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水钢管内壁IPN8710和FBE涂层的组织和性能对比

来源 :电镀与涂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ua87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能谱仪等表征以及耐磨、耐热性能测试对比,发现IPN8710互穿聚合物网络涂层和FBE(熔结环氧粉末)涂层都与钢管基材结合紧密,前者的附着力为12 MPa,后者的附着力高达22 MPa.另外,FBE涂层的耐磨性是IPN8710涂层的8倍左右.但是,IPN8710涂层呈弹性,抗变形能力比FBE涂层强,也比FBE涂层更加光滑平整,水流阻力更小.FBE涂层内部存在缩孔和气泡,其长期抗水渗透性不及IPN8710涂层.热分析结果表明,IPN8710和FBE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136.58°C和168.99°C,输水时都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
其他文献
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是主变压器的主保护之一.文章介绍了刘家浪水电站一号主变压器主保护“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动作后的故障现象、问题查找步骤、原因分析,提出了故障处理措施,确保了主变压器安全可靠运行.
SDH传输设备内部出现故障,会导致故障元件的电阻迅速升高,同时消耗的功率也会随之增加,导致SDH传输设备表面的温度骤增.文章以提升高温预警系统的预警精度为目的,利用RCM以SDH传输设备为研究对象,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实现高温预警系统的优化设计.硬件方面主要是改装处理器、温度传感器以及预警装置,并对系统电路进行调整.软件方面利用RCM判断SDH传输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利用设备实时采集温度数据.通过与设置的高温预警门限值比对,启动相应的预警程序,实现系统的高温预警功能.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预警系统相比,设计系
以镀锌钢板作为对比,考察锌铝镁钢板涂装前处理和电泳性能.结果显示:锌铝镁钢板的脱脂性能与镀锌钢板相近,磷化膜外观、膜重、覆盖率和结晶尺寸与镀锌钢板差异较小,电泳漆膜外观、膜厚、附着力和耐冲击性与镀锌钢板一致,但电泳漆膜的杯突极限性能和划线循环腐蚀性能优于镀锌钢板.
拟建设咸盈河水电站,工程实施前对工程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以确定工程可行性.经计算,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为12.85%,大于社会折现率8%.经济净现值(ENPV,I=8%)为5716.9万元,大于0,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为1.45,大于1,国民经济效益满足要求.同时经分析,项目可减少洪涝灾害发生,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
大藤峡船闸工程3号喀斯特地下水出水口位于闸室左边墙第4块与第5块之间,桩号约为航下0+116,出口顶部高程约-2.00m,底部高程不明,涌水处水面高程为-5.00m,水面宽度约7m,涌水流量约为1600m3/h,坡面内肉眼可见喀斯特空腔长约8m,宽约5m,高约5m.上述涌水严重影响船闸混凝土浇筑施工,现为满足混凝土干地施工要求,采用自流引水和抽排相结合、混凝土封堵的方案进行分阶段处理,有效完成船闸闸室3号喀斯特地下水封堵,保证船闸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和安全.
针对桥梁工程密封涂装存在的相容性问题,根据不同硅烷改性密封胶与面漆的配对试验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面漆中芳香族异氰酸酯固化剂和密封胶中多元醇增塑剂是影响相容性的主要因素.建议优先选用不含异氰酸酯或只含脂肪族异氰酸酯的面漆,以及不含多元醇类增塑剂且中高硬度的硅烷改性密封胶.
在45钢上通过等离子熔覆制备了WC?TiC?Ni涂层,对其物相、显微硬度和滑动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熔覆层与基体材料之间为冶金结合,熔覆层表面无裂纹和气孔.TiWC2的形成使得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得到提高.当TiC的添加量为20%(质量分数)时,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高达1072.5 HV,较WC/Ni熔覆层高了128 HV,此时涂层的耐磨性最好.
阐述了强化过程质量控制,提升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对汽车生产企业的重要性.以某车间为例,就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影响汽车涂装生产最终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列举了各项问题的解决措施.
介绍了聚氯乙烯(PVC)胶与水性中涂漆“湿碰湿”工艺,从材料和工艺方面对影响漆膜质量的因素(包括PVC胶配方,水性中涂漆黏度和喷涂厚度,PVC胶湿膜放置时间,烘干温度和时间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以下措施可以满足PVC胶和中涂漆的匹配性要求:PVC胶溶剂含量为1.0% ~2.5%,黏度为80~97 s,增加高分子量增塑剂比例并控制增塑剂总量;水性中涂漆黏度为30~60 s,喷涂厚度为20~30μm;PVC胶湿膜放置时间不超过48 h;预烘干温度80~85°C、时间10~15 min,烘干温度150~
济南市CBD预留轨道交通工程,为克服盾构侧穿历下广场站地下空间开发结构时遇到的浅埋、侧穿地下承重桩基距离较近等施工难题,确保地下承重桩沉降、位移在规范要求之内,通过分析区间的地质特性和施工工况,采取了钻孔灌注隔离桩保护承重桩、高压旋喷预加固地层、盾构掘进施工技术控制、沉降控制等施工方案.监测结果表明,采取以上措施后,盾构顺利侧穿地下构筑物桩基,并且各相关检测项目都符合相关设计要求.