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型Pompe病所致肥厚型心肌病GAA基因突变分析

来源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婴儿型Pompe病所致肥厚型心肌病2例患儿的临床及GAA基因突变结果。

方法

收集一个家系中2例婴儿型Pompe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干血滤纸片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活性,PCR扩增GAA基因编码区,并直接测序分析GAA基因突变。

结果

同胞兄妹的2例患儿,于4~5个月大时出现舌大、呼吸困难、肌力减低、心肌肥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升高;2例患儿外周血GAA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基因测序分析发现2例患儿GAA基因存在两个复合杂合性突变:c.1822C>T和c.2297A>C,该两种突变均尚未在大陆地区患者中发现,前者已经被证实具有致病性,后者为尚未报道的新突变类型。

结论

GAA基因复合杂合性突变c.1822C>T和c.2297A>C可导致患儿出现以肥厚型心肌病为特征的经典婴儿型Pompe病,DBS法检测外周血GAA活性及GAA基因检测是可行、有效的诊断方法。

其他文献
患者反复发作重体力活动后气短、喘憋,休息后缓解。逐渐发展到受凉后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伴干咳,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疗效不佳,经心脏磁共振检查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成功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经对症治疗6个月痊愈。
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1例因外物击打导致严重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在给予该患者镇定、抗感染、抗休克、有创机械辅助通气、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心肌等治疗的同时实施ECMO,选择V-A模式,病程中因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又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最终肾功能恢复,心肺功能逐渐改善,根据监测病情动态调整参数,患者最终撤机成功,康复出院。ECMO是一种有效的心肺支持技术,是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有效的呼吸循环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与低钙血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十二家医院因CHF住院的患者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心功能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年龄组中血清钙水平及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及分析血清钙水平与B型利钠肽(BNP)、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肌酐的相关性。结果(1)心功能Ⅱ级组的血清钙
41岁的女性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综合征患者,因心力衰竭、巨脾及心律失常入院。经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有所改善,但巨大的脾脏和心律失常没有明显好转。经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综合征。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于神经鞘磷脂酶缺乏,导致神经鞘磷脂代谢障碍,最终因神经鞘磷脂蓄积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出现相应组织器官如肝、
目的探讨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静脉应用左西孟旦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诊断为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148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82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66例)。对比两组患者静脉应用左西孟旦前后指标变化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应用左西孟旦治疗24 h后,老年组患者超声及化验指标较用药前均有所改善(P均<0.05),肌钙蛋白T和N末端B型利钠肽
目的通过对单纯左心室起搏与双心室起搏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单纯左心室起搏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的CRT适应证患者52例,男性3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0.7±13.3)岁,患者成功植入CRT后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左心室起搏组(LVP组,26例)采用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模式,标准双心室起搏组(BVP组,26例)采用右心房双心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是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型之一,其发生率逐年增加,而它与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在病因、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治疗、预后等方面并不完全相同。早期发现HFpEF相关危险因素并加以控制是减少此类疾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对HFpEF危险因素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做一
慢性心力衰竭是当前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β受体阻滞剂作为目前常应用于射血分数减低型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药物,在射血分数非减低型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尚有争议。近年来研究表明,对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β受体阻滞剂的预后作用可能与患者心率、β受体阻滞剂使用剂量、使用时间等因素相关。而在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中,则需要更多地考虑其病因,缺血性病因的患者可能更易获益于β受体阻滞剂。本文将针对β受体阻滞
患者男,52岁。因"心悸8年,气短2年,食欲差6个月,乏力2个月"入院。病初患者已有明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后相继出现心房颤动、脑梗死、癫痫、心力衰竭、恶病质。来我院时突出表现为一般情况差,心脏双心房扩大、左心室各壁中度-心尖段增厚,心尖段心腔闭塞。排除了Loffler心内膜炎,抗疟药物引起的心肌病,胆汁性胆管炎相关心脏受累等,已属疾病终晚期,经积极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死亡。
慢性心力衰竭的多病因性给临床诊治带来了巨大挑战,铁缺乏症作为慢性心力衰竭常见的非心血管性合并症越来越受到重视。铁缺乏症不仅影响老年多病因心力衰竭的症状和病情进展,还影响老年多病因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本文就老年多病因心力衰竭合并铁缺乏症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