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悲惨命运的写真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qq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客词
  刘 驾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刘驾(约867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东人,官至国子博士。其诗敢于抨击统治阶级的腐化昏庸,能够反映民间疾苦。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
  诗题中的贾客即商人。这首古诗叙写贾客的悲惨遭际,其更深层次的内涵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唐朝中晚期的社会经济的凋敝的悲哀和伤感。
  开头两句“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是说,天还没有亮,商人就起床了,却还觉得此时出发已经来不及了。三、四句“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是说,高山上有条捷径,商人以前常走这条路,从没有出现过差错,虽然此时天还没有亮,但是商人还是认为这条路不会发生意外。
  诗的第一段,通过“起”“言”“行”等动作,写商人为了牟利,天不亮就起来赶路。从“暗行”照应“灯下起”,口口声声“发已迟”到“终不疑”,都可看出诗人炼句是颇费斟酌的。
  五、六句“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是说,这一次他却遇到了劫匪,他们埋伏在路旁,商人经过时,他们一拥而上。七、八句“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是说,商人惨遭横祸,钱财散尽,空落落的袋子遗弃在路旁。
  第二段承接上面,写商人“暗行”引出的后果“猛兽来相追”,既写出寇盗的凶残,又自然地引出商人的可悲下场。这里不写商人性命如何,却只说了钱财被抢光。其实写钱就是侧面写人,而且是更深刻地刻画了人。
  九、十句“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是说,商人辛苦多年,在扬州置下了大宅,谁想路遇劫匪,竟葬身荒野。末两句“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是说,他的妻子此时不知祸事已经发生,正对着镜子细细整理容妆,等待他的归来。
  最后一段诗人运用了点睛之笔:“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古人认为客死异乡是很可悲的,一般只有穷困潦倒的人才会遭到不幸。“扬州”是当时极为繁华的大城市,死者家住扬州,有朱门大宅,竟落到如此下場,就令人惊愕了。仅此二句,已经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了。谁料诗人笔锋一转,出语惊人:“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这一方尸骨已抛弃在荒山僻野,那一方尚对着镜子梳妆打扮,等待商人归来。“当此日”三字把两种相反的现象连接到一起形成对照,就更显得商人的下场可悲可叹,少妇的命运可悲可怜。诗人这种抒发感想的方法很特别,值得借鉴,这远比直来直去地发一番议论更要震撼人心。这四句诗仿佛是在讲客观事实,并不带丝毫主观色彩。诗人通过几个很妥帖的意象来表现,以唤起读者进一步的思索和联想。这种技巧,在唐诗中是很常见的。
  从表现手法来看,这首诗纯用赋法,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一幅幅场景,而将情感和哲理融会其中,这种表现手法很像电影的“蒙太奇”。诗的前八句将夜起、赶路、遭劫三个场景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简要概括了事件的全过程,画面是连贯的,是承续的手法;而其中的“寇盗伏其路”与“猛兽来相追”,“金玉四散去”与“空囊委路岐”则是画面的并置。写完商人遭劫的场景之后,诗人突然将场景跳转到千里以外的扬州大宅,将高山岐路的白骨与扬州大宅里对镜弄花枝的少妇并置,以强烈的对比和巨大的反差,将人生的悲剧写得沉痛至极,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而且,这样的描写还给人以很大的遐想空间:今后,少妇如何面对丈夫不归的现实?如何忍受常年守着大宅空房的孤独寂寞?生活失去依靠以后的少妇命运将会如何?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语文课程的很多目标都要在阅读教学中完成,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决定着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明确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本文以《观潮》和《山雨》两课的教学为例,尝试探讨如何在比较中把握年段阅读教学目标,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把握学段重点;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
大约在十年前,我在鲁迅文学院作家班进修时,写过一篇习作《跪乳时期的羊》,这个短篇小说在《十月》杂志顺利刊发,也引起很多读者和评论者的关注。后来何向阳女士在其文章中指出,“《跪乳时期的羊》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读来令人心痛和震撼,生命在70后作家的笔下受到那样隆重深切近乎自疚与哀悼般的记述和凭吊……”我想,这大概是在我早期作品中比较自觉地介入到今天我们中外作家在中国庐山国际写作营所要谈论的话题,即自
《“守正”与“出新”》参考答案:  1. “守正”与“出新”。2.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守正”与“出新”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3. 大道至简,大道相通。守正与出新是辩证的统一。4.“守正”是根基。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顺应时代变革,但前提是把握事物本质、遵循客观规律。5.因为兼顾了守正与出新的哲学,两者相互搭配而持盈保泰。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参考答案:  1.
今天,我去参加了一场葬礼。  一个与我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人,但两行热泪还是无声地从我的脸颊滑落,涩涩的,苦苦的,一并带着我逝去的童年里的那抹微笑。  天,阴沉沉的,毛毛细雨飘得我更生愁闷,不是好天气,却符合今天的主题。  前方,照片上的婆婆,依然微笑着,温柔地望着我。黑白的照片仿佛看不出她的年龄,但却掩盖不了她眼角的鱼尾纹和脸颊上的老年斑,那是她劳苦一辈子所烙下的印迹,记载了她这一生的辛勤。  我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正常的开学时间延迟,但学生们的学习并没有因此停止。面对疫情,所有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用行动诠释着责任,网上“云课堂”、线上批改、个性化的作业、人性化的辅导等举措让学生们在延期开学的这段时间仍感受着学校和老师的关怀,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实现了家校沟通零距离。  一、五育并举,全学科居家学习  为落实教育部和辽宁省教育厅有关“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开展线上教学
【摘要】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下,学生难免养成照搬照抄的习惯,从而遏制了自身的创意,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死气沉沉,宛如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样,完全看不到学生自己的“面容”,完全看不出学生应有的活力朝气,完全看不出对生活以及对事物的感受。看到的只有空洞的“眼神”,空洞无力的文字以及对满分作文毕恭毕敬的模仿,仿佛是在描述一件件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事物。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个性
【引言】  清代戏曲家李渔认为,工匠盖屋务必先构图,考虑清楚“哪边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写议论文犹如建屋,挥笔着墨之前必得有一个总体构思(尤其是结构安排)。  就议论文而言,常用的结构方式除了“并列式”“递进式”,还有“引议联结式”与“推迭式”等。  一、关于“引议联结式”  一篇议论文,合乎逻辑的谋篇思路是“引论—本论(为什么与怎么样,也可只谈其中一方面)—结论”。“引议联结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望湖楼,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又名看经楼、先得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宏丽古雅。登楼凭栏,一湖胜景皆入眼底,为西湖名楼。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当时苏轼正在杭州做官。诗人抓住云黑、雨亮、风猛等夏天特有的景象,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杭州西湖夏天雨前雨后的变化情景,流露了诗人对
【导引语】  表达方式变化中的过渡,是指叙述、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变化交替时使用的过渡。用上一个好的过渡段、过渡句,表达方式变化时就显得衔接自然,文章就气韵流动,严丝合缝,否则就会血脉不畅、难以卒读。具体地说,表达方式变化中的过渡,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一、由叙入议的过渡。当作者叙述、描写完之后,欲加以议论、抒情时,中间又补入一小段文字用以过渡。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江山如此多娇,
贾母笑道:“可怎么样呢,你们夫妇两个推活络船儿,可教我再有个什么法儿呢。我这副老脸也不要了,任凭你们编排着说去罢。”柳湘莲听了,忙笑着站了起来,向林公又将大荒山僧、道所言的因果,并甄士隐所言的回生之事细述了一遍。林公听了,更加喜形于色。刚要说话,只听贾母问道:“柳相公,你的亲事妥当了吗?”湘莲答道:“太虚幻境那里,有他亲姐姐做主儿,所以一到就妥当了。”贾母听了,点点头儿。才要往下再问,只听贾夫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