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非合作患儿束缚下口腔治疗的效果评价

来源 :当代护士(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h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非合作患儿束缚下口腔治疗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7月—2021年1月期间首次口腔治疗的非合作患儿300例,年龄为3~5岁,随机分两组,观察组实施束缚下口腔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束缚下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治疗项目分别为龋齿充填、乳牙根管预备、乳牙根管充填,对比两组口腔治疗时长、治疗后患儿对下次治疗的接受度、家长对本次治疗及医护配合默契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龋齿充填、乳牙根管预备、根管充填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对下次治疗的接受度、家长对本次治疗及医护配合默契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非合作患儿的首次口腔治疗时,选择束缚下治疗配合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帮助患儿克服恐惧心理及提高对口腔治疗的认知,提高疗效、再次就诊配合度以及护理满意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CEF)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组和CEF组,每组16只.采用改良后的血管内穿刺法制备SAH大鼠模型,CEF组大鼠术前5 d开始腹腔注射给药,药物剂量为200 mg·kg-1.模型建立24 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形态表现并计算其神经细胞坏死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数,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白细胞
目的:探讨肺梭形细胞癌(SpCC)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法,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SpCC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支气管镜和病理检查结果,分析上述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71岁,因咳嗽和气短1个月入院.查体见左侧胸廓凹陷,肋间隙变窄,气管向左侧移位,叩诊左肺浊音,左肺呼吸音消失,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胸部CT显示左侧气道内高密度影,左肺体积减小.纤维支气管镜显示左主支气管内见带蒂新生物阻塞气道.病理检测结果显示支气管腺性乳头状瘤形成伴鳞化.入院后行胸部
目的:观察并发不同程度脑微出血(CMBs)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双重抗血小板(双抗)治疗后出血转归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头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无CMBs组,n=39)和CMBs(n=116)组,根据CMBs严重程度评分——NSL评分将116例CMBs患者分为低危组(最终入组39例)、中危组(最终入组39例)和高危组(最终入组38例),各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按照《卒中指南2018》给予双抗治疗,阿司匹林100 mg,
目的:探讨瑞德西韦(RDV)在细胞与动物水平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抗病毒活性,并阐明其抗病毒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人横纹肌瘤(RD)细胞进行RDV抗肠道病毒活性评价,检测RDV对EV71、柯萨奇病毒A6型(CA6)、肠道病毒D68型(EVD68)和柯萨奇病毒16型(CA16)的半数毒性浓度(CC50)和半数有效浓度(EC50),计算选择指数(SI).将RD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不处理)、病毒对照组和给药组.病毒对照组RD细胞给予EV71病毒液,给药组RD细胞再给予不同浓度(0.005、0.015、0.
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目前已知其至少有90个基因型和70多个血清型,有A~G共7个亚属,是引起儿童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儿童腺病毒肺炎的发病机制复杂,首先腺病毒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而实现病毒颗粒的内化、内吞作用或胞饮作用,最终被转运至核心孔进入细胞核完成复制并释放,这能够启动下游通路进行信号传导,刺激导致肺组织损伤的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大量释放,进而引起机能障碍.同时细胞免疫在腺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Mφ、DC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参与腺病毒感染.M
目的:探讨广东省双相情感障碍(BPD)患者的精神生活状态和危险行为等级等相关情况,阐明危险行为等级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的管理和治疗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2018年12月—2019年2月在广东省11个地级市中精神卫生机构(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或管理的870例BPD患者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根据危险行为评估等级将患者分为低危组(0~2级,n=798)和高危组(3~5级,n=72).统计广东省BPD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和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
目的:检测人白细胞介素17A(IL-17A)重组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胃癌患者术后石蜡标本30例、肠上皮化生标本20例和正常胃组织标本1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种组织中IL-17A和白细胞介素17受体A(IL-17RA)的阳性表达率,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IL-17A与IL-17RA表达的相关性.将对数生长期BGC-823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50、100和200μg·L-1)IL-17A组.MTT法检测各组胃癌
目的:设置不同的屈膝肌群与伸膝肌群肌力比值参数,观察应用等速肌力训练纠正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的疗效,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自2019年7月起,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64例,64例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区组长度为8)分为低比值组、中间比值组、高比值组和随机比值组,每组16例.治疗过程中,共有4例患者(低比值组1例、高比值组1例和随机比值组2例)因提前出院退出研究.共60例患者(低比值组15例、中间比值组16例、高比值组15例和随机比值组14例)完成了本研究.各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均接受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Ⅳ)对微小RNA-1(miRNA-1)过表达诱导大鼠心力衰竭(HF)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iRNA-1 mimics阴性病毒对照(miRNA-1 mimics NC)组、miRNA-1 mimics组和ASⅣ+miRNA-1组,每组8只.通过左心室壁注射miRNA-1慢病毒建立大鼠HF模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iR
目的:筛选骨肉瘤(OS)发生发展的核心驱动基因,从分子水平探讨OS的致病机制,并构建基因模型用于患者生存期的预测.方法:采用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下载OS芯片对应矩阵数据GSE12865、GSE14359和GSE36001.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OS与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全面了解DEGs富集的分子功能及通路,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Cytoscape软件对DEGs进行相关性分析,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