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缩增强剂应用于钢渣路面基层材料的试验研究

来源 :科学技术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_w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细料类精炼钢渣路面基层材料收缩开裂问题,以广西北海钢渣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减缩增强剂各组分单掺、复掺对钢渣路面基层材料强度影响规律,研发水泥稳定钢渣路面基层材料专用减缩增强剂,提高基层强度,抑制收缩,验证其路用性能,利用电镜扫描通过路面基层材料微观结构探究减缩增强剂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钢渣混合料中水泥的最佳掺量为8%;减缩增强剂复掺的配合比(质量比)为脱硫石膏∶早强剂∶早期膨胀剂∶MgO∶硅灰∶NaOH=17∶14.5∶17∶8.5∶14.5∶28.5,且最佳掺量为3%;减缩增强剂掺量3%的抗压强度为6.19 MPa,弯拉强度为2.13 MPa,劈裂强度0.93 MPa,均满足规范要求;通过C1组(掺8%水泥并掺入3%减缩增强剂)与D组(只掺8%水泥)对比分析干缩性与温缩性,可见减缩增强剂的掺入能够有效地抑制水泥稳定钢渣基层的温缩量和干缩量.
其他文献
现有的区域能源系统规划研究中缺乏科学有效的供能分区优化方法,且能源站的供能范围、数量和选址中未能考虑负荷密度特性问题,为此提出考虑负荷密度的区域能源系统供能分区优化设计方法.首先研究了负荷分布与能源站经济供能半径的关系,根据管网拓扑结构简化模型建立了负荷密度与能源站经济供能半径优化模型.进而基于推导得到的经济供能半径和负荷密度的特性关系,建立了以传统空调系统与区域能源系统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差值最大为目标函数的规划模型.最后通过案例仿真并与传统K-means聚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区域能源系统的能
针对多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在未知海域环境下协同搜索这一重要研究课题,提出基于精英学习的多蜂群协同自适应搜索路径规划算法.首先,建立考虑飞行高度时变的无人机模型、传感器模型以及海域模型.其次,在该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包括目标发现收益、期望探测收益及避碰等多目标效能函数.在考虑到UAV飞行高度动态变化时采用不同搜索策略,由于传统蜂群算法在搜索中存在适应性差、速度慢等缺点,提出基于精英学习的多蜂群算法,保证了搜索效益的最大化.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为提高混合运输机场运行效率,综合运输与训练飞行混合运行特点,提出了混合运输机场跑道服务能力评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不同类型航空器的性能特点以及空中交通管制规则,将运输与训练航空器的起降过程以及训练科目的跑道占用时间分类细化.运用Anylogic软件进行仿真,以起降比例、训练科目比例和运输训练飞行比例作为关键参数,得出混合运输机场跑道服务能力变化趋势.仿真结果表明:进离港高峰期应增加触地拉升科目,可使跑道服务能力提升约6%;离港高峰期应减少训练飞行起飞科目,将起飞航空器比例控制在20%~50%;进港高峰期应利
活力是评价城市空间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目标之一.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的活力也因此受到多元、复杂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聚焦于街道/乡镇这一基本行政空间单元,运用ESDA(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方法,结合信息熵模型,对上海市城市活力区域进行了识别评估,对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可用于对未来结果的预测.研究发现城市活力受到功能混合度、常住人口分布、交通可达性、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设施供给密度的显著影响,并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试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设计建
传统的群岛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海岛发展与生态环保的要求,地方政府逐渐采取将岛屿固体废弃物逆向运回至大陆进行离岛处理的方法,但高昂的海运成本是固体废弃物离岛处理的最大阻碍.为了降低群岛固体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的海运总成本,设计了中转储存运输和直接运输两种系统,并以网络节点选址、航线设置等为规划内容,构建群岛固体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总成本最低的整数规划模型,提出基于遗传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的混合算法.最后,用MATLAB软件求解算例,结果表明,6号岛屿为中转岛,4、5、10、7、8、2、12、1、11号岛
准确评估航班时刻表,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制订航班时刻优化策略,对缓解航班时刻的供需矛盾和减少航班延误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航班时刻表的评估问题,首先,基于现有评估指标集,引入了滑行时间评估指标;其次,使用分类算法预测并计算了评估指标;再次,提出了 一种基于灰色关联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航班时刻表评估方法;最后,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为例,与现有评估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引入滑行时间评估指标,可以提高灰色关联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对航班时刻表的优劣区分能力;灰色关联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能避免现有的基于帕累托面的方法在样本较少
为了探究高地应力环境下深埋隧道岩爆发生机理,掌握岩爆孕育规律,通过现场测试、数值分析及室内实验,对平安特长深埋隧道岩爆段围岩的二次应力场进行了分析,探明了隧道岩爆发生的力学机制,并运用经典应力岩爆判据指标,预测判断出岩爆发生强度及位置.研究表明:隧道侧壁处存在较大的压应力,是造成岩爆发生的主要原因;高地应力条件下,由于结构面等不利因素的存在,造成掌子面中部处原岩应力突发释放而引发高烈度的岩爆;在岩爆区段进行应力释放孔的布置,能够有效地释放原岩应力,减少岩爆发生的可能性.相关研究成果能够深化人们对于高地应力
为了解决浅埋软岩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发生大变形的问题,依托在建隧道工程,分析隧道初支变形及破坏特征,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大变形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变形控制措施.结果表明:洞口浅埋段围岩受到开挖扰动和地下水影响,围岩变形量大,纵向变形分布不规律;开挖初期变形快且变形速率大,最高达到38.4 mm/d;变形持续时间长,变形后期能达到10.2 mm/d;变形主要发生在上、中台阶开挖阶段,约70%;初支应力过大,且塑性区过度发展是隧道发生大变形的主要原因.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优化工法、提高支护参数、
为提高城际铁路黄土路基压实质量,结合当前主流压实设备研究了黄土填料路基振碾特性,分析了水对黄土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实度最大为原则,最优碾压方式为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强振6~8遍、静压收面1~2遍;松铺厚度分别为30、35、40 cm时,22 t振动压路机最大可压实水平分别为0.956、0.953、0.913;路基基床底层最大可压实厚度为30 cm、路基基床底层以下路堤最大可压实厚度为35 cm;施工含水率处于重型击实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率(ω-2)%~ω%时,黄土易于压实;随黄土路基压实系数增大,
为研究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对西藏地区黏土的力学性质改良效果,以高分子聚合物PVA为研究对象,改良藏东南地区高原黏土,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PVA的改良效果,在干湿循环及浸水条件下探讨改良土的水稳定性,并利用扫描电镜研究PVA改良黏土的固化机理.结果表明:PVA的加入对黏土的抗压强度及水稳性存在显著影响,PVA掺量越大,黏土干湿循环及浸水后无侧限抗压强度越高,当掺量为0~0.83%时,改良土强度上升最快,而后随着掺量的增加,无侧限抗压强度增长变缓,PVA凝胶脱水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