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发展变迁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9784582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实施,未来将会有更多关于“土地改革”的精彩故事在这片红色大地上演。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与1978年改革之初相比,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这4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极为必要。作为改革的发源地,作为开启了中国40年波澜壮阔发展新篇章的广大农村,更是发生了前无古人的巨大变革,8亿多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场改革大潮中完全改变。

改革之前:发展停滞期


  某种意义上,四十年的中国改革史,是一部浓缩的土地制度改革的发展史。
  1978年以前,对于中国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土地一直是他们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尤其对那些缺乏非农就业机会的农民而言,土地甚至是他们收入的唯一来源。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这一时期,我国农村一直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度;自1957年集体化的21年时间里,我国粮食、棉花的净征购增长仅分别为21%和48%,食油收购甚至出现了减少的现象,粮、油均由合作化开始时的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农民生产积极性严重不足。


  有数据显示,到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33.57元,其中食品支出46.59元,占人均生活消费品支出的66.91%,以恩格尔系数衡量,农民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怎么吃饱肚子,已成为农民每天醒来面对的头等大事。

改革20年:快速上升期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实行大包干,当此时,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与小岗村18户农民一样,充满了对未来奋斗的渴望和对前途未知的迷茫。
  大包干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第二年小岗村就实现了大丰收,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此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迅速蔓延全国,并拉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1979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将“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改为“不许分田单干”的表述,使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看到了制度创新的希望,同年年底,全国包产到户的比重已经达到9%。198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双包”责任制的合法性得到了官方的正式认可。
  1982年之后,中共中央历年一号文件多次强调,“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渐取代了旧有的集体统一生产和经营,成为了农村新的基本经营体制。与之相配套的是,土地承包期由1982年确定的5年,到1984年改为延长15年,直至1993年“11号文件”要求承包权在第一个15年承包期到期后继续延长30年的有关政策,稳定了农户对土地的预期。
  政策最直观的表征是:粮食总产量由1978的3万吨增长到1998年的5.1万吨,年均增速达到了2.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长到1998年的2162.0元,年均增速达到了14.9%。

世纪之交:徘徊蓄势期


  1998年,正值改革开放20周年。粮食产量的连年丰收,产生了短期供大于求的局面,同年召开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认为,中国农业已经进入总体平衡而结构性不足的时代,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成为农业工作的主旋律。一方面,农产品“卖难”现象相继涌现,政府有限的财力,使得保障粮食收购的压力加大,农民按保护价售粮后拿不到货款,打“白条”现象严重。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大量优质农田被占用,加之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城乡收入差距的迅速扩大,农村土地撂荒、粗放经营现象严重,农作物播种面积大幅下降,导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
  数据显示,农作物播种面积由1998年的23.36亿亩降至2003年的22.86亿亩,下降了4935万亩。此外,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经济作物产出收益明显高于粮食作物,农业结构调整中粮食播种面积明显降低,由1998年的17.1亿亩降至2003年的14.9亿亩,下降了2.2亿亩。中国粮食生产总量由1998年的5.1万吨下降到2003年的4.3万吨,年均下降速度为3.4%。与1998年相比,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622元,5年时间仅增加了460元,增速下滑了11%。

直面“三农”:恢复增长期


  受前期粮食供求关系紧张以及中国粮食需求量持续增长的影响,农产品价格徘徊不前、农资价格节节攀升、粮食生产下滑、农民税负很重、基层干群矛盾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引发强烈的社会关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成为“三农问题”的真实写照。
  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粮食生产重新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15年的1号文件都集中在“三农”问题上,并在此期间先后出台了免除农业税、粮食直补、购买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稳定和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一系列扶农支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使得中国粮食生产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中国粮食总产量由2003年的4.3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6.2万吨,年均增长速度为2.8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622元增长到2017年的13432元,年均增速达到了13.4%。

两个现象: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民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首次突破了50%,意味着我国城镇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2017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城镇化率为58.52%。这说明,我国已由农业大国向新型城镇化大国稳步迈进。但应指出的是,2017年底,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2.35%,也就是说还有16个百分点的农民务工人员还不是完全的城镇居民,甚至还会回到农村去,这也为新时期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2015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非农的收入首次超过了家庭经营性收入,特别是工资性收入超过了农业经营收入,这意味着农民收入不再依靠地里“刨食”。从2017年收入构成来看,受农民工总量和工资水平双增长影响,工资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达到5498元,比重超过四成,增收贡献率达到44.5%;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业创新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带动经营净收入增速达到6%;民生持续改善、扶贫力度持续加大,转移净收入增速达到11.8%;土地流转收租金、要素入股分红等模式不断推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红利不断释放,财产净收入增加到303元,增收贡献率提高0.8个百分点。
  土涵万物,地养千祥,有限的土地孕育着无限的希望。按当年价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衡量,197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7.7亿人,贫困发生率为97.5%;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3.1%。我坚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实施,未来将会有更多关于“土地改革”的精彩故事在这片红色大地上演。
  (作者系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員)
其他文献
国际教育认证互认体系《悉尼协议》为中国高职教育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解析《悉尼协议》的认证标准和核心理念,以高职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物流方案设计与撰写》为例,运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深圳高交会上,一款围棋五子棋下棋机器人格外引人矚目。其生产企业北京深度奇点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研发人工通用智能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型企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算法和计算机视觉等。  深度奇点创始人甘中学博士曾任机器人企业ABB的机器人首席科学家。公司利用其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双重优势,重点推出了围棋五子棋下棋机器人。该产品是我国首款将人工智能技术和中国传统围棋文化结合的智能
事业单位有序发展离不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通过开展会计核算,可以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能力,确保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规范和约束财政资金的投入,全面提升事
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指明前进方向。“我们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保持健
公立医院为拓宽资金来源,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医院应当积极从外部筹资,投向新技术、新设备和硬件设施。在进行新项目投融资决策时,医院应结合内部和外部环境,充分识别风险,衡量风险与
公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是医疗卫生系统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随着《档案法》的深入实施,公立医院在档案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制约了公立医院档
12月12日消息,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宣布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22亿美元。据悉,愉悦资本、大钲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中金公司等参与了本次融资。完成融资后,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进入公司董事会。  在这此前,也就是今年7月11日,瑞幸咖啡宣布完成A轮2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10亿美元。大钲资本、愉悦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君联资本参与了A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