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化时代风格的族群演进:2013—2020年

来源 :工业工程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_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扁平化时代下中国移动端界面的风格族群演进情况,描绘了2013—2020年间主流界面风格的发展全貌及其演进机制。方法 从扁平化风格三源头的关系辨析出发,梳理了扁平化时代到来后20余种主流设计风格的成因、特征、分类、流变和相互关系,并沿着3条演进脉络展开论证:第一,“伪扁平”时代经历了“选择适应期”“视效丰富期”和“质料表达期”3个阶段,其新生风格主要源于突破“扁平面本体”的设计规则限定;第二,基于扁平化风格要素,衍生出“复古初期特征”及“表达技法仿拟”2个风格组团;第三,新复古主义风格则平行架空于扁平化之上,与扁平化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上述风格发展遵循扁平化与拟物化矛盾统一的底层逻辑,并呈现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特征。结论 风格演进的内因受社会观念与审美异化驱动,外因则与传播媒介发展有关。未来基于碎片化“风格模因”的合成风格流行将是一大趋势,公众将成为新风格的创造主体。
其他文献
历史名人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业,是实现旅游业内涵化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重要途径。苏轼曾任职、行经齐鲁,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方面均留下了宝贵遗产,可称作苏轼齐鲁文化资源。当前山东对苏轼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以诸城为代表,但整体上仍存在区域联动不足、精神内涵融入有限、知名度不高等问题。下一步的旅游开发可从注重项目多样性、增强文化内涵、提升宣传力度等方面着手。
<正>数字化转型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新形势下,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修课”。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小企业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11月8日,工信部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
期刊
我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丰富多样,包含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涌现了大批各式新型建筑材料和风格。与此同时人们追求舒适现代化的生活,人们在接受新式建筑的时候,容易对身边传统建筑进行盲目改造,从而对传统建筑造成不可逆的人为破坏,加快传统村落的风貌消失。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影响下,传统村落的数量逐年减少,面临消逝的危机。在国家的重视下和学界人士的呼吁下,2012年提出传统村落保护制度,为中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逐渐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旅游作为一种能够放松身心、亲近当地文化的娱乐活动,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旅融合是在当今时代满足旅游消费者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阐述挖掘当地旅游文化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其次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挖掘地方旅游文化的策略,即挖掘地方旅游文化“符号”、设计凸显地方旅游文化的旅游环线、创造文化特色浓郁的旅游综合体,最后简要分析挖
《阿Q正传》中的阿Q、小D、赵太爷、钱太爷等人名并非现实中的哪一个具体人物的真实姓名,它们只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这些符号化名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中国人的国民性特征;“城”与“未庄”也并非现实社会中哪一个具体的城市和村庄的名字,它们是当时中国的城市与乡村的代称,呈现出城市与乡村的共同特质;“辫子”具有丰富的民族政治意味,具有符号化的功能,其去与留成为革命与否的标志。这些符号意象既源于现实又高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文旅融合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忻州古城旅游发展迅速,成为旅游界的一匹“黑马”,研究表明它采用了找准市场地位、深挖文化内涵、创新宣传模式、转变经营思路、完善旅游服务等发展策略,但同时也指出其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社会参与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女性不平等观点泥古不化,由此产生的新问题不断萌发。女性需要自我提升及保护,因此维护女性利益的女性主义教育需求仍然存在,但教育过程中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本文从教育理论中的"三维目标"为理论依据,探讨了符合当代现实要求的女权主义文学教育方法,并以韩国赵南珠的长篇小说《82年生金智英》为中心设计了具体课程并分析了其教育效果。
背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害是不可逆性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干细胞在此类疾病的治疗研究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关于干细胞与眼部组织关系、发挥视神经保护机制的综合性描述较少。目的:从干细胞来源及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功能维持的作用出发,阐述干细胞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和再生研究中的作用与进展。方法:以“干细胞、视网膜前体细胞、视网膜祖细胞、转分化”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网膜退行、视网膜变性”为中文关键词
深部煤炭开采中软岩巷道围岩支护问题,尤其是软岩交岔巷道围岩稳定性长期深受关注。由交岔点变形破坏内在原因分析得出,其顶板与三角区岩柱支撑体系是交岔点失稳破坏的薄弱点。基于“等效跨度”概念并结合突变理论建立交岔点顶板-岩柱系统简化受力的尖点突变模型,获得交岔点尖点突变方程及系统失稳破坏的充要判定条件。分析了工程地质因素(埋深H、岩柱弹性模量E)、巷道交岔点结构参数(交岔角度θ、巷道高度h)及支护参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