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当日”的两种读音与词义及其用法

来源 :语言研究集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8554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当日”中的“当”有两种读音:表示“从前、当初”的意思时读作第一声dāng,表示“本年、同一年、本天、同一天”意思时读作第四声dàng,特指过去发生某件事的那一年、那一日;“当月、当天、当夜、当晚”中的“当”只读第四声,表示“同一个月、同一天、本天的夜里、同一天的晚上”.这种区别母语者都会语感不清晰,使用上存在混同现象,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需要明确.
其他文献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或创新,或优化,依靠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仅习得知识,而且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形成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传统教学的课堂模式多为以教师为主导,将课堂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但现代课堂追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也应转变为学生生命展示的一方乐土.将艺术性渗透于语文课堂,是指利用已有的艺术性、发掘不易察觉的艺术性、赋予未曾展现的艺术性,让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从“阅读问题的发现”“阅读问题的论证”“阅读成果的判断”三个方面入手,优化教师在阅读课堂中的任务设计,优化教师教学任务效益,能够培养学生独立高效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楚辞学史的建构历来为人们重视,角度也多有不同.每当民族危亡或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往往会有对屈原感同身受的文人学者将情感寄托于研究《楚辞》,将这些研究成果串联起来,就建构起一部情感角度的楚辞学史.抗日战争时期朱季海著述的《楚辞解故》是《楚辞》研究值得重视的成果,寄托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
文章探讨激发音变的起始原因,认为激发音变的起始原因可分为发音和感知两大部分,其中感知原因还要考虑音系结构因素和增强区别性因素,最后,文章对Ohala教授所提出的听者启动音变模式做了简单的解释和评介.
“就”有一种话题焦点算子的用法,给其前话题授予强[焦点]的特征,并要求评述部分回指语篇前文;且话题身上的焦点特征投射为全句的语力义.相比一般对比话题句,“就”句有所不同:前者常伴随评述中出现对比焦点,后者却不欢迎这种焦点.“就”的上述功能内涵在话题的量化特征、评述的回指形式上,有系统的体现.
汉语中存在大量违实条件句.文章以“如果”类违实条件句为例,从前、后分句客观真实或违实角度对其进行分类.汉语违实“如果”句总体可分为三类客观违实句和四类主观违实句.违实“如果”句的推导模式可归纳为蕴含推导式和隐含推导式两类.汉语违实“如果”句的认知层面包括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文章尝试借用信赖程度来描述其分类的认知理据.
文章主要探讨了不同方言中基础否定词和存在否定词功能之间的差异,指出普通话和方言中基础否定词和存在否定词功能上的分化是汉语“否定—存在循环”的具体体现,存在否定词的功能范围正在向基础否定词扩张.文章还指出存在否定的本质是对个体性的否定,造成“否定—存在循环”的重要动力是“强化否定”的需要.
比利时法语小说家阿梅丽·诺冬,是欧洲当代最畅销的作家之一,作品已被译为数十种语言,并荣获多项文学大奖,文坛好评如潮.诺冬的小说以奇巧的构思取胜,往往将个人传奇经历与虚构情节相结合,犀利幽默的语言让读者捧腹,奇特的表达手法强化了某种空灵感,从而让读者感受到她的多元文化背景和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将之概括为一个词,那就是奇幻.作品的独特魅力盖源于此.
关于汉语存在句,学界还留有一些争论,比如动词的特征、宾语的性质、主语的由来和存在句的范围等,这都与分析方法有关.本质上,存在句的重要特征是动词可以省略,这决定了存在句的分析起点不必是以往的以动词为中心,而可以从名词出发.这就是:处所决定存在物,存在物是处所中通常出现的人或物;处所和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决定动词,动词表示存在物在处所中的常规存在方式.这样,可以对存在句的相关特征进行更简明的概括和更准确的把握,也可以和隐现句区分开来,从而避免相关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