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51单片机的LED驱动电源设计研究

来源 :电子制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ich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片机是LED驱动电源系统的核心部件,它控制着LED驱动电源的脉冲信号,能够提高电源输出的效率,同时提高设备能效.本文对基于C51单片机的LED驱动电源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首先论述了LED驱动方式以及驱动器,进而探究了LED驱动电源设计的整体方案、控制电路设计及软件设计,最后以某测试项目探讨了基于C51单片机的LED驱动电源系统功能,旨在为基于C51单片机的LED驱动电源设计水平的快速提升带来更多参考和启迪.
其他文献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丧失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以脂质堆积为特征,发生在动脉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牙周炎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发现牙周炎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更高;Th17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通过促使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升高,破坏结缔组织,加重两种疾病的进展;Treg细胞通过分泌抑炎因子和表达共抑制因子,降低T细胞活化,限制炎症发展;通过牙周干预治疗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中炎症标记物,有助于
慢性牙周炎的发病率高,是失牙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长期慢性炎症环境中,受复杂的免疫调控而形成的反应性软组织,在患牙拔除后常残留于拔牙窝内,以往主张将其彻底清除.近期有研究者对反应性软组织的临床实践做出了新尝试,提示保留反应性软组织对于口腔中软组织和硬组织的再生有益.此外,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成功地从反应性软组织中分离,说明反应性软组织在组织再生治疗中具有巨大潜力.尽管反应性软组织有望在口腔软、硬组织再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目前尚无文献说明反应性软组织中的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成分、保留的具体标准.未来研究应着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睑板腺按摩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 G D)的改善作用,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M GD患者72例144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72眼.对照组患者给予0.1% 氟米龙滴眼液+0.1% 玻璃酸钠滴眼液,4次/d,1~2滴/次,并每日1次按摩睑板腺;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试验组患者双眼进行雷火灸,每次灸10壮,每日1次.治疗1个月后,评估睑板腺功能,检测泪液白细胞介素-6(IL-6)与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眼表疾病指数量表、睑缘充血、睑板腺开口、睑板腺缺失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ompound Huangdai Tablets(Realgar-Indigo Naturalis formula,RIF)combined with 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to treat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Methods:This study was registered in PROSPERO(CRD42018108
粘接剂及光固化复合树脂的性能与牙体缺损的修复效果密切相关,因此改善粘接剂与复合树脂的各项性能以提高充填成功率是近年来牙体修复领域的研究重点,目前研究已证实温度可改变粘接剂及光固化复合树脂的部分性能,对修复效果产生影响.适宜的储存温度是材料拥有良好性能的保障,自酸蚀粘接系统应冷藏保存,光固化复合树脂应根据所含成分、比例等决定将其冷藏或保存于室温中,而酸蚀?冲洗粘接系统适宜的储存温度尚不明确.正确地使用温度可改善材料的流动性、单体转化率、粘接强度及抗压强度等,以此提高充填修复的质量.然而粘接剂与光固化复合树脂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桂枝附子汤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为中药复方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桂枝、白附片、生姜、大枣的有效成分及对应的靶点基因,通过Gencards、OMIM数据库构建骨关节炎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并挖掘其中的功能模块.采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并对其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同时构建骨关节炎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根据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
慢性疼痛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诊疗现状极不乐观,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目前,为寻求理想的镇痛靶点,人们已经不断关注对机体具有重要作用的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 receptor 2,CB2).CB2可通过外周免疫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发挥镇痛作用,而不造成严重的精神性不良反应,使其在基础研究中将成为备受关注和治疗慢性疼痛中最具潜力的镇痛靶点之一.为此,本文就CB2在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内脂素是由内脏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其结构蛋白与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一致,并与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具有同样的作用.作为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内脂素不仅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并且在糖脂代谢以及机体炎症和免疫应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内脂素可通过对骨形成和骨吸收协调方面以及通过炎症和免疫方面的调节在强直性脊柱炎新骨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得到了影像学方面的验证支持.
目的:探讨三氟淫羊藿素(Trifluoro-icaritin,ICTF)是否改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发的大鼠足底炎症和肿胀程度.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Ctrl组、CFA组和CFA+ICTF组.Ctrl组仅在大鼠左侧足底皮下注射100μL生理盐水;CFA组和CFA+ICTF组分别在大鼠左侧足底皮下注射100μL CFA,且CFA+ICTF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1次ICTF(3 mg·kg-1),共持续21 d,在造模前1 d测量基线(B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慢性疼痛中一种较为顽固、难治愈的疾病,然而现有临床治疗方法有限,溯源在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对疼痛行为进行量化可客观评价其疗效.其中,机械痛敏、热痛敏和冷痛敏的检测常作为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的基础性指标,已在动物实验中广泛应用,但仍难以全面评估其镇痛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亟需拓展综合且客观的疼痛评估和监测工具.为此,本文除介绍经典的疼痛行为学检测指标外,还延伸了其辅助指标,如步态分析、转棒和旷场实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