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改进初中物理实验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ng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实验误差,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介绍了改进水的沸腾、平面镜成像和音叉振动等实验,并对实验器材、实验操作等提出改进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物理实验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物理实验,能将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同时,加强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感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器材、实验操作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出现一些误差.下面针对几个初中物理实验提出改进意见.
  一、改进水的沸腾实验
  在按照初中物理教材进行实验后,发现在实验过程中水不容易沸腾、
  或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存在差异(如图1).分析原因:水不易沸腾,可能是实验所用的整个装置保温性不好,散热速度太快;温度计示数异常,可能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温度计触碰到烧杯的杯壁或者是学生提前取走烧杯上的纸片,最终导致温度计示数高于正常实验数据.改进方法:第一,将大烧杯换成200mL的平底烧瓶,增加了受热面积,导热性好,加快了水温的上升速度.这样还可以解决实验耗费时间长的问题,缩短了加热时间,同时去掉在烧杯上盖纸片的实验步骤,杜绝了用试管做实验时发生“暴沸”的现象,增加了实验的安全性.第二,放弃使用常规温度计,改换使用楔形橡皮塞固定的温度计.楔形橡皮塞能将温度计固定,以便灵活调节温度计在烧杯中的位置,避免了温度计玻璃泡会触碰到烧杯底或侧壁的问题.楔形橡皮塞的使用,有利于控制烧杯内的气压高低,加快水蒸气的流通,避免提高水的沸点.
  二、改进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原理是,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有一定的厚度,反射后的像是在平面镜的表面,造成了实验操作中出现实验数据的误差.该误差就是平面镜自身的厚度.通常缩小误差的方法是,降低平面镜的厚度,选择薄且折射率小的平板玻璃.同时,眼睛观察的位置要尽可能地正对着物体反射的像.在现有的改进方法之外,笔者对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实验提出一些设想,并對相关实验器材进行改造.改进实验器材的想法是,利用有机玻璃材质的物品,对其进行类似镀膜玻璃的改进.使用实验室中常见的橱窗卡进行加工改造.将橱窗卡一分为二,将其改造成支架,然后使用玻璃贴膜,使其一面是镜子,另一面是可以透视的.选择单项透视类型的玻璃贴膜,有利于实验设计.平面镜成像就是要求实验所用的镜子既能成像,又能透光观察.这样的改进方法也存在弊端,玻璃膜的粘贴需要一定的技巧.需要多次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玻璃贴膜的技巧.
  三、改进音叉振动实验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音叉振动实验设计如下:用细线悬挂泡沫的塑料小球,用小锤敲响音叉,同时将塑料小球与叉股接触,泡沫塑料小球被弹开.这样就证明发生的物体是振动的.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泡沫塑料小球被震动着的叉股弹开的幅度较小,实验效果不明显.现对音叉振动实验的装置以及演示方法进行改进和讲解.改造后的音叉振动实验装置如图2.包括音叉,实验激光笔,在叉股上用胶水粘上合适大小的平面镜.在利用改造后的音叉振动实验装置演示实验时,先将改造后的实验装置装配好,然后调节激光笔的角度,使激光笔的光线可以通过粘贴在叉股上的平面镜在实验所用光屏上出现一个光亮的光斑.再让学生观察实验所用的光屏,敲响音叉,会听到声音,也会观察到实验所用的光屏上的光斑移动,并随着声音的大小而改变.声音变小,光斑的移动幅度也会较小.当声音停止时,实验所用的光屏上的光斑也会随之停止,停在实验开始的位置.
  总之,对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尝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唯一的改进方法,也没有最好的改进方法.只要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就能使实验变得更好,从而提高实验效果.
其他文献
物理学本应该是一门能够使学生充分产生兴趣和好奇心的课程,教学改革的中心也应该放在如何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上.对于教师来讲,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能够洞察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且经过分析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情境,从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新的教学模式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我们的物理教学课堂却在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的时候没能够形成合理的共识,也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在
高中数学教学中三角函数是主要内容,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高中数学知识学习的核心内容.实际教学中由于三角函数涉及大量公式,且涵盖范围较广,因此也是一个难点.本文中详细分析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教学策略,以供借鉴.  一、高中数学三角函数解题教学误区  部分数学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听懂课堂内容,便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解答类似问题,教学目标也已完成.但实际上学生听懂、模仿仅是解题教学的一部分,如果
摘要:化学知识比较枯燥、抽象,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本文分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  问题驱动式教学主要是指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问题作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能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窘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实现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前问题,驱动预习  课前预习,不仅能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
对于化学学科而言,实验是支柱,实验教学更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基础,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新课程标准中,实验是中心,要求高中化学教学围绕实验开展.下面就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谈点体会.  一、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实验的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化学技能,启迪科学思维,形成科学的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认知程度逐渐提高.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本文对将驱动教学法运用在高中物理课堂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驱动教学模式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教”字在甲骨文中多次出現.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认知程度逐渐提高.在高中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只有认识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  孙立国 曲 艳 马艳春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风文明的物质基础。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单家独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种养面积小,产量低,农业生产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加上信息不灵,科技含量低,经济实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根据土壤测试结果、田间试验、作物需肥规律、农业生产要求等,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氨、磷、钾、中量元素、微量元素等肥料数量与配比,并在适宜时间,采用适宜方法施用的科学施肥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应、施肥指导”5个核心环节,9项重点内容。  田间试验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
化学是理论性、方法性较强的学科.高中化学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要求.思维导图被称为心智图,主要是对思维完成发射性思考的一种工具.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各级的主题关系通过隶属以及层级图形进行體现,对核心关键词以及图象、颜色等完成记忆连接,能调动学生的左右脑机能,使学生通过阅读以及思考等提高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
集观赏、食用、保健与一身的超级大南瓜新品种——太空一号  蔓生,主侧蔓结瓜,平均每株结瓜3~5个,瓜呈圆形或椭圆形。瓜肉厚、绵、甜、香。所含营养丰富。平均单瓜重120公斤,最大重200公斤。全生育期110天,抗旱耐涝抗盐碱耐瘠薄。适应性广,庭园、河沟、地头均可种植栽培。特抗病、耐贮耐运。自然条件下可贮存3个月不变质。丰产,平均亩产鲜瓜15万斤(75吨,一火车皮还装不下)(本品种2007年7月4日晚
问题串是近些年被普遍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内,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问题串非常适用于数学教学,教师根据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出阶梯式的问题,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使教师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下面简要分析问题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从目前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的数学教学成果还需要通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