭。
其他文献
70多岁的陈庆权,每天早上都会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附近锻炼。2013年1月26日上午,途经大礼堂时,他发现这天人代会开幕,但礼堂周围却畅通无阻。“不见警车开道,也没封路!”说着,陈庆权乐了。  会场内也是新风扑面:没有纪念品,没有文娱活动;在分组讨论会场,桌上只有清茶一杯,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代表、委员,发言都直奔主题,言简意赅……  “两会”新风,感染了陈庆权和众多市民。老陈一回家就宣布:“以后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召开的外国专家座谈会上指出,中国改革现在进入了一个攻坚期和深水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一个县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那么在县域范围内怎样做到选贤任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呢?笔者认为,只有坚持科学的人才观,把握人才流动的规律,将“管”
公元1798年,石柱县大歇镇流水村,赶集商客络绎不绝,将青石路踩得发亮。  路两旁白夹竹透过水井弯泉水的润养,摇曳多姿。  豆腐干的叫卖声贯穿整条老街,赶路人闻声就会停下脚、吧唧嘴。  这是200多年前“巴盐古道”的景象。  但200多年过去,这处交通要道至今仍只是一个偏远小村。  2008年,循着历史车辙,这条路上匆匆走来一人。  没人会想到,他将带动一个传统产业重振“江湖”。  萌芽  “吃点
2013年12月,重庆市农委粮油处处长袁德胜和某区区长“吵了一架”。  “吵架”的原因是——该区长要求市农委取消对该区粮食产量的考核,“重庆粮食安全问题早已过关,不要用产量指标把土地用途框死了”。  袁德胜没有让步:“重庆是国家确定的粮食产销平衡地区,这六年,重庆粮食产量虽都保住了1100万吨的底线,但也仅是比底线多一点而已,松不得。”  “松不得”,是因为“六年稳”背后暗藏四大隐忧。  “重庆粮
2010年8月1日,《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居民转户实施办法(试行)》等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文件正式实施。为方便广大群众了解相关政策,本刊特编辑了这份指南。    农民转户有些啥子好处     一、转户居民退出承包地,可以按照本轮土地承包期内剩余年限和同类土地的年平均流转收益标准得到相应补偿。   二、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房的,将获得三笔补偿资金。一是参照同时期区县(自治县)征地政策对农村
中央出台一系列反腐举措,全面加强督查、审计、巡视工作,为权力编织制度囚笼,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使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于是個别党员干部开始食不知味、睡不安寝起来。  不适症状  担惊受怕 紧张不安  高压“反腐”让一些党员干部有种不安的情绪,尤其是那些自身不干净的党员干部,面对中央和地方各级严密的巡视、审计、督查,整天惴惴不安、忧心忡忡,害怕查到自己头上,害怕自己露出马脚,食不知味,睡不安寝
容错机制运用得不好,容易导致借创新之名行“瞎折腾”之实,也会纵容少数“三拍”型干部,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克服容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倾向,必须健全完善配套机制。  健全完善决策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容错机制。仅仅容错还不够,更要在怎样使干部有所作为的同时,在“少犯错”“不犯错”上多下功夫,避免容错机制演变成少数干部独断专行、谋求私利的“挡箭牌”。强化民主决策,使决策过程开放、透明,让更多人参与出谋
在綦江县永城镇,有一年近六旬的黑脸汉子,当地乡亲皆尊称其“何官”。  “何官”——这真是一个特殊的称呼,当多大的官才能在前头缀上姓,成为自己的别称呢?谁给他取了这个称号,又是谁在这么叫他呢?  “何官”长得黑,加上表情严肃,这让他看起来更黑了。在永城镇,他可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说起“何官”,虽谈不上童叟皆知,却也是一呼百应。  “何官”名叫何明祥,是永城镇助理调研员。多少年来,人们都以“官”作为他
夜幕低垂,青山脚下星星灯火闪烁。  2017年9月中旬的一天,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浪坪乡官楠村村民简章明吃过晚饭,打开电视机,眼前呈现出来的是高清电视节目。  “以前用卫星信号接收器,电视信号断断续续的。现在就这两个小盒子,几根天线,信号强得很。”简章明高兴地说,“不仅如此,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安装了WiFi,用手机就能收看各种信息,方便得很!”  简章明的话令记者颇为诧异,没想到,作为全市18个深
嘉峪关城楼    第一眼  我的心  就随着夜光杯的液体  汩汩地淌    雄    剑戟的血光  勇士的豪气  凝固成威严的守望    左宗棠、林则徐、班超……  还有你冯胜啊  亲吻城墙黄土时  我记住了你的名字——  中国人的脊梁    从你开始  牵动了中华民族万里的文明    站立风口  丝绸之路的繁华  在大漠孤烟里滋长  祁连山的夕照  像九眼泉  喷涌着百年的梦想    一堵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