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小豆蔻明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作用机制。
方法颈内动脉刺破法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在造模后第1~ 7天,每天给予小豆蔻明(7. 5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Image pro-plus软件测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大鼠基底动脉管壁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kt通路下游增殖蛋白C-myc表达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改变。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药物治疗组p-Akt、C-myc表达(2. 36±0. 58、0. 96± 0. 20)、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凋亡[(2. 77±0. 29)%]明显低于出血组[5. 58±0. 65、2. 56±0. 34、(5. 45±0. 56)%]和溶媒组大鼠[5. 41±0. 55、2. 67±0. 56、(5. 53±0. 40)%,P< 0. 05],而α-SMA表达量(0. 23±0. 02)高于出血组(0. 14±0. 02)和溶媒组(0. 15±0. 02,P< 0. 05)。
结论小豆蔻明可能通过抑制Akt通路下调C-myc表达,并促进α-SMA表达而影响平滑肌表型转换和增殖,同时能减少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凋亡,从而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DC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