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教育生态学诠释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bo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和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简言之,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是把教育视为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统一的生态系统,而系统中的各因子有机地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又动态地呈现为统一与矛盾、平衡与失衡的状态。研究教育生态学的意义之一,就是把生态意识整合到课堂教学中,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发展的舞台,促进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健康、和谐、持续地发展。
  1 摆脱限制因子的束缚——环境是根本
  课堂教学是由多种生态因子构成的,各种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必须对课堂中的因子进行研究和分析,改善和消除主导性限制因子,以摆脱限制因子的束缚。
  1.1 限制因子定律及课堂主导性限制因子
  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是指达到或超过生物耐受限度的因子。1840年,李比希(Justus Liebig)研究了各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的影响。他发现,谷类作物的产量通常并不受它所大量需要的营养元素的限制,而是受那些只是微量需要的原料的限制,当微量元素降低到最小需求量以下时,即使其他营养元素供应量再充足,也不会提高谷类作物产量。相反,只要稍微加入所缺的微量元素,产量马上就会明显提高,这些微量元素就是使作物增产的“限制因子”。也就是说,当植物所需营养物质降低到这种植物最小需求量以下时,这种营养素就会限制这种植物的生长。人们把这个规律称为“李比希定律”。之后,人们对限制因子的认识逐渐形成共识:当生态因素缺乏时,在低于临界线或超过最大忍受度的情况下,就会起限制因子的作用。李比希定律经过拓宽和完善,介人到教育领域,就成为教育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定律。但由于教育生态系统的特殊性,教育系统中的限制因子定律又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态因子都可以成为限制因子,而不只是某些因子;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有机体不仅对限制因子的作用具有适应机制,而且能主动地创造条件,积极地反馈调节,变限制因子为非限制因子。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微观的教育生态系统,是由多种生态因子构成的,各种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正确地对课堂教学系统的变量进行研究和分析,从众多限制因子中找出主导性限制因子,并加以改善和消除,摆脱限制因子的束缚,使课堂教学健康有序地发展。作者认为,构成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主要包括教学主体、教学信息、教学环境三大类。教学主体指教师和学生。教学信息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策略等。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课堂教学系统中,无论是师生作用、师生关系的体现,还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落实最终都要通过教学环境表现出来。因此,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的主导限制因子。
  1.2创设良好环境,摆脱限制因子的束缚
  既然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性限制因子。因此,要摆脱限制因子的束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根本。离开了环境就无所谓生态,课堂环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课堂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我们既要重视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物质环境,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学习造成的疲劳和紧张。更要重视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精神环境是课堂质量高低的重要变量,其突出表现就是形成民主互信的和谐氛围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直接依赖于师生问的民主、平等、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表现为教师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其次,要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任何教育都是在互动交往中实现的,没有互动交往,也就没有教育的发生。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师生互动就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通过互动交往,不仅能增进师生双方的理解和支持,而且能在互动交往中使教师的兴趣、爱好、情感、观念等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再次,要构建良好的教学关系良好的教学环境也体现在教与学的良好关系上。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只有教师善教、学生喜学,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让课堂充满着活力,使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性与趣味性。
  2 探寻生态因子的最适度——关键要和谐
  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定的忍耐范围,有自己适应范围的上限和下限。课堂教学要探寻生态因子的最适度,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和谐,从而产生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
  2.1耐度定律及最适度原则
  1911年,谢尔福德(Shelford)提出了耐度定律(the law oftolerance)。他认为:“一个生物能够出现,并且能够成功地生存下来,必须要依赖一种复杂的条件全盘地存在。如果要使一种生物消灭或绝种,只要对其中任何一项因子的性质加以改变,或将其含量予以增减,使其量达到生物耐力的界限之外,即可出现上述后果。”简而言之,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的忍耐范围是有限度的,“过”和“不及”都是有害的。这就涉及到生态因子作用的三种状态:最小量、最大量、最适度。其下限是生态因子作用的最低量,其上限是生态因子的最大量,处于这两者之间就是最适度。对教育生态系统而言,教育生态的个体、群体、系统在自身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对周围环境的各种生态因子都有自己适应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在此范围内主体能够很好地发展,否则将走向反面,也就是说,教育生态系统也要符合耐度定律,教育生态系统的“最佳”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最佳”一样,它并非是“最多”,而是“最适度”,这通常也称为教育的最适度原则。
  2.2探寻教学变量的最适度,促进课堂的整体和谐
  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通过系统内部、外部主客体之间相互依赖、互促互利,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其目的就是建立教育的和谐。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微观教育生态系统也必须要建立整体的和谐。整体和谐的课堂,会产生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也会使教师和学生发挥各自最大的独特作用,获得最充分、最和谐的发展。而根据耐度定律,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各变量因子的最小量、最大量和最适量究竟是多少?只有认真探寻课堂教学的生态因子,使教学变量处于最适度,才可能使课堂教学达到和谐。例如,从课堂设计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如何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合
其他文献
水田耕整机适合在泥脚深度小于33厘米的水田里犁耕,耙田和平田。作业深度可在7~17厘米的范围内调整。作业深度调整的好坏直接影响作业质量。现介绍几种作业深度的调节方法。
1.不准用柴油起动。2125柴油机起动是先用汽油点着火预热后,转换成柴油工作,这是为了减少起动阻力,降低电能的消耗,延长电池的寿命。有的机手用柴油起动,这很不好。因为柴油
构造法是数学中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常常通过分析问题的结构特征和内在规律,经过概括抽象,构造出一个与原问题密切相关的等价或可弥补的非等价的数学模型,并希望通过对
1.一台推土机使用中分配器失常,手柄扳不动,滑阀被卡住,起动机车后,分配器发出尖叫声,油温很快升高,不能投入作业。经检查,发现是主滑阀下端弹簧下座孔偏磨严重,并与锁滑阀
动物比喻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大量的比喻,然而,理解另一种语言的比喻往往并不容易。学习英语的学生可能碰上这样的句子:“You chicken!” he cried looking at Tomwith contempt
发完1989年第12期稿,《农业机械》编辑部的时间表上。就是1990年了。值此辞旧布新之际,编辑部全体同志向诸位致以衷心的敬意。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已降下帷幕,这是农机界
本文主要针对沟通在当前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促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use of commu
The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investigating the properties of cementitious rendering mortars prepared with a recycled fine aggregate(RA) were presente
湖南来阳市永济乡大同村一村民购回一台水田耕整机后,立即用来犁田。干了半天也未能犁完3分田,发动机工作不久就自动熄火。何故?农机手对这台耕整机的柴油机进行了检查,未发
占地面积:1509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63平方米层数:二层1 2 层走廊面向多功能空间开放2 从背面山上可看到音乐室3 教室与音乐室通过连桥相接4 结构柱下的室外空间5 剖面6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