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相声茶馆老板的快乐与尴尬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_0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爽在南京开了第一家相声茶馆。他的茶馆在网上的人气很旺,但在现实生活中的经营却十分惨淡。但他还是打算坚持下去,因为相声“得用文火炖着”,等观众培养出来了,就总有“沸腾的一天”——
  梁爽一手创办的开心茶馆,是南京城里唯一经营相声的茶馆。
  从1月10日“封箱”,至今已近一个月,茶馆显得有点冷清。可在梁爽的老家天津,过年那几天,相声茶馆一天演出三场,门一开,票就卖完了,舞台侧面也加座,买了站票的观众也跺着脚叫好。
  这样的荣光,在梁爽的开心茶馆里只能偶尔感受到。这儿开业两年多,除周末以外,每天听众不超过10个人。
  相声被认为是“北方人的玩意儿”,在南京人嘴里,那东西“没得味儿”。梁爽却偏想让这里的市民每晚花20元钱坐下来听几段相声,听起来像是“愚公移山”。
  和天津茶馆里说传统段子不同,开心茶馆的受众,都是20岁到40岁的中青年观众,他们喜欢的是“与时俱进”的相声。传统相声里唱的多半是河南坠子、河北梆子、京剧、评剧……但梁爽的观众们大多听不懂,于是他开始尝试改编,在传统相声里加上现代元素。
  有个观众告诉梁爽,他和丈母娘关系不好,跟老婆也总吵架。开心茶馆把这段真人真事搬到舞台上,结尾加了个包袱:“媳妇和丈母娘同时掉水里,请问……”
  问话还没出口,台下就有观众忍不住,高喊:“又是问先救谁,太老套啦!”
  逗哏梁爽不慌不忙地抖出了包袱:“请问,如果你有一块板砖,先砸谁?……谁救她俩,我先砸谁!!”底下观众乐了。
  梁爽承认,这些东西难登大雅之堂,“但就是相声的本来面目”,能生动地说出市井小人物的心态。
  有天晚上,台上演员抖了个“包袱”,台下有个观众觉得好笑,笑得肚子疼,蹲在地上半天起不来,后来躺在地上,疼得直打滚。当时在场的梁爽以为他心脏病犯了,赶紧找人,要把他送到对面的社区医院,此时,躺在地上那位倒说话了:“没事,我就是笑得肚子抽筋了!”
  台上的演员有感而发。次日,他们新编了一个开场白:“开心茶馆,好地方啊。你没来,你这辈子遗憾。这地方笑死过人……”
  梁爽说,草根相声都是取材于生活,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根据语言的节奏、包袱的铺垫,精心再加工后完成的,“笑果”特别好。
  梁爽说,事实上,南京的夫子庙,原本与北京的天桥、天津的劝业场同为相声的三大发源地之一,老一辈的相声大师侯宝林、刘宝瑞、张永熙都在南京跑过码头、摆过地摊。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南京说相声的传统断代了,相声演员散落在歌舞团中,却无法找到一个真正的相声舞台。
  在他的家乡天津,出租车里放相声,卖磁带的推销相声,城里遍布相声茶馆。梁爽和所有的天津人一样,打小是泡在“相声缸”里了。
  1997年,梁爽到南京上大学,开始在学生社团里说相声。毕业后考入新成立的江苏交通广播网,与来自北京的程鸣做起了《开心方向盘》节目,他俩把生活里的事情用相声形式说出来,时常逗得听众乐不可支,以至于全省的司机都熟悉这档“相声脱口秀”节目的两位人物。
  从这个时候起,这两个来自北方的年轻人,萌生了开个相声茶馆的想法。先前总怀疑“能不能成啊”,一直没开起来,直到2006年郭德纲火了以后,他们终于下决心掏出20多万元,干这个事。
  2006年8月15日,相声茶馆正式开张,自此成了华东相声界的演出基地。在这个茶馆里,他们先后举办了马季、侯耀文的相声纪念专场。
  但即便如此,要想在南京培养去茶馆听相声的习惯,还是很难。
  用梁爽的话说,现在他们的行情是“刮风减半,下雨全完”。开心茶馆一周演6个晚上,生意受天气影响大。如果刮风,本来能来20个人的,可能就来10个人了,赶上下雨,可能一个也来不了。
  茶馆刚开业时,梁爽在演出中也碰到过台下只有一个观众的窘迫,其情状“跟郭德纲形容的差不多”——除了空座,今儿全满。但梁爽至今仍感谢那个观众,他始终很用心地听着,该喝彩时不吝啬鼓掌。
  由于上座率不高,茶馆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
  梁爽曾经向媒体透露过一笔账:面积达200平方米的茶馆光空调四台,每天需花电费近百元;3个吧员一天的工资在100元左右;日房租150元;10个演员按每人50元劳务费计算,每天请演员的费用在500元左右:再算上开给财务和演出经理的工资,每天的固定支出近千元。而茶馆的门票是每人20元,如此一来,要想实现不亏本,每天至少得有50名客人花钱来茶馆听相声。
  但这在平时根本就不可能。梁爽只能想方设法贴补茶馆,比如和剧团签订演出合同,一段时间里每天下午把场地租给剧团用于演出。
  可梁爽对此并不介怀,这个在搭档程鸣眼中总是“无拘无束”的乐天派,决心按草根的路数走下去。梁爽刚开始指望着,茶馆开业,“腾”一下就火。后来他发现,相声“得用文火炖着”,等观众培养出来了,就总有“沸腾的一天”。
其他文献
阿卜杜拉二世特训中心    作为受恐怖主义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约旦王国在美国资助下,兴建了中东最高档的反恐训练营。这座名为“阿卜杜拉二世特训中心”的营地位于首都安曼东北20千米处,坐落在高耸的悬崖边,占地约2平方千米。该中心包括大型巷战实弹训练场、城镇驾驶区、近战训练室、狙击点,以及可同时为650 人提供住宿餐饮的设施。  巷战训练在中心内部的模拟村庄中进行。村内有逼真的住宅区、两层楼的商店、公
在这座顶着“东方巴黎”桂冠的城市,在各商业区的高档写字楼里,生活着一群特殊的人。伦敦、巴黎、东京,或是纽约,每一天,他们在不同的时间表之间不停地穿梭和变幻着。  当上海的夜幕升起,北京时间的深夜,徐家汇、陆家嘴、静安寺,几大繁华商业区总有一些高档写字楼里亮着灯光,忙碌着一些身影。    想建功立业,还想有个和美家庭    时钟指向北京时间晚上9:00 ,写字楼的窗户外,陆家嘴、外滩流光溢彩,此时是
美国旅馆大王希尔顿于1919年把父亲留给他的12000美元连同自己挣来的几千美元投资出去,开始了他雄心勃勃的经营旅馆生涯。当他的资产奇迹般地增值到几千万美元的时候,他欣喜而自豪地把这一成就告诉了母亲。出乎意料的是,她的母亲淡然地说:“依我看,你和以前根本没有什么两样。事实上你必须把握比5100万美元更值钱的东西:除了对顾客诚实之外,还要想办法让来希尔顿的人住过了还想再来住,你要想出这样一种简单、容
西点军校号称“美国将军的摇篮”,许多美军名将如格兰特、罗伯特李、艾森豪威尔、巴顿、麦克阿瑟等均是该校的毕业生。这些名人在校期间的许多轶事至今还被西点人所津津乐道。   美国内战时,约400名南北双方的将领是从西点军校毕业的。其中最有名的是统帅北方军的尤利塞斯·格兰特将军和领军南方部队的罗伯特李将军。这两位昔日的同窗校友因各为其主而成为战场上的对手。结果,格兰特技高一筹,最终迫使罗伯特李俯首称臣。 
他先后被袁世凯、段祺瑞、蒋介石相邀,参与国家政事;他年轻时积极宣传革命,把鼎鼎大名的“孙文”改成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孙中山”;他斗胆在“文革”初期分别给毛泽东、刘少奇两位主席写信,劝他们“化豺狼于玉帛,易戟指为交心”;他在1973年5月,为了海峡两岸统一,受命于毛主席,在92岁时乘专机远赴香港,与国民党秘密接触。  他就是被时人称作“老虎”,被毛泽东、周恩来誉为“和平老人”的“孤桐”章士钊。   
家有儿女万事足。作为父亲,著名笑星姜昆应该心满意足了: 女儿姜珊的影视文化公司蒸蒸日上,儿子姜河也在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崭露头角。正当大家对他们羡慕不已时,姜昆夫妇却发出了“寻人启事”,帮儿子姜河寻找亲生父母……    说服妻子  年近五旬再育幼儿    1997年10月,担任中华曲艺学会会长的姜昆与冯巩等人一起前往北京市一家福利院举行“送温暖”活动,他们每人将把一名孤儿接回家生活一个星期,让孩子享
3月23日,中兴通讯召开线上AR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兴首款5G视频手机——中兴天机Axon 11.  中兴天机Axon 11支持4K 60帧超高清视频专业拍摄,采用主摄 超广角的双路防抖方案,深度融合AI技术,6400万超高清主摄能准确感知抖动方向及幅度并进行智能修正,加上8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的智能防抖,足以适应各种抖动情况,同时还能增大取景面积,并提供120°超广角防畸变。在景深和微距拍摄上,中
读者来信    在故事里找回阅读的快乐  如今的杂志越来越商业化,从月刊到半月刊、再到同一杂志名目繁多的不同版本,可以过目不忘的东西越来越少,扔在家里废纸堆上的东西越来越多。  直到《人民文摘》的出现。当我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章后,就再也放不下它了。合上书卷的那一刻,我头脑里却依然可以清晰地记起《生活没有赋予我恋爱的机会》这篇文章中吴仪的那句话:“不必勉强,一切顺其自然”——寥寥的几个字,透着生活的禅
重庆市渝中区原副区长王政、渝中区委原副书记郑维、沙坪坝区原副区长陈明三人,近日分别被一审判处死缓、13年、10年有期徒刑,三人的年龄分别为47岁、50岁、41岁。他们在用地规划、调整容积率、减免配套费等城市规划领域肆意出卖手中的权力,为房地产开发商、承建商谋取利益,受贿总额高达1100多万元。  三个厅级官员的落马在重庆引起震动,不仅社会反响极大,也让城建规划中的权钱交易“潜规则”昭然若揭。   
相传,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一天对苏小妹说:“都说你才智不凡,你要是能在一夜对好我出的对子,我就佩服你。”苏小妹笑答:“何须一个晚上。”苏东坡看她满有把握,就说出他的上联: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听罢,暗称难度大,竟一时对不上。过了一会儿,她见月光下一个丫环端来酒菜前来侍候,触景生对: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苏东坡听了妹妹对的下联,连声赞妙。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