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校学生就业竞争激烈是不争的事实。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学生在高职院校就读的目的性很强,一切学习活动都围绕着就业展开。为此,就业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因此,实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行业英语能力、也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英语能力
一、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现状
从就业市场分析来看,由于我国不断引进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即英语已经被当成是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一项必备技能。从大量就业调查的情况来看,凡是“专业性强 英语特长”的技能型、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稳定、良好的工作和高收入,并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外企接踵而至,英语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职业岗位对英语的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广泛。
现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主要分为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其中,基础阶段的课程为听力、口语、阅读、语法以及应用写作等,约180学时。提高阶段为行业英语基本技能、行业实训等,约40学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这两个阶段的教学基本上是相对独立的,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甚至教学管理不尽相同。尤其是现行课程设置知识体系较为完整,而能力体系上明显不足。调查显示:在高职公共英语的基础阶段,不管是课程的内容,还是课程的建设以及教师的配置等,学校都很重视;而提高阶段的英语教学,由于未来行业的不同,课程内容的建设也不相同,因此会形成课程建设的权威性和规范性的问题。提高阶段的英语教学实际上都由外语系(基础英语教研室)聘请有关专业系、部(专业教研室)的教师担任。据了解,多数专业课的教师也只是作为教学任务来完成,并未涉及其他问题。所以,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中,这是一个“真空地带”,受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的束缚,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步履艰难。从近年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中,笔者也深刻地认识到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
二、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1.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应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适时开设语法课程。暂且不论语法课程是属于学术课程还是实用课程,单从语法知识对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发展的地位和意义来说,这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
2.适当增加课时量。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基础,酌情增加语法课时量,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律。
3.针对教学对象的高中语法没有打牢的情况,教师应该在增加课时量的同时,耐心地帮助学生从一点一滴学起。第一,无论我们选用的是哪套教材或者说是自编讲义,教师都应该让教学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第二,转变教学观念,虽然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学过部分语法知识,但是大学语法是高中语法的延伸和提高(郭宝霞,2006),我们高校教师应该让学生领略到更高层次的语法知识和规律的魅力,让他们对语法现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第三,课堂讲授不应拘泥于章节编排,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详略得当、由浅入深,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1.模仿造句法。作为起步阶段的训练。不妨在语法教学中通过改写例句这一简单形式来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系统,进行简单的词汇和句式操练。首先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接着在课堂上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操练。比如语句中同类词型的简单替换。这样的方法避免了语法学习的照本宣科,又能促进学生练习口语,而且由于要求不高,学生大都能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2.课文复述法。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就是很好的英语读物。在上课过程中,也可以给学生留有时间进行略读的时间。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可以给学生留下课文大意复述的任务。运用这种方法:(1)锻炼了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语篇的能力。(2)课文中有大量的句型结构,学生能够直接引用,易于学生的积极参与。(3)加强了学生记忆能力和逻辑能力的锻炼。对课文复述需要学生能够记忆课文的大概意思,同时结合作者写作过程中的能力发展,使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4)通过熟悉作者的写作手法,对学生的英语写作也大有益处。
3.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交际活动的功能。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是先给出语法规则,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学生在孤立的语言形式中难以真正吸收语法知识。而交际教学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促使学生在有意义的交际环境中发现语法、提高语法意识、掌握语法规则。掌握正确的语法结构会提高语言的准确度,而准确度的提高又会促进语言的流利性。此外,掌握语音和词汇的各种规则,也同样为高职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各种语言功能交际活动,鼓励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依靠已有的语言知识体系去实现有效交际,并更好地巩固他们已有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交际扎实根基。
总之,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我们仍缺乏系统的研究,课程设置尚待进一步科学化与规范化。笔者致力于探索和建立以就业为导向、行业为背景、实用为目的的高职公共英语的课程体系模式,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课程实施中,也会不断地出现新难点、新问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曹晓丽,刘小甜.对中国外语交际教学法的浅析[J].科技信息,2008(22).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英语能力
一、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现状
从就业市场分析来看,由于我国不断引进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即英语已经被当成是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一项必备技能。从大量就业调查的情况来看,凡是“专业性强 英语特长”的技能型、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稳定、良好的工作和高收入,并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外企接踵而至,英语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职业岗位对英语的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广泛。
现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主要分为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其中,基础阶段的课程为听力、口语、阅读、语法以及应用写作等,约180学时。提高阶段为行业英语基本技能、行业实训等,约40学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这两个阶段的教学基本上是相对独立的,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甚至教学管理不尽相同。尤其是现行课程设置知识体系较为完整,而能力体系上明显不足。调查显示:在高职公共英语的基础阶段,不管是课程的内容,还是课程的建设以及教师的配置等,学校都很重视;而提高阶段的英语教学,由于未来行业的不同,课程内容的建设也不相同,因此会形成课程建设的权威性和规范性的问题。提高阶段的英语教学实际上都由外语系(基础英语教研室)聘请有关专业系、部(专业教研室)的教师担任。据了解,多数专业课的教师也只是作为教学任务来完成,并未涉及其他问题。所以,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中,这是一个“真空地带”,受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的束缚,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步履艰难。从近年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中,笔者也深刻地认识到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
二、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1.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应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适时开设语法课程。暂且不论语法课程是属于学术课程还是实用课程,单从语法知识对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发展的地位和意义来说,这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
2.适当增加课时量。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基础,酌情增加语法课时量,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律。
3.针对教学对象的高中语法没有打牢的情况,教师应该在增加课时量的同时,耐心地帮助学生从一点一滴学起。第一,无论我们选用的是哪套教材或者说是自编讲义,教师都应该让教学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第二,转变教学观念,虽然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学过部分语法知识,但是大学语法是高中语法的延伸和提高(郭宝霞,2006),我们高校教师应该让学生领略到更高层次的语法知识和规律的魅力,让他们对语法现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第三,课堂讲授不应拘泥于章节编排,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详略得当、由浅入深,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1.模仿造句法。作为起步阶段的训练。不妨在语法教学中通过改写例句这一简单形式来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系统,进行简单的词汇和句式操练。首先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接着在课堂上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操练。比如语句中同类词型的简单替换。这样的方法避免了语法学习的照本宣科,又能促进学生练习口语,而且由于要求不高,学生大都能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2.课文复述法。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就是很好的英语读物。在上课过程中,也可以给学生留有时间进行略读的时间。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可以给学生留下课文大意复述的任务。运用这种方法:(1)锻炼了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语篇的能力。(2)课文中有大量的句型结构,学生能够直接引用,易于学生的积极参与。(3)加强了学生记忆能力和逻辑能力的锻炼。对课文复述需要学生能够记忆课文的大概意思,同时结合作者写作过程中的能力发展,使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4)通过熟悉作者的写作手法,对学生的英语写作也大有益处。
3.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交际活动的功能。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是先给出语法规则,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学生在孤立的语言形式中难以真正吸收语法知识。而交际教学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促使学生在有意义的交际环境中发现语法、提高语法意识、掌握语法规则。掌握正确的语法结构会提高语言的准确度,而准确度的提高又会促进语言的流利性。此外,掌握语音和词汇的各种规则,也同样为高职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各种语言功能交际活动,鼓励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依靠已有的语言知识体系去实现有效交际,并更好地巩固他们已有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交际扎实根基。
总之,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我们仍缺乏系统的研究,课程设置尚待进一步科学化与规范化。笔者致力于探索和建立以就业为导向、行业为背景、实用为目的的高职公共英语的课程体系模式,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课程实施中,也会不断地出现新难点、新问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曹晓丽,刘小甜.对中国外语交际教学法的浅析[J].科技信息,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