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联系实际是任何一个学科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目的。政治学科尤其强调这一原则和目的。所谓“理论”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能够体现学科主要特点的基本知识、规律、原理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就在于强调学以致用,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在实践中对理论的科学发展。这反映了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作用。但是如何把理论和实际有效地联系起来?用什么样的方式与方法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实际教学工作中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即理论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这是学习理论的根本目的,也是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根本的方式。各种社会调查,访问,以及研究性学习等属于这种方式。二是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这种联系是在课堂完成的。主要是通过设置新的问题情境,学生根据要求,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论的认识。
就中学教学而言,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是第二种方式。而高考对学生提出的能力要求,也主要指的是第二种方式。
下面结合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和规定,主要结合第二种方式,谈一谈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的方法。
一、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面临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阻碍我们进一步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就要用我们所学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例1】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全国卷Ⅲ)第38题
材料一2003年以来,在房地产、汽车、机械等行业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需求旺盛拉动下,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出现了持续大幅度上涨,民营企业纷纷投资钢铁业。
材料二2003年我国钢年产能力已经超过2.5亿吨,在建的钢铁项目全部建成后,到2005年底全国至少达到3.3亿吨钢生产能力。有关资料显示,新近投资的钢铁项目中仍有部分是100立方米的小高炉、落后的叠轧薄板生产线。
材料三许多企业涌入钢铁业,不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而且造成了我国铁矿、焦炭和电力供应以及运输等支撑条件十分紧张的问题,并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从2004年开始中央决定采取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5年4月1日起中国政府取消对钢坯13%的出口退税政策……
(1)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目前我国钢铁业投资过热的原因。
此题是从现实的问题入手,通过设置一个新的问题情境,即我国从2003年开始出现的房地产、汽车、机械、电解铝等行业的投资过热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
其思路如下:

此题考查的意图十分明显:一是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备程度,知识储备是否充分;二是考查学生能否快速地将接收到的信息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起准确而有效的联系;三是考查学生能否自如地调用和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此题所运用的方法的特点是,根据题目要求,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调动相关知识解决题目所提出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其重点和难点在于,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调动知识的速度与准确性。
二、从实际问题中推导出理论和原理
理论和原理是一般性的、共性的东西,生活实际则是个别的、个性的东西。一般性的原理、规律等总是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所以能不能从实际问题中推导出理论和原理,体现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水平。
【例2】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全国卷)第38题第(4)问
表1反映了我国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党和政府根据农村实际推行了包括家庭承包制、科技兴农及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兴农的政策。试分析这些政策的哲学依据。
此题同上题一样,也是从实际生活出发,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但从情境中设置的问题却有很大区别:上题是要求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调动相关知识解释特定社会问题,而此题则是要求学生从特定的生活实际出发,推导出与之相符合的理论或原理,即从特殊性中分析出普遍性的道理,从个别中分析出一般性的知识。其思路如下图:
信息Ⅰ——→原理一或者理论一
信息Ⅱ——→原理二或者理论二
信息Ⅲ——→原理三或者理论三
信息……——→原理……或者理论……
上述思路即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相关信息,然后一一对应地分析其所蕴涵的相关原理或理论。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路、方向和目标是完全不相同的。
三、根据理论和原理的要求,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描述
上面两种方法有一个共同之处在于,理论或原理都是未知的,都有一个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调动相关原理或理论的过程,那么,方法3则是要求学生运用已知的原理或理论去解决已知的实际问题,其考查的重点在于要求学生快速而准确地在已知理论和已知实际之间,按照题目指定的要求建立起正确的联系。
【例3】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全国卷1)第38题第(3)问
(3)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此题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要求是从已知的“一般”到已知的“个别”,运用一般去解释个别。其思路如下:

此题从能力考查来看,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论证能力,但论证能力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它本身包括了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包括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上述图示可以看出,此题是要求从已知的原理出发,从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解释特定事实和特定问题。其考查的重点在于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思维全面性的具体表现。
四、根据理论或原理的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
解决问题永远是学习理论的目的,能够根据已知的理论或原理,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案,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形式和方法。
【例4】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全国卷1)第38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82002—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材料二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1)分析图8显示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
例4中第(2)问,其考查的基本要求就是从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中,依据所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企业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其思路如下:

此题考查的重点在于根据题目的相关要求,提出具体问题的解决措施,而这些措施不是随意所为,而是根据所学的理论或原理进行的合乎规律的选择,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体现。
五、根据理论或原理,找出适用于该理论的实际问题
运用抽象的思维方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法。反过来,用实际问题来说明理论,从抽象到具体,用个别来说明一般,同样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品质。
【例5】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全国卷1)第38题
材料三
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历来属于中国。鉴于南海周边国家对该领域提出不同领土要求,中国政府在不放弃主权的前提下,从尊重现实出发,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原则。2003年11月11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菲律宾国家石油勘探公司签署了共同开发南海石油资源的合作意向,这被看作是实施上述原则的良好开端。
(3)“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此方法的最大特点在于,用实际问题去说明理论或原理。其思路如下:

能够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所学的理论或原理进行解释和说明,体现了学生在理论或原理与生活实际之间找到了新的联系,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是理论和实际之间双向互动的生动体现。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法体现了对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要求,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向和目的,体现了不同的思维品质,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的学习意义。区分各种不同方法的具体要求,并能够准确而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去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既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也是我们应对高考的现实需要。
(审稿:梁侠编校:杨淑凤)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即理论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这是学习理论的根本目的,也是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根本的方式。各种社会调查,访问,以及研究性学习等属于这种方式。二是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这种联系是在课堂完成的。主要是通过设置新的问题情境,学生根据要求,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论的认识。
就中学教学而言,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是第二种方式。而高考对学生提出的能力要求,也主要指的是第二种方式。
下面结合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和规定,主要结合第二种方式,谈一谈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的方法。
一、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面临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阻碍我们进一步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就要用我们所学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例1】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全国卷Ⅲ)第38题
材料一2003年以来,在房地产、汽车、机械等行业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需求旺盛拉动下,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出现了持续大幅度上涨,民营企业纷纷投资钢铁业。
材料二2003年我国钢年产能力已经超过2.5亿吨,在建的钢铁项目全部建成后,到2005年底全国至少达到3.3亿吨钢生产能力。有关资料显示,新近投资的钢铁项目中仍有部分是100立方米的小高炉、落后的叠轧薄板生产线。
材料三许多企业涌入钢铁业,不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而且造成了我国铁矿、焦炭和电力供应以及运输等支撑条件十分紧张的问题,并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从2004年开始中央决定采取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5年4月1日起中国政府取消对钢坯13%的出口退税政策……
(1)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目前我国钢铁业投资过热的原因。
此题是从现实的问题入手,通过设置一个新的问题情境,即我国从2003年开始出现的房地产、汽车、机械、电解铝等行业的投资过热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
其思路如下:

此题考查的意图十分明显:一是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备程度,知识储备是否充分;二是考查学生能否快速地将接收到的信息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起准确而有效的联系;三是考查学生能否自如地调用和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此题所运用的方法的特点是,根据题目要求,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调动相关知识解决题目所提出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其重点和难点在于,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调动知识的速度与准确性。
二、从实际问题中推导出理论和原理
理论和原理是一般性的、共性的东西,生活实际则是个别的、个性的东西。一般性的原理、规律等总是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所以能不能从实际问题中推导出理论和原理,体现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水平。
【例2】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全国卷)第38题第(4)问
表1反映了我国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党和政府根据农村实际推行了包括家庭承包制、科技兴农及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兴农的政策。试分析这些政策的哲学依据。
此题同上题一样,也是从实际生活出发,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但从情境中设置的问题却有很大区别:上题是要求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调动相关知识解释特定社会问题,而此题则是要求学生从特定的生活实际出发,推导出与之相符合的理论或原理,即从特殊性中分析出普遍性的道理,从个别中分析出一般性的知识。其思路如下图:
信息Ⅰ——→原理一或者理论一
信息Ⅱ——→原理二或者理论二
信息Ⅲ——→原理三或者理论三
信息……——→原理……或者理论……
上述思路即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相关信息,然后一一对应地分析其所蕴涵的相关原理或理论。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路、方向和目标是完全不相同的。
三、根据理论和原理的要求,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描述
上面两种方法有一个共同之处在于,理论或原理都是未知的,都有一个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调动相关原理或理论的过程,那么,方法3则是要求学生运用已知的原理或理论去解决已知的实际问题,其考查的重点在于要求学生快速而准确地在已知理论和已知实际之间,按照题目指定的要求建立起正确的联系。
【例3】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全国卷1)第38题第(3)问
(3)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此题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要求是从已知的“一般”到已知的“个别”,运用一般去解释个别。其思路如下:

此题从能力考查来看,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论证能力,但论证能力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它本身包括了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包括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上述图示可以看出,此题是要求从已知的原理出发,从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解释特定事实和特定问题。其考查的重点在于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思维全面性的具体表现。
四、根据理论或原理的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
解决问题永远是学习理论的目的,能够根据已知的理论或原理,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案,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形式和方法。
【例4】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全国卷1)第38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82002—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材料二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1)分析图8显示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
例4中第(2)问,其考查的基本要求就是从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中,依据所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企业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其思路如下:

此题考查的重点在于根据题目的相关要求,提出具体问题的解决措施,而这些措施不是随意所为,而是根据所学的理论或原理进行的合乎规律的选择,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体现。
五、根据理论或原理,找出适用于该理论的实际问题
运用抽象的思维方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法。反过来,用实际问题来说明理论,从抽象到具体,用个别来说明一般,同样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品质。
【例5】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全国卷1)第38题
材料三
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历来属于中国。鉴于南海周边国家对该领域提出不同领土要求,中国政府在不放弃主权的前提下,从尊重现实出发,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原则。2003年11月11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菲律宾国家石油勘探公司签署了共同开发南海石油资源的合作意向,这被看作是实施上述原则的良好开端。
(3)“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此方法的最大特点在于,用实际问题去说明理论或原理。其思路如下:

能够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所学的理论或原理进行解释和说明,体现了学生在理论或原理与生活实际之间找到了新的联系,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是理论和实际之间双向互动的生动体现。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法体现了对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要求,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向和目的,体现了不同的思维品质,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的学习意义。区分各种不同方法的具体要求,并能够准确而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去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既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也是我们应对高考的现实需要。
(审稿:梁侠编校:杨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