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此对艺术家们的古怪行为表示理解——怪不得他们会在临上台前向主办者伸手要钱——这并不是贪财,而是显示身价的一个重要机会;怪不得他们为了争一个角色可以和导演上床——因为这是让自己出名的最简单省事的方法;怪不得他们会在歌唱比赛中拉帮结派,把自己的学生抬上去,把别人的学生拉下来——因为这是显示自己教育水准的捷径……
然而这些行径,在黄英身上从来没有听说过。黄英是一个性格极其开朗、十分阳光的人。在她的内心没有什么可以隐藏的。就像前面提到她的男友,那年代大学生谈恋爱并不像现在那么常见,但是她却毫无顾忌。以后两人分手,她也并不避讳。有很长一段时间她一直单身,她也直言不讳。最近有了一个特别爱好歌剧的意大利男友,她马上就告诉你……
对国内的演出机构来说,能请到黄英这样的大牌演员,当然能为舞台增添不少光彩。因此她常常会接到不同地方的各种邀请,只要和她的档期没有冲突,她从来就是一请就到,并不计较出场费的高低。小心眼的或许会有嘀咕:我这样经常回去演出,人家会认为我在外面混得不好。而黄英从不这样想。好多演出机构说过,这样层次的演员能有如此大度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黄英不怕人误解,那是因为她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成就。
她的追求在歌剧舞台。印象中她没有在国内演过歌剧。有过独唱音乐会,参加过清唱剧的演出。但没有演过歌剧。而黄英在国外却是以歌剧演员闻名。对于歌唱家来说,歌剧舞台是他们的毕生追求。众多闻名世界的歌唱家们,众多男高音女高音歌唱家们,你有听说其中有哪一个是从来没有登上歌剧舞台而名闻遐迩的吗?帕瓦罗蒂、萨瑟兰、卡拉斯、多明戈、卡雷拉斯、芙蕾妮、弗雷明……但凡你能马上报出名字的,都是歌剧舞台上的英雄。
歌剧也并不是站在台上背几首咏叹调就完事的。歌剧是音乐、语言、文学、动作神情等多种舞台艺术的混合体。演一部完整的歌剧对一个演员的最大考验是,他不仅要在演唱上把这个角色拿下来,还要能在表演上让人真以为你就是戏中的那个“他”。我一直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我去北京参加歌剧研讨会时看郭兰英主演的全本《白毛女》。当时她已经五十多岁,而她的剧中身份是18岁的喜儿。当她一出场时,台下观众确实为她的臃肿身材而从视觉上感到难受。但是随着剧情的渐渐展开,随着她投入的唱、演、做、念,我们竟然完全忘记了台上这个人的实际形象,而情不自禁地把她当成一个真实的喜儿,随她的经历而喜怒哀乐……这就是一个真正的歌剧演员。
黄英显然明白这一点。很多人都把当年黄英参加《蝴蝶夫人》看成是她的极高的荣誉,但黄英并不那么认为。虽然她很看重,毕竟这部歌剧影片在全世界有着极好的销量,而且可以看成是她的成名作。但是她却告诉我,那是电影,不是舞台。我懂她的意思,她并不是说电影艺术在舞台艺术面前略逊一筹。她指的是,舞台艺术是瞬间的,是动态的,在表演上全靠平时的积累。她更看重那样的表演状态。
这些年来,黄英在全世界辗转奔波,留下了无数甜美歌声。她的第一张意大利咏叹调CD由伦敦交响乐团伴奏;她在辛辛那提音乐节演出卡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